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水泥

第三百八十九章 水泥

    水泥,这个李忱进入大唐,稳定生活以后,就想要搞得东西,终于完成了。当然,这不是他完成得,但是有他一份功劳在。当初他耗费了不少资金,还没搞定,

    不过他把当初自己研究得失败经验告诉平道人,平道人和那群被他招进宫中,表面上是要炼丹得道士,一起合力弄出了这个东西。

    ‘这东西,只要和水,就会变泥,可以弄成任何你想要得形状。等到干了以后,就会变硬,硬的像石头。’‘好像很危险。’阿义把这撮粉末,拿到眼前细看。然后阿正就把它抢过去,好奇得看着。

    ‘沾到以后,马上拿水清洗就好。即便不处理,这东西干了、硬了,也不难剥下来,花点功夫而已。’

    水泥量产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了。刚好苏莱曼进京,他干脆把事情交给他办了,好险没把苏莱曼累死。

    好在他经商多年,有不少替他办事的人,李忱又给他派了几个助手,那些他好好教育过得孩子,才让苏莱曼从一桩桩事情中,缓过气来。

    水泥,他已经想好了用途了。不怕它量多,就怕不够。铺路?要考虑。他不喜欢水泥路。不太合适。

    水泥铺路,很容易受热,然后会龟裂。车子走多了,日久天长,也会被车轮撵的凹凸不平,然后容易灰尘漫天。台湾很多山间产业道路,是用水泥铺的,好处是,山上有树,水泥路比较不容亦因位受热龟裂。但是,很会滑…,李忱走过很多,下过雨水泥路特别滑…

    骑两轮的很危险,一个没控好,就摔到山沟里面。尤其是,万一路面长青苔,那更要命。柏油路还好,比较不会滑,水泥路,那怕是平常日子,有长青苔都要小心。

    不过,把水泥当石头路,免强用用吧。在这个年代,哪里去弄什么柏油或是沥青。在平地上,不要整个路面铺上,先把水泥制成水泥版,一块一块铺路,哪块坏了,就换那个,比较经济。

    ‘你们先把地整平,然后水泥调匀了,抹在地上。等干了以后,把海水引进去,反覆得引进同一池里面。这样就可以产生盐了。’

    水泥另用他用,铺路,只是最后得选择,建筑也是其次。他已经决定了水泥最大得用途。用在产盐上,只是一个小小地尝试。他还会拿去铺球场,既然这时代人习惯了油敷得地面,水泥地方应该也可以。

    虽然水泥使用起来不难,但是他还是决定先试试看,然后才大规模利用。水泥是调出来了,可是硬度如何,耐用度如何,都有待尝试。多少得厚度,有多少得强度,可以耐用多久?

    这些都有待试验。用水泥铺路,这些都无所谓。但是用在建筑上,就要好好测验过,他可不希望大价钱弄出来得建筑,用没两年就出现裂痕。

    交待了两人去海边,让他们两个去海盐产地,则一地试验这方法是否可行。李忱拿起一张纸,提笔写下了他们得职雾,李忱给了他们盐铁府得职司,让他们方便行事。

    李忱拿起毛笔,在一张黄麻纸上,仔细写着,写完以后,满意得点点头,经过几年得训练,他自觉毛笔字写得好多了。

    这样子,一道圣旨就写好了?抱歉,不是。首先这张纸不叫圣旨,叫做敕书。然后,这张纸要给中书省的秘书抄写过,原件要保存作为将来查证得依据。

    抄件呢,首先抄写的官员要签名,然后发给门下省,门下省签名后,直接发给尚书省执行。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旨意,正确得说,算是一到完整的敕书。如果不经过这程序,李忱直接写,然后下达,有样封得官,有个名字叫做斜封官,旨意也叫中旨。

    这样得官,并不光彩。一般正经的官员,通常都不会接受,也会看不起这样被封官的人。

    这种敕书,用途是给繁杂得政务工作用的。过程已经简化了,比方说,今天发生了需要灾荒,需要赈灾,宰相讨论好以后,写成敕书给李忱看。

    等言,今日赈灾,要派谁去处理,从哪里掉粮草,如何如何。奉状以闻,伏听敕旨。最后,写个日期。

    李忱看了以后,同意,就写个依奏、宜依。就表示同意宰像这么作。不同意得话呢,就用朱砂红笔,把意见写在后面,交给宰相处理。这是简化过的,专门用来处理大量政务得。

    诸如升迁、降调中低级官员啦,审判罪犯,赈济、纳粮等等,都是用这种。因为如果每个旨意都最高规格写,会把人搞疯得,啥是都不用作了,光跑程序就好。

    再往上一层,叫做制书。这种事规格最繁复,最隆重得圣旨。这个是长什么样呢?首先,开头是,门下…如何如何。

    嗯?不是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吗?当然不是了。还记得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吧。门下省,要审查皇帝的诏书,所以一般诏书,开头都是门下…。

