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少师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章,弹棉花

第一百七十章,弹棉花

    自从赵曼樱说出林妙音遭人陷害而锒铛入狱后,张文若整个人都不好了,在他的印象中林妙音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如同一颗小白花的小妇人,又是一个宁愿自己吃亏都不愿与人结仇的软性子,遇到恶人胁迫也只会一个劲地退让避祸,遭人辱骂也是只是红着脸蛋压着怒火生生受着;估计平时都不曾与人吵过架,而如今无辜受累还被衙门里的一群五大三粗的衙役们强加罪名拘了去,且不说会不会受到牢狱里一贯的严刑拷打,但只说这份莫名的心里恐惧,却也不知道林妙音能不能吃得消。

    所以,在听得整个案件的大致脉络后,张文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了疯似地奔向悦来客栈的二楼雅间向住在这里的孙公公求助。

    这可不能怪他遇到难题就知道求人,张文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要知道他眼下的身份只是个在普通不过的读书人,而且还是那种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即便现在跑去县衙喊冤,但就凭他现在的身份,他甚至不敢保证县太爷能不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见他。而即便县太爷真的抽风见了他,张文若还是不敢保证他就能说服县太爷将大牢里的林妙音当天领回来。

    但是,怒急之下的张文若却是没有失去理智,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但是孙公公这个东厂千户必然是有手段的。所以,求人这事儿并不可耻,尽管这次张文若跑到孙公公面前陈情时的样子阿谀奉承的过于无耻了些。

    “…孙公公,这次你可得一定要帮小的这个忙啊!林jiejie…哦不,是林妙音,她是无辜的呀!孙公公仁慈,你老救苦救难活菩萨…林妙音是无辜的呀!”

    张文若也是被急昏了头,更孙公公面前求了老半天,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句话,林妙音是无辜的呀!这让孙公公无语之余,也被彻底绕糊涂了。

    不过孙公公确实也真够年老成精的,虽然他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林妙音是无辜的这句话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一个案情。但是他基本上可以断定两点,一是林妙音前两天回娘家中间出了点麻烦事儿;二是林妙音出的事儿还不小,她的亲朋好友均是束手无策,要不然张文若也不会放下读书人的矜持找上自己阿谀奉承这么老半天。

    所以,综合以上两点,孙公公便摆摆手示意张文若暂时噤声,他本人则是稍微沉吟了一阵,整理了一下思绪,又拿捏了好一阵子,直到张文若紧张的情绪快要绷不住时,他才作出一脸为难的模样默默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孙公公如此做派,张文若看不出深浅,也领悟不到背后的真正含义,但是他却能从孙公公的表情上看得出来,孙公公是真的很为难。

    也是,孙公公虽然是东厂千户,权利不小。但是他老人家这次外出办差属于微服私访,而且他的权利范围又不涉及本地也确实不好施展他手眼通天的手段;而最为关键的是,林妙音的案子是本地县丞运用正常的司法程序给缉拿走的。孙公公即使能力再强,但他也只不过是一介宦官,出了京城没有合理的名义,确实也不好干扰本地的司法程序。

    而且张文若也不知道这个名叫赵合道的义阳县丞倒底是不是归属朝廷清流一系的官员;按理说赵合道走的是吏部补缺的路子,而走这一途径补官身的举子在泱泱大明何止千余众,他能在一众侯官人选中脱颖而出得到吏部赏识,要么是上头有人罩着,要么是背地里使了黑钱,再么就是,他是清流嫡系,而且在士林之中名头极大,有些真才实学,这才引得吏部官员的赏识进而补到官身。

    所以,张文若见到孙公公一脸为难的样子后,也就难免开始胡思乱想了,县丞赵合道到底是不是清流一系呢?他要不是,有孙公公出面,那一切自然好办。但他万一真是清流一系,林妙音的案子再由孙公公出面解决的话,那事情可就复杂了。

    想到这些,却不容张文若不仔细斟酌起来了,要知道现在是弘治三年,当朝的首辅大人可不是后来的李东阳,而刘吉刘老大啊!

