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然 第1节 站起来的海水
21世纪中叶。东海。
长江携带的巨量泥沙造成一片广大的昏黄浑浊,与黄海毫无区别,彻底改变了整个东海的颜色。向南直到温州厦门一带才能看到蓝色的水面,唯一的例外是宁波的象山湾,因为狭窄封闭,四周皆为石质海岸,海水稍微清澈,颜色介于黄与蓝之间。
象山湾内风平浪静,一艘简陋的渔船漂浮在暗黄的海面上,划出一道弧线,朝着湾口驶去,劣质柴油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这是一艘因为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而不得已投身旅游市场的小型渔船。带着从未见过渔业cao作的城市居民在海上拖着渔网跑一圈,多少捞点海鲜现场煮来吃,是最近颇为时髦的新兴旅游项目。
船上坐着一家四口。男主人刘遥正站在船尾的发动机旁,扯着嗓门跟船老大套近乎。船老大应付好他,急忙跑去船尾cao纵卷扬机收网。刘遥满意地回到自己的妻子和13岁的女儿身边,一手搂一个,说:“姚英,刘满,看到没,咱们正在转向呢,船长同意开到湾口以外去啦。那里四面都是海,无论往哪里望去,都看不到陆地。”女儿欢呼一声,跑去船老大旁边看收网。老婆目光跟着女儿移动,生怕出点意外,一边将膝盖上刚2岁的儿子刘则抱高一些,让他看湾口外远远路过的巨大的集装箱船。船体高大,像一堵移动的墙,一个个集装箱就像墙上的砖块。刘则扫了一眼,仿佛没有兴趣,低头继续玩手里的塑料小鱼玩具。
“他还没有这么远的视力。我读过有关的科普资料,现在他只能看到眼前十几米范围的东西。”刘遥慢条斯理地把桌上的一个空啤酒瓶放回桌子下面的纸箱里,换出一瓶啤酒,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迷彩版的瑞士军刀把酒瓶打开,再把军刀收好,才拿起酒瓶对着瓶口喝了起来。姚英端起自己的杯子让老公加了点酒,抬头迎着风,轻轻喝了一口。
刘遥看看妻子儿子,又看看远处的女儿,仰头喝下一大口酒,显然心情大好。
渔网拉到尽头,竟然有不少收获。鱼虾倒在甲板上四下乱跳,很快铺满了窄小的船尾。一两只运气好的鱼虾又跳回了海里,船老大的老婆急忙把所有的渔获往大盆子里捡,手脚麻利。刘满在一旁不去帮忙捡鱼虾,却忙着把尺寸太小的往海里丢。
“咱们孩子的价值观,算是已经塑造好了。善良,有主见,不功利,大气——像我。”刘遥得意地对妻子说,又跟女儿调侃道:“小满,你是不是要感谢我啊。带你来玩这么好玩的捕鱼。”
女儿毫不含糊地回应道:“要不是你跟mama一意孤行地不顾人到中年还要再生一个孩子,按照我们家原来的计划,我现在应该已经多去过三个国家了。”
“要不是!要不是我们再生一个,等我们老了,你哪里有个亲弟弟来陪伴你?要不是你爸我娶了这么好看的你妈,你哪里有现在这么好看?”刘遥笑眯眯地跟女儿斗嘴。
女儿大模大样地回击道:“先生,我的母亲肯定是这位女士,因此我的状况是有保证的。是你应该庆幸能够跟我们两位成为亲人。谢谢。”
看着被反击到没话说而有点尴尬同时又很自豪的丈夫,姚英淡淡地笑了起来。注意到妻子的表情,刘遥嘿嘿一笑,拿起酒瓶跟妻子放在桌上的杯子碰了一下,说:“好不容易出来放风,多喝点。反正你也不喂奶了。”
“是啊,生这个家伙真是吃够了苦头,都三年没出门玩儿了。”
“这次是实验,看我们是不是能带两个孩子出门……”刘遥看看脚边堆着的一堆东西,包括两个装载内容不明的双肩包、两个保温瓶分别装着guntang的开水和温度刚好饮用的温水、一个装奶瓶的包、一个装满熟食的竹编篮子等等,摇摇头,告诉自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接着说:“这次出行顺利,接下来我们就往远了跑,实施我们三年前就计划好的台湾半个月自驾旅行!”一边说,一边觉得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过度乐观的人。
把很小的鱼虾都放回海里之后,刘满开始关注那些自己不认识的海洋生物,不断拿去问船老大。船老大忙着跟老婆一起料理食物,顾不得跟她啰嗦。新鲜海鲜的料理非常简单,直接白水煮,熟了就能上桌。不一会儿,船老大就在桌上摆了一大不锈钢脸盆的白煮虾、蟹和爬爬虾,热气腾腾十分诱人。刘遥一边埋头大吃一边对女儿说:“小满,你别再去烦人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了。人家要烧饭。再问,待会儿耽误我们吃饭你付得起责任吗?快来吃饭。”
把女儿哄来坐下之后,刘遥又说:“而且就算你问来名字,也不是符合动物分类学的标准名称,是俗称,没有意义。”刘满哼一声,抓起一只虾,扭头吃了起来。
“爸爸,这是什么?”
