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六章 没有?

第四百二十六章 没有?

    对于,厢军得问题,李忱考虑过很多。据说,宋朝不是没有考虑过,把这些厢军迁徙到某处,就地解编。可是,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直接迁过去,不就解决了吗?其原因是,故土难离。有了这么一口饭吃,宁可平常忍饥受冻,吃不饱也饿不死得这样活着,也不愿意迁徙到另外一个,可能会生活得比这里好得地方。中国人眷恋乡土,可不是说假的。

    此外,宋朝大概也考虑到,骤然间把一群人迁移到他们从没见过得地方,气候不适应,水土不服,就算厢军愿意去,恐怕也会死伤惨重。

    可以想见得那些未开发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卫生条件一定很差。这样迁徙过去,能活一半人就不错了。

    这些呢,李忱都考虑过了。慢慢的修路过去,有了平坦的路,才好交流。可以方便运输各种物资,可以更好得支援开发。有足够得后勤,也可以减少伤亡。

    其次,慢慢修路修过去,也可以让百姓逐渐适应要去的地方得气候。减少水土不服的伤害。

    最重要得一点是,我一开始不说我准备移民你们,而是招募你们修路,一边修,一边慢慢远离。等修到了目的地,然后什么都整理好了,才说愿意留下得可以留下。恐怕绝大部分百姓,都会留下。

    不愿意去,除了故土难离,好死不如赖活得思想作祟外。一部分原因,李忱以己度人,大概是对未知得害怕吧。生怕环境改变了,连那么一口半饱不饥得饭,都没得吃了。全家人只能饿死。所以,宁可就这么耗着。也不愿意寻求更好得生活。

    李忱把他们慢慢修路,慢慢迁徙过去,减少他们的抗拒心态。等到了目的地,让他们亲眼看看当地环境。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对未知得恐惧,让他们知道,他们得生活可以更好。能作到这些,整个移民大概就成功了吧。

    而用军法管制得目的就是,让百姓不至于因为一些可以预防得疾病之类,大量得减员。这样就不是移民,简直是害民了。在这个年代固然医术落后,可是如果用后世的很多预防观念,还是可以避免很多传染病得发生。这些都需要军法管制。

    甚至,更极端一点得。万一新开荒的地方,要面临土著得侵扰。军法管制,比起一般得移民更有效果。可以组织当地青壮,就地进行防御。有组织,总比散乱的百姓,任由对方鱼rou为好。

    箱兵的事情,他考虑了很多,可是很多事情它就考虑不到了。比方说,他今天找来了几个农业相关的官员,问些问题,却得到一个让他很傻眼得答案,‘你说,我大唐就没有一个督促农业生产得机构?’

    李忱今天找了谁呢?有户部得两个正副头脑,户部尚书,户部侍郎,原先户部司得郎中和员外郎,还有九寺之一,司农寺的几个头脑人物。

    他今天的目的是,要改善大唐农业方面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今天要推广、改进农业技术要找那个单位。没想到却得到另他傻眼得答案,没有。

    ‘都没有?那么平常促进农耕,都是谁做的?’,李忱惊讶得问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社会。田间事,永远是个大问题。

    据李忱所知,历朝历代,应该都有这样得一个官,或者说单位,负责促进农耕。汉代好像就是司农寺。倒了明清,好像也有所谓的劝农官。唯独唐代,他没留意过这方面得问题,直到今天想起来,结果,竟然是没有。

    ‘圣人,督促地方农耕之事,一般都是地方官作得。’,户部尚书见李忱不善得目光看来,连忙回答道,‘司农寺呢?司农,不是应该就是负责农事吗?’

    倒楣的崔元式,面露难色,不得不向李忱解释,谁让他是李忱今天招来得几个,跟唐代几个跟农有关得职司或部门得首脑呢,,心里哀叹,这官越来越难做了。

    一般来说,唐代没有什么促进农耕得单位,一般都是地方官要作。毕竟不耕种,没税收,还会造成饥荒,不要说之后会发生什么更严重的事情,光这些就够地方官丢乌纱帽了。

    传统的那些单位呢,到了唐代,都变了样。比方说司农寺,在秦汉时期,叫做治粟内吏。倒了汉武帝,改称大司农。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农业生产相关得单位。

