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这件事,算是自己有愧于姜曌。 若不是因为他,姜曌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当时他只是想着,先把姜曌给关进天牢里,给太后做做样子,等太后气消后,再把姜曌给放出来。 要是那时候自己强硬一点,拒绝太后的要求,魏襄有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皇帝叹了口气,然后坐在御书房的凳子上,随手拿起一本奏折开始批阅。 但是打开一本奏折后,才堪堪看了两行字,皇帝就觉得心烦意乱的,不管怎么样就是看不下去。 随手又换了一本,结果还是一样,里面的字他都看得懂,但是一行读下来,他的心思就飘到别处去了,哪里还会知道这奏折上写的什么意思? 看了两本看不下去,皇帝干脆烦躁的把奏折扔到一边。 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姜曌,不知道姜曌回到自己的府里,府中的人有没有好好照顾她。 还有太医,自己派他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回来? 难道是姜曌的病情又加重了? 坐在椅子上,皇帝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他现在脑子里晃的都是姜曌昏迷时那苍白的脸色,也不知道她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去诊断的太医还没有回来,他想要亲自出宫去看一看。 “魏承运!” 皇帝对着外面大喊一声,魏承运立马从外面推门进来,应声道。 “皇上,有什么事吗?” “你准备一下,朕想要出宫。” 皇帝指了指他,让他准备一下。 但魏承运一听说皇帝要出宫,脸色忍不住变了又变,然后赶紧为难的说道。 “陛下,太后说了,这段时间您只能在宫里,不得出宫。” 皇帝想要出去的脚步一顿,他的母后实在是太聪明了,把他想要做的所有事的路都给堵住了。 但是他真的不想就这么一直在皇宫里等着太医给他带来消息,他想要亲眼看一看姜曌。 只有亲眼看一眼姜曌,他才能安心,不然做什么事,他都是心神不宁的。 但是太后发话了,没有人敢带他出去,这件事,只有去找太后才能行得通。 想着,皇帝抬脚就走,魏承运也是忙跟上,然后问他。 “陛下,您这是去哪啊?” “慈宁宫!” “皇上摆驾慈宁宫!” 随着魏承运的一声高喝,皇帝平日里的銮驾立马起身,跟在皇帝的身后。 身为皇帝,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也必须要! 皇帝没有管身后的那群人,只是快步的往慈宁宫的方向走去。 还没走进慈宁宫,远远的就看到太后的贴身女使,还站在那里,她身后的宫门紧闭着。 皇帝走过去,然后说道。 “朕要见母后!” 就见太后的贴身女使噔噔噔的从台子上跑下来,对着皇帝行礼说道。 “太后身体有疾,不见任何人。” “不见任何人?连朕都不见吗?” 他没想到,太后竟然料到了自己会第二次来找他,现在干脆闭门谢客,连他这个儿子都不见了。 有的时候,人太聪明了,真的就让别人喜欢不起来,就好比现在的皇帝,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只是想去出宫看姜曌一眼而已,为什么自己的母后连这都不同意。 只见贴身女子摇头说道:“太后说了,任何人都不见,这其中也包括了陛下。” 皇帝有些心烦意乱地看了一眼紧闭的宫门,自己的母后当真是好生聪明,又好伤心狠,竟然连他这个皇儿都不见了。 他想要硬闯进去,只是一个眼神便被贴身女使发现了,女使十分恭敬地说道。 “陛下就算是闯了进去,太后也不会见您的,还是少费些力气,赶紧回御书房批阅奏折吧。” 女使的一段话,真的会让人抓狂。 他便是从御书房来的,就是因为看不进奏折,所以才来这里找太后想要出宫。 “你告诉太后,就说见不到姜曌,朕茶饭不思,连奏折都看不进去。” 说完,他便转身走了,不给女使任何反驳他的机会。 女使看着皇帝离开的背影,转身推开宫门,走了进去。 太后正在里面逗着她养的鹦鹉,看到女使进来,只淡淡的问了一句。 “他走了?” 女使点点头:“走了,临走前让奴婢告诉您一句话。” “什么话,说来听听。” 太后一边那些一根尖细的竹签招逗着鹦鹉,一边问道。 女使低了低头,然后才说到:“陛下说了,他若是见不到姜曌,便会茶饭不思,连奏折都看不进去。” 女使把刚才皇帝让她转告的话,一个字不漏的说给太后听。 正在逗鸟的太后,手中动作一停,然后问分0道 “他当真是这么说的?” 女使点头:“无一字之差。” 随即,她就听到太后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哀家的这个孽子啊,平生哪里都好,怎么就栽在了姜曌这个丫头的手里?” 女使没有回答,这件事不是她这种是问可以随意回答的。 “罢了,你去告诉皇帝,别说哀家同意他三日后出宫。” 虽然不知为何要三日后才能让皇帝出宫,但女使十分聪明的没有去问。 只是福了福身子,就下去准备去御书房告诉皇帝这个消息。 皇帝正在御书房里,面对着满桌子的奏折,心烦意乱。 他想要强闯出宫去看姜曌,但是身为皇帝,还是一个手中无权的皇帝,他不能让任何人看出他与太后之间生了任何嫌隙,防止朝中的那些大臣趁虚而入。 他第一次感觉到当皇帝的悲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来,选秀是如此,出宫也是如此。 但是不让他看一眼姜曌,他心实在难安。 就在皇帝胡乱思考着该怎么样才能偷偷出宫的时候,魏承运从外面走了进来,恭敬的说道。 “陛下,太后身边的池姑姑来了。” 皇帝没想到,才刚从慈宁宫回来,太后的贴身女使,也就是池姑姑,会这么快的也跟着过来。 她这个时候来,无非就是奉了太后的令,也不知是来斥责他的,还是来干什么的。 皇帝的心中百转千回,把池姑姑来的可能的目的都料想了一遍。 wap. /91/91939/202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