“老板,这是什么?”
刘满和船老大同时对刘遥发问。刘遥奇怪地抬头看看两人,发现两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船尾方向的海面。
顺着两人的目光看过去,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物体。从外观判断,像是一个放在海平面上的海水构成的立方体,尺寸非常巨大,跟岸边的山体一个数量级;目视距离估计有好几公里;垂直的立面像镜面一样平直光滑,而且礁石一样稳定,看不出丝毫移动;顶面隐约可见微微的波动,就像海面自然的起伏。这方块正好位于象山湾口最狭窄处,距两边的海岸差不多一样远。刘遥视力好,能看到方块底部立面被海水拍打时溅起的水花。
“这是什么?”刘遥喃喃地重复道,随即又自言自语:“这是一大坨站起来的海水啊”。
茫然观望着,未知的恐惧和巨大的疑惑震惊了渔船上的人,让他们没法做出反应,默默地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没有人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包括改变渔船的航线或者把船停下来。渔船沿着原有的航向正在缓慢拉开与方块的距离。
刘遥试图梳理出一些逻辑,他问船老大:“老王,这有多远?”
“不会超过5海里。”船老大自信地回答。
“那尺寸有多大?”
“应该是半海里多点,1公里左右见方。看上去像是正方的。”
“这东西……这现象,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吧?”
“从来没有。”
“不会是海市蜃楼之类东西吧?”
“不是。我们开过去肯定能摸到它。”
“我们不过去!我们赶紧离开吧,越远越好!”姚英听到这里,想到了该做的事情。
“不要着急,不要慌。”刘遥宽慰着妻子:“这个东西我看是超出了今天的科学,人类目前的知识都无法解释它。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出了大问题:要么是物理规则改变了,要么就是一个强大的智慧生物出现了。无论哪种情况,如果要发生危险,咱们躲到哪里去都逃不掉。现在没有危险,那么基本上是不会出事情的。”
“有谁看到这个东西是怎么出现的吗?”刘遥环顾大家问道,想要继续梳理一下思路。
“我一直朝着那个方向的。好像前一秒钟还没有这个东西,后一秒钟,一下子,就出现在那里了。”刘满回答道。
“这么大个东西一下子出现,我们没有听到声音,没有看到移动,没有感到风或者冲击波。这个真是人类的科学以外的东西。”刘遥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才不管什么科学以外科学以内,我就知道这船上有咱们13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我们离开越远越好!”姚英急急忙忙地说:“如果这个东西把我们弄死在我们家里,那是我们的命,如果让我们死在这里,那是我们对自己不负责任!”
刘遥琢磨了一下,点点头对船老大说:“是啊,我们回去吧。我们反正也做不了别的什么事情。要么过去摸一下,要么也只有远离它。摸一下意义也不大,还是回去吧,回家,等这事搞大或者过去。”
船老大眯缝着眼估算距离。他判断此时与方块的距离大约7公里,觉得这是一个安全的距离。方块看上去恰好位于象山湾口中心点,也就是说如果渔船要返回出发的港口,航线一定要从方块旁边经过,实际上是在缩短和方块的距离,这让他充满疑虑。于是问道:“原路返回吗?那可是从它旁边过呢。”
“从它旁边过的话,最远可以离开它多远?”