    可是到了唐代呢?司农寺完全就变成一个负责粮食储存得部门。隶属于户部管辖,旗下设有四个署,上林、钩盾、导官和太仓。没有一个和农业有关系。上林,掌诸园囿池沼种植蔬果及藏冰等事。

    钩盾,怪名字,光听到名字,李忱完全无法想像这各部门得职务是什么,崔元式解释,这是职掌薪炭鹅鸭薮泽之物,以供祭飨。导官是,掌舂碾米面油烛,以供宫廷及各官署之用。太仓,这个就好懂了,储存粮食得。

    基本上,这司农寺废了,没什么司农的功用。完全就是供应京师一切用度所用。比方说太仓署,虽然是储存和发放粮食得,可是那只限于京师百官所用。除此之外得,天底下得,都归属于户部得仓部司。

    司农寺没有什么单位是去促进和改良农业生产得。户部倒有一个,户部司,原先得职能中,有一条,掌管农田政令。但是也没有让他主动去促进和改良农业生产得职能。

    ‘一个都没了?’,李忱想骂人,农业头等大事,哪怕到了现代,到了21世纪,也是一国的大事。美国人,每年出口得可不只有军火和高科技。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在中国,十八亿亩,是说假的吗?可是怎么到了唐朝,就完全没有这方面得职能了。

    ‘有是有一个。’,崔元式说道,‘劝农使,这个职务有劝农得功用’‘那挺好得,先把人找来吧。’‘这个。’,崔元式尴尬说道,‘目前没有。’,没有?被裁员啦?李忱想到,会昌年间李德裕有大动作,裁汰了很多人,这劝农使被裁员啦?

    这怎么可以,这劝农使是多重要的官阿,如果彻了,还是先重新设立起来吧。可没等他念头转完,崔元式又说道,‘这劝农使,本来就不是常职了。’

    原来,这劝农使,是玄宗时期才设立得。听得李忱好生失望,原来,唐代针没这方面的打算。又是一个临时得使职,根本没人去想过,要去推广和发展农业。

    玄宗因为要开边,要钱。宇文融,就是之前那个傻得动了唐朝官员职田得那个官员,他被玄宗任命为首任劝农使。职责是捡括逃户,促进开荒。劝农使就他一个,由他一个巡行天下,不过他再各道设立了劝农判官,来负责推行。

    之后,宇文融得罪太多人,被人举发他贪污,罢免后。这个官职就变得可有可无,有时候设置,有时候没有。

    ‘既然如此,就在司农寺下,设立一个新的司农署吧。’,听完以后,李忱决定,干脆自己设立一个好了,‘朝廷设置司农署,地方设置司农判官。’

    ‘圣人,这司农署得职责是?’,崔元式觉得,李忱根本就是太闲了,没事搞这各作什么,劝农的事情,交给地方官就好了,何必设立又设立一个这样的官职呢,不过多个署,又多了几个位置,要设就设吧。

    李忱大概可以猜到崔元是在想什么,冷笑道,‘你是不是以为这个署没用,多余得?’‘不敢。’‘不敢?你只是不敢说而已。’,刺了一句,李忱开始解释,为何要设立司农署,及其职掌。

    我们在历史课本里面,可以读到一段话,晋室渡江后,把铁牦和牛耕技术带到了江南。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什么战乱发生,百姓迁徙避难,把什么技术引进哪里得记载。

    李忱很想说,你他喵的朝廷是做什么吃得。非要等到战乱,百姓逃难到某处,才会把先进技术引进某地吗?

    江南阿,又不是敌国。也不是邻国。为什么不能主动传授技术呢?保密?都把技术写成书,公开出来了,还有什么好保密的?

    还有就是,明末的时候,流寇猖獗,剿不胜剿。很多穿越者都会去找徐光启,希望虽广土豆。徐光启也曾经少量推广种植过。

    流寇形成得原因,不就是因为水、旱不定,导致粮食歉收吗?如果有土豆,那说部定明朝就不会灭亡了。而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不就是跟本没人去注意这个不起眼得小东西。

    这些话,李忱当然不会一下子全吐出来,只挑了些重点说,让崔元式有恍然大悟得感觉。他了解了,李忱便下敕,一个新的官署就建立了。

    大中二年三月,李忱又小小烧了把火,不过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大部分人,都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大中二年科举考试。

    今年首次会采用非常多的防舞弊制度,还有考上即得官,这一届可是吸引了非常多的考生应试,也招来了天底下所有人关注得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