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章 老蝉嘶作车轮声(四)
; 项煜用的这个典故,是战国时候秦孝公故事。 当时身为世子的公子驷攻击新法而获罪,依律当坐以劓刑。秦孝公既不想破坏秦法的威严,又舍不得这个儿子,最后还是商鞅只能自己圆场,说:太子犯下这等罪过,其实是师、傅的过错。 最后,惠文王的两位师傅,公孙贾和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作为太子犯法的惩罚。因为公子虔是秦国近支宗亲,姓赵氏,地位更高,故而后世只将他作为代表拿出来说事。 “这是将圣上比作孝公,将殿下比作惠文王,而自比公子虔。”刘若愚一一指明道。 “如此一来,他便扯起了好大一面道德大旗。”朱慈烺吐出四个字:“丧心病狂。” 在有明一朝,普遍舆论认为祖龙始皇帝是个暴君,秦国是个不义之国,然而对于秦孝公的看法却基本是正面的。因为秦国能够从一个西戎蛮国,一举成为天下战国,正是以往内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相比起宋儒死咬祖制不肯放松,明朝的士大夫对于变法的态度却要宽松得多。故而弘治、隆庆、万历皆有较大变革,却没有出现所谓新旧党争之类麻烦。 秦惠文王的形象固然没有其父孝公那么鲜明,但他车裂商鞅,是为文治;攻取河西、上郡、巴蜀、汉中,打通了前往中原的通道,是为武功。可以说仍旧是个英明之主的形象。 太子说的“丧心病狂”,却是因为项煜将其他所有可能反对这份奏疏的官员,都划入了“商鞅”一类。 的确,商鞅在儒教社会里,并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 虽然集法家大成的韩非、李斯都是大儒荀卿的弟子,但商鞅作为法家提纲挚领的旗帜,一直是极具争议,毁誉参半。他的功绩不容抹去,但“日杀八百、渭水泛红”这样的行为也不能让时儒接受。 除非如张居正这样不顾物议的雄才,否则谁也不肯被人称作“商鞅”的。 要想不做商鞅,那就只有顺着他项水心的思路走,功绩太子身边的近臣;或者袖手旁观;再或者,便只有直接攻击太子了。 攻击太子这种傻事对于皇明的官员来说,是绝对不可碰触的红线。 他们就算想换个太子,也只能如项煜这般拐弯抹角攻击太子身边的人,或者等有了机会去力捧永王、定王。在剩下的两个选择中,要么成为攻击东宫近臣的同盟军,要么就只能干瞪眼看着,绝不会成为太子的人。从兵法上说,项煜这一笔可谓围点打援,寻常中材之士已经无从破招了。 “你们有何见解?”朱慈烺仍旧不急不缓地从低往上问道。 吴伟业自然希望太子能够竖起大旗,与项煜堂堂正正打一仗,彻底洗刷自己的屈辱。他对于项煜虽然不算交心,但自己好心答应项煜的请托,为他牵线见太子,谁知还没过夜那边就将他卖了,还冠上了“名教罪人”的帽子,真是恨人! 至于秽乱宫禁,这算得了什么! 天下文宗钱谦益,大白天以娶妻之礼娶了名妓柳如是。这在礼法上岂不是更不能容忍?甚至还违反了《大明律》……而自己与那些女官可是连话都没怎么说过啊!身为江南风流才子,吴伟业只觉得这项指控荒谬荒唐,果然是太子说的丧心病狂! 不过…… “侍卫擅杀朝廷命官,的确是太过跋扈了。臣以为,此事既然是那侍卫而起,不如交付有司论罪。”吴伟业道。 刘若愚微微摇头,暗道:你这是吃着太子的饭砸太子的碗啊!唉,太子要是这么做了,日后谁还听他的号令?莫非到了如今这田地,还有人不知道太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么!太子要的可是兵权! “殿下……”周镜殷切的叫了一声。 “说。”朱慈烺望向这位堂舅,希望他能说出一两句能够入耳的话来。 “不可交付有司啊!”周镜叫道。 朱慈烺脸上的阴霾总算散去了许多,鼓励道:“你觉得该如何呢?” “偷偷把那侍卫处决,对外只说是害了鼠疫死了。”周镜信心满满道:“这样就不会牵连到殿下了!” 滚! 朱慈烺强吸了一口气,终于将这个字咽了下去。 世事就是如此,常难如意。现在的东宫新侍卫还是一株幼苗,要想快高长大,笔直朝天,还少不了周镜这帮老人。而这帮老人目前还肯听话做事,那是因为他们还对“从龙之功”有一份盼头。 一旦朱慈烺与周镜翻脸,彻底绝了他们这份盼头,日后各种怠工还算轻的,更重些恐怕还会故意下黑手、使绊子。 “刘伴,你看呢?”朱慈烺转向刘若愚。 “殿下,”刘若愚沉吟道:“此事无论咱们如何应对,都是坐实了罪名……老臣愚鲁,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妥善应对,不若回宫探探圣上的口风?” “我又不是三岁孩子,跟人打了架就跑回去找爹娘告状。”太子笑了笑,又道:“不过也就刘伴说得沾了些边。吴伟业,你去起草一份请罪奏疏,大意就是我疏于管教,以至于有这种事发生。我会责令东宫侍卫不许出门,严加cao训。” 吴伟业觉得这样似乎并不足以表明悔过的诚意,但人家漫天要价,太子坐地还钱,这点上他还是能够理解的。 刘若愚却是大大吃惊,这可不是太子的性格啊! 这位太子殿下口口声声将“堂堂正正”挂在外面,实际上城府之深重,心机之缜密,恐怕谁都看不透!要是真有人相信太子是个只知道“堂堂正正”的人,恐怕离死也不远了。 而且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死! “李中允。”朱慈烺突然叫道。 一直列席旁听的李明睿很识相地一言不发,几乎让人忘记了他的存在。听到太子叫他,他连忙起身行礼,应道:“臣在。” “此事你通报有功,否则等父皇的中旨下来就难看了。”朱慈烺笑道:“所谓一客不烦二主,我还有件事想请李中允帮忙。” “臣遵旨!”李明睿上次得罪了太子,一直惴惴不安。事后想想,太子以“上班时间”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将自己打发了,实在又有些丢人败兴。然而他是个有脑子的人,断然不会再犯第二次错误。 这种尚未闻听令旨就宣布自己去做的行为,显然是表忠心的投名状。 “上书请求陛下准我女官外用,”朱慈烺道:“关键就一句话:目下危难之秋,当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焉能以男女避讳之?皇明祖制,除了王府有阉人可用,其他豪门大户都不能用阉人,那难道他们就是铁打的内宅?难道婢女与外仆交接就是秽乱?没这道理嘛。” 李中允眼皮直跳:太子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天下谁家没有男女交接之事?就算那些国公家里,门禁再严,也有健妇与外仆往来应事,难道能说是**?又想到太子讲学的时候,对于五经经义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犀利见识,恐怕还真是太子志不在兹。 “臣明白,一定赶在项煜上书之前递进去。”李明睿应道。 “不要递进去。”朱慈烺微微摇头:“通政司要审的。你就在这里写,写好了给刘若愚,让他直送司礼监。” 李明睿心头一颤:这可是太子引为私人的表态啊!从今以后,我就是太子私臣了么?就不再是国家之臣了么?想到这种身份的微妙变化,李中允内心中有丝丝失落,也有nongnong激动,仿佛看到了一条通达抱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