“1公里上下。象山湾口就那么大,它又在正中间。”
“原路返回吧。它要是要弄我们,100公里也不安全;就算是有点轻微放射性啥的,1公里也够安全了。你得回家,咱们的车也还在码头呢。”刘遥回头对女儿说:“真要是《2012》那样的局面,还得靠汽车跑到飞机场去。”
渔船掉过头来航行,方块出现在渔船的前方略偏右的位置。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到距离接近1公里左右的时候,方块已经占据了视野的大部分,必须把头高高抬起才能看到它的顶端。此时方块的细节更加清晰,看上去确实像是整整齐齐切下一块1公里见方的海水从海里抬高了1公里悬在海平面上,还没有断了海面波浪之间的联系,微微起伏的顶面就像是它脚下的海面。刘遥一直盯着眼前竖立的平面看,很想发现一个鱼的横断面出现在平面上。他想象这立起来的海水下面也许会有个1公里见方的空洞,鱼从周围的海水里游到空洞的同时就出现在这站起来的海水里,类似一种空间错位或者瞬间移动。但是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什么都没有看到,没有任何证据帮助他形成判断。
船老大关掉了发动机。突如其来的宁静让海水拍打船帮和方块立面的声音变得分外清晰。
“咱们过去吗?”船老大犹豫地问道,随即又补充:“我们的航线经过这个东西,最近的时候搞不好不到1公里。航道不能太靠岸,不然会撞上礁石。”
姚英紧张极了,把儿子抱得紧紧的,转头看着老公。
刘遥也没了主意,抿着嘴唇看着方块,脑子里千回百转,就是抓不住成型的念头。渔船在水面上飘荡着。当初抽象判断1公里是足够的距离,可是到了跟前,方块那1公里的高度形成的威压让人一点勇气也没有,不敢贸然接近。
时间过去很久,刘遥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咱们等等吧。过去不安全;掉头走就是外海,也没法回家。那咱们就等着吧,政府总会来料理这事,咱们也顺便看看热闹。”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咱们应该马上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啊。方块的首次发现者,这是标榜史册的事情,应该留下证据。”
“爸爸,你已经来不及了。我和船老大基本上同时发现那个东西,我们是事实上的第一发现者,现在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消息的人。”刘满开心地说道。
“那好吧,我来发微博吧。我争取成为第一个在微博上发布的人。”父女两越是紧张,越是没心没肺地嬉闹起来。
“我们是不是应该报警……或者说,报告给政府?”姚英总是能想到应该做的正事,急忙跟埋头发朋友圈的两个人商量起来。
刘满边想边说:“应该……报告给海岸警卫队吧?或者是国家宇航局?”
“那都是美国机构。咱们这里,得报渔政吧?”刘遥无奈地笑笑说道。
“我觉得应该报镇政府。总是一级级上报的。镇政府才知道应该往哪里报。”船老大也提供了他的专业意见。
“我看哪里都不用报,他们已经知道了。”刘遥方向手机,指着天空说。两架细小如蚊的飞机正高速飞来。虽然距离太远看不清细节,但是紧密的编队飞行和外形轮廓显然揭示了这不是民航飞机。
长江携带的巨量泥沙造成一片广大的昏黄浑浊,与黄海毫无区别,彻底改变了整个东海的颜色。向南直到温州厦门一带才能看到蓝色的水面,唯一的例外是宁波的象山湾,因为狭窄封闭,四周皆为石质海岸,海水稍微清澈,颜色介于黄与蓝之间。
象山湾内风平浪静,一艘简陋的渔船漂浮在暗黄的海面上,划出一道弧线,朝着湾口驶去,劣质柴油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这是一艘因为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而不得已投身旅游市场的小型渔船。带着从未见过渔业cao作的城市居民在海上拖着渔网跑一圈,多少捞点海鲜现场煮来吃,是最近颇为时髦的新兴旅游项目。
船上坐着一家四口。男主人刘遥正站在船尾的发动机旁,扯着嗓门跟船老大套近乎。船老大应付好他,急忙跑去船尾cao纵卷扬机收网。刘遥满意地回到自己的妻子和13岁的女儿身边,一手搂一个,说:“姚英,刘满,看到没,咱们正在转向呢,船长同意开到湾口以外去啦。那里四面都是海,无论往哪里望去,都看不到陆地。”女儿欢呼一声,跑去船老大旁边看收网。老婆目光跟着女儿移动,生怕出点意外,一边将膝盖上刚2岁的儿子刘则抱高一些,让他看湾口外远远路过的巨大的集装箱船。船体高大,像一堵移动的墙,一个个集装箱就像墙上的砖块。刘则扫了一眼,仿佛没有兴趣,低头继续玩手里的塑料小鱼玩具。