    这老家伙可是个猛人,正统十三年的进士出身,成化十一年入得内阁,真正的五朝元老,政坛常青树,从前朝成化二十三年一直到后面的弘治五年可都是他老人家把持着大明朝首辅的位子。这可不是普通人可以办到的事情,要知道前朝成化帝和现在的弘治皇帝他们俩个虽说是至亲的父子,但是二人的治国理念却大不相同。任用的官员脾性自然也就大相径庭。而刘吉历经五朝而不倒,甚至于在弘治帝登基之初还能一度把持首辅大臣的职位一度被弘治帝当作股肱大臣来倚重,却不得不说刘吉的为官之道如何的了不得了。

    成化帝是个贪图享乐的庸碌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道家的无为而治非常契合,而事实上成化帝本人也是个笃信道教的信徒。所以,他在当政期间所任用的亲信官员大都是无作为的庸碌之辈。这样的官员,既不会给天下添乱,又不会给一心修仙问道的成化老皇帝找麻烦,他用的放心,也用的舒心。

    可是成化年间的朝堂上却偏偏有个怪事,庸碌无为的成化帝,手底下的内阁大臣也都和他老人家的脾性相投都无甚作为,本来皇帝与臣子之间只要不是出了大变故,也就这样一直相安无事下去了。可偏偏那时候负责督查百官的御史台却是个极端的另类,那个时候的朝堂,弹劾成风,御史言官也喜欢管闲事,有许多辅政官员,内阁大臣都被御史台的一众言官用鸡毛蒜皮甚至于捕风捉影的小事拉下了马。这让当时的文武百官可谓是人人自危,如履薄冰。但是有一个内阁官员却是例外,他不仅没被御史台的弹劾拉下马,而且官位还越做越高,直到最后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此人的生平事迹可谓之传奇也!而这个人就是我们要说的刘吉。

    前文说过,刘吉是正统年间的进士,在官场之上资格不可谓不老。但是正统年间却又是大明朝最为特殊的年号,遗留的历史问题也特别多。经常看历史剧的书友应该知道,正统皇帝曾经当过两次皇帝。第一次,他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然后,少不更事的正统帝因为轻信宦官王振,在正统十四年大明对瓦刺的一场战役中引发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土木堡之变。然后,正统皇帝就被瓦刺俘虏了,还在大草原上放了一年多的羊才被人迎回故土。但在此期间,他皇帝的身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转变,他被他的弟弟景泰皇帝强行退了位,成为整个大明朝唯一一个太上皇,而且还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并且一锁就是七年。

    本来被自己亲弟弟软禁的正统皇帝都已经放弃挣扎了,正准备在南宫安度余生的时候,他又被石亨、曹吉祥等一众大臣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宫变给救了出来,然后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该产生疑问了吧,这一切又和刘吉有什么关系呢?是的,两者之间看似没有丝毫的联系,但其实这中间还是藏有不少的龌龊的。而这个龌龊也正是成化年间的御史台跟刘吉一向不对付的主要原因。

    或许大家又要问了,到底是什么龌龊呢,竟然能让御史台一直揪着他不放。其实非常简单,怪就怪刘吉这个人太会做官了,历五朝而不倒。好吧,这要是放到其他朝代刘吉一定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官场老前辈,可是刘吉偏偏先后侍奉过正统皇帝以及亲手推正统皇帝下马的景泰皇帝,虽说当时的刘吉官位不大,名声不显,可是大家也该听说过这么一句古话,自古忠臣不事二主。即便景泰帝是正统帝的亲弟弟,他登记上位也是无奈之举,(谁让老大哥不争气被抓去放羊了呢!)可是刘吉曾经侍奉过景泰帝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忠臣不事二主的老梗就成为刘吉在大明官场上最大的制肘了。而当时刘吉本人也明白,即便再怎么委屈,可这毕竟是铁一样的事实,所以对于御史台的种种弹劾他也只能无奈的忍气吞声,以至于后世人为他取了个刘绵花的外号。而御史台对他的弹劾,也就是所谓的“弹棉花”。

    在当时,几乎每一天刘吉都会遭人弹劾,而文武百官也见怪不怪了,甚至于刘吉本人都麻木了。这也导致他在成化年间随波逐流,庸碌无为。

    但是,成化帝却觉得他是个人才,觉得他老成持重,有宰相度量,能忍受常人不所能,他的朝堂正稀缺这样的人才;当然了,并不是成化帝有慧眼什么的特殊天赋发现了刘吉的不凡之处,成化帝之所以欣赏他,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刘吉能拉仇恨,他一上朝御史台就会把所有矛头指向他,而这样的话,成化帝本人的庸碌无为就不会有人再提及了,他也可以继续安心的修仙问道,安逸享乐了。而到最后,成化帝晚年的时候,替成化帝拉了一辈子仇恨的刘吉也终于熬出头了,成功地击败了其他的几个内阁大臣,一跃登上首辅的宝座。

    好吧,扯的有点偏题了。也不卖关子了,就直接告诉大家吧,为什么张文若一听说林妙音的案子是县丞赵合道全权办理的,就立刻会想到与他风马牛不相及的大明首辅刘吉,原因非常简单,刘吉是河北人,而赵合道也是河北人,这两人既是同乡又同为读书人,在大明官场这个非常讲究乡党观念的时代,张文若真的不敢保证,赵合道不是走了刘吉的路子才补上官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