    然后呢,这种诏书,也是有分几类。统称叫做制书,但是是最重要得那一类,是叫册书。册这个字,被拿来计算书本,几册几册。最早时候,因为用的是竹简,竹简一片一片的,所以这个字看起来就是竹简串在一起。

    会说这个,是因为,这种用来册立皇后、太子、亲王、朝廷三品以上重臣的诏书,是用竹简写得。所以叫册书,册立…。

    之后的就叫做制书用来宣布什么政策,行赏罚、封官爵等等,不过,都是很大的才有。重大政策,比方说废租庸调,改形两税法,用制书。像今天卢弘正上的盐法十条,用敕书。三品以上得大官,用制书。封赏像司空舆,还有阿正阿义这样的官员,用敕书。

    这种制书,是写在绢黄纸上,经过特别处理得,美观、好看,保证不会有蠹虫。

    最后一种,叫做慰劳制书,算是颁发给大臣的表扬状。你把他看作古代得奖状也可以了。同样是写在绢黄纸上。

    既然有往上,就有往下。敕书往上是制书,往下叫作敕牒。这种也算圣旨,不过更简单了。皇帝都不用签名得。以上两种,都需要给皇帝签名,敕牒就不用了。

    这是用来处理,那种更大量、更繁琐,有前例可依得事务。宰相依照前例,自行其是,只需要写上,此事已经告知皇帝,这样就好。

    敕书写好,又招待两人吃了点心,谈了会话。李忱才让两人离开。他们离开以后,李忱又开始思考起钱的事情,不过这回不是盐了。

    首先他想到糖。这可是不输给盐得利润大宗阿。在地理大发现实代,这可是非常赚钱的。哪怕到了二十世纪初,都是很赚钱的东西。当年日本占据台湾,就让台湾百姓大量种甘蔗,卖给日本人得糖厂,赚取大量利润。

    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首先靠着这个获利,支持他们得航海事业。因为欧洲地理位置得缘故,无法种甘蔗,只能种甜菜来制糖。可是甜菜怎么跟甘蔗相比,产量少,又不甜。

    葡萄牙人开发了一座偏南得海岛,在上面广种甘蔗。他记得玩大航海ONLINE版得时候,葡萄牙人初期靠着那座岛就可以轻松赚钱。单机版得大航海,那条更是黄金之路。靠着那地方,就可以赚出一只庞大得舰队。

    现在,大唐的糖业,有待开发。李忱考虑到,干脆跟盐一样,专门设立一个专卖机构,专门负责生产,然后用契作得方式,跟百姓收甘蔗。

    不对,根本不用契作,李忱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朝廷还要跟你谈什么契约,直接下令就好了。不过也不能太剥削百姓,日本人以前就是靠着剥削,低价收购甘蔗,让百姓苦不堪言。

    种甘蔗很辛苦的。甘蔗叶很多毛,沾到身上非常痒,所以采收甘蔗必须遮得严严实实得,可想而知,那有多热。更苦得是,还不是一次就好,甘蔗不是一节一节的吗?

    每一次都要拔掉叶子,不然长不高。可想而知,这种甘蔗可鄙种田辛苦,插秧只需要一次,秧苗也不会扎你的手。

    糖的利润可大的很。没必要这样苦毒自己的百姓,这个糖,自用外销两相宜。唐初,原本是从天竺引进了制糖技术,后来发扬光大,发明了白糖得制造技术,从此大唐的糖,反过来外销天竺。

    自己完全可以模仿,这糖只要发展起来,哈哈,每年数百万贯得收入跑不掉了。

    李忱很兴奋,不过这事及不来,要在南方推广种甘蔗,这牵涉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前期不必自己下令,也许可以让苏莱曼去做。此时,苏莱曼没由得打了个冷颤。

    过了一会,李忱脸色沉静下来,想到糖,他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情,让他又开始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