“他还没有这么远的视力。我读过有关的科普资料,现在他只能看到眼前十几米范围的东西。”刘遥慢条斯理地把桌上的一个空啤酒瓶放回桌子下面的纸箱里,换出一瓶啤酒,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迷彩版的瑞士军刀把酒瓶打开,再把军刀收好,才拿起酒瓶对着瓶口喝了起来。姚英端起自己的杯子让老公加了点酒,抬头迎着风,轻轻喝了一口。
刘遥看看妻子儿子,又看看远处的女儿,仰头喝下一大口酒,显然心情大好。
渔网拉到尽头,竟然有不少收获。鱼虾倒在甲板上四下乱跳,很快铺满了窄小的船尾。一两只运气好的鱼虾又跳回了海里,船老大的老婆急忙把所有的渔获往大盆子里捡,手脚麻利。刘满在一旁不去帮忙捡鱼虾,却忙着把尺寸太小的往海里丢。
“咱们孩子的价值观,算是已经塑造好了。善良,有主见,不功利,大气——像我。”刘遥得意地对妻子说,又跟女儿调侃道:“小满,你是不是要感谢我啊。带你来玩这么好玩的捕鱼。”
女儿毫不含糊地回应道:“要不是你跟mama一意孤行地不顾人到中年还要再生一个孩子,按照我们家原来的计划,我现在应该已经多去过三个国家了。”
“要不是!要不是我们再生一个,等我们老了,你哪里有个亲弟弟来陪伴你?要不是你爸我娶了这么好看的你妈,你哪里有现在这么好看?”刘遥笑眯眯地跟女儿斗嘴。
女儿大模大样地回击道:“先生,我的母亲肯定是这位女士,因此我的状况是有保证的。是你应该庆幸能够跟我们两位成为亲人。谢谢。”
看着被反击到没话说而有点尴尬同时又很自豪的丈夫,姚英淡淡地笑了起来。注意到妻子的表情,刘遥嘿嘿一笑,拿起酒瓶跟妻子放在桌上的杯子碰了一下,说:“好不容易出来放风,多喝点。反正你也不喂奶了。”
“是啊,生这个家伙真是吃够了苦头,都三年没出门玩儿了。”
“这次是实验,看我们是不是能带两个孩子出门……”刘遥看看脚边堆着的一堆东西,包括两个装载内容不明的双肩包、两个保温瓶分别装着guntang的开水和温度刚好饮用的温水、一个装奶瓶的包、一个装满熟食的竹编篮子等等,摇摇头,告诉自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接着说:“这次出行顺利,接下来我们就往远了跑,实施我们三年前就计划好的台湾半个月自驾旅行!”一边说,一边觉得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过度乐观的人。
把很小的鱼虾都放回海里之后,刘满开始关注那些自己不认识的海洋生物,不断拿去问船老大。船老大忙着跟老婆一起料理食物,顾不得跟她啰嗦。新鲜海鲜的料理非常简单,直接白水煮,熟了就能上桌。不一会儿,船老大就在桌上摆了一大不锈钢脸盆的白煮虾、蟹和爬爬虾,热气腾腾十分诱人。刘遥一边埋头大吃一边对女儿说:“小满,你别再去烦人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了。人家要烧饭。再问,待会儿耽误我们吃饭你付得起责任吗?快来吃饭。”
把女儿哄来坐下之后,刘遥又说:“而且就算你问来名字,也不是符合动物分类学的标准名称,是俗称,没有意义。”刘满哼一声,抓起一只虾,扭头吃了起来。
“爸爸,这是什么?”
“老板,这是什么?”
刘满和船老大同时对刘遥发问。刘遥奇怪地抬头看看两人,发现两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船尾方向的海面。
顺着两人的目光看过去,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物体。从外观判断,像是一个放在海平面上的海水构成的立方体,尺寸非常巨大,跟岸边的山体一个数量级;目视距离估计有好几公里;垂直的立面像镜面一样平直光滑,而且礁石一样稳定,看不出丝毫移动;顶面隐约可见微微的波动,就像海面自然的起伏。这方块正好位于象山湾口最狭窄处,距两边的海岸差不多一样远。刘遥视力好,能看到方块底部立面被海水拍打时溅起的水花。
“这是什么?”刘遥喃喃地重复道,随即又自言自语:“这是一大坨站起来的海水啊”。
茫然观望着,未知的恐惧和巨大的疑惑震惊了渔船上的人,让他们没法做出反应,默默地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没有人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包括改变渔船的航线或者把船停下来。渔船沿着原有的航向正在缓慢拉开与方块的距离。
刘遥试图梳理出一些逻辑,他问船老大:“老王,这有多远?”
“不会超过5海里。”船老大自信地回答。
“那尺寸有多大?”
“应该是半海里多点,1公里左右见方。看上去像是正方的。”
“这东西……这现象,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吧?”
“从来没有。”
“不会是海市蜃楼之类东西吧?”
“不是。我们开过去肯定能摸到它。”
“我们不过去!我们赶紧离开吧,越远越好!”姚英听到这里,想到了该做的事情。
“不要着急,不要慌。”刘遥宽慰着妻子:“这个东西我看是超出了今天的科学,人类目前的知识都无法解释它。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出了大问题:要么是物理规则改变了,要么就是一个强大的智慧生物出现了。无论哪种情况,如果要发生危险,咱们躲到哪里去都逃不掉。现在没有危险,那么基本上是不会出事情的。”
“有谁看到这个东西是怎么出现的吗?”刘遥环顾大家问道,想要继续梳理一下思路。
“我一直朝着那个方向的。好像前一秒钟还没有这个东西,后一秒钟,一下子,就出现在那里了。”刘满回答道。
“这么大个东西一下子出现,我们没有听到声音,没有看到移动,没有感到风或者冲击波。这个真是人类的科学以外的东西。”刘遥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才不管什么科学以外科学以内,我就知道这船上有咱们13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我们离开越远越好!”姚英急急忙忙地说:“如果这个东西把我们弄死在我们家里,那是我们的命,如果让我们死在这里,那是我们对自己不负责任!”
刘遥琢磨了一下,点点头对船老大说:“是啊,我们回去吧。我们反正也做不了别的什么事情。要么过去摸一下,要么也只有远离它。摸一下意义也不大,还是回去吧,回家,等这事搞大或者过去。”
船老大眯缝着眼估算距离。他判断此时与方块的距离大约7公里,觉得这是一个安全的距离。方块看上去恰好位于象山湾口中心点,也就是说如果渔船要返回出发的港口,航线一定要从方块旁边经过,实际上是在缩短和方块的距离,这让他充满疑虑。于是问道:“原路返回吗?那可是从它旁边过呢。”
“从它旁边过的话,最远可以离开它多远?”
“1公里上下。象山湾口就那么大,它又在正中间。”
“原路返回吧。它要是要弄我们,100公里也不安全;就算是有点轻微放射性啥的,1公里也够安全了。你得回家,咱们的车也还在码头呢。”刘遥回头对女儿说:“真要是《2012》那样的局面,还得靠汽车跑到飞机场去。”
渔船掉过头来航行,方块出现在渔船的前方略偏右的位置。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到距离接近1公里左右的时候,方块已经占据了视野的大部分,必须把头高高抬起才能看到它的顶端。此时方块的细节更加清晰,看上去确实像是整整齐齐切下一块1公里见方的海水从海里抬高了1公里悬在海平面上,还没有断了海面波浪之间的联系,微微起伏的顶面就像是它脚下的海面。刘遥一直盯着眼前竖立的平面看,很想发现一个鱼的横断面出现在平面上。他想象这立起来的海水下面也许会有个1公里见方的空洞,鱼从周围的海水里游到空洞的同时就出现在这站起来的海水里,类似一种空间错位或者瞬间移动。但是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什么都没有看到,没有任何证据帮助他形成判断。
船老大关掉了发动机。突如其来的宁静让海水拍打船帮和方块立面的声音变得分外清晰。
“咱们过去吗?”船老大犹豫地问道,随即又补充:“我们的航线经过这个东西,最近的时候搞不好不到1公里。航道不能太靠岸,不然会撞上礁石。”
姚英紧张极了,把儿子抱得紧紧的,转头看着老公。
刘遥也没了主意,抿着嘴唇看着方块,脑子里千回百转,就是抓不住成型的念头。渔船在水面上飘荡着。当初抽象判断1公里是足够的距离,可是到了跟前,方块那1公里的高度形成的威压让人一点勇气也没有,不敢贸然接近。
时间过去很久,刘遥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咱们等等吧。过去不安全;掉头走就是外海,也没法回家。那咱们就等着吧,政府总会来料理这事,咱们也顺便看看热闹。”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咱们应该马上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啊。方块的首次发现者,这是标榜史册的事情,应该留下证据。”
“爸爸,你已经来不及了。我和船老大基本上同时发现那个东西,我们是事实上的第一发现者,现在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消息的人。”刘满开心地说道。
“那好吧,我来发微博吧。我争取成为第一个在微博上发布的人。”父女两越是紧张,越是没心没肺地嬉闹起来。
“我们是不是应该报警……或者说,报告给政府?”姚英总是能想到应该做的正事,急忙跟埋头发朋友圈的两个人商量起来。
刘满边想边说:“应该……报告给海岸警卫队吧?或者是国家宇航局?”
“那都是美国机构。咱们这里,得报渔政吧?”刘遥无奈地笑笑说道。
“我觉得应该报镇政府。总是一级级上报的。镇政府才知道应该往哪里报。”船老大也提供了他的专业意见。
“我看哪里都不用报,他们已经知道了。”刘遥方向手机,指着天空说。两架细小如蚊的飞机正高速飞来。虽然距离太远看不清细节,但是紧密的编队飞行和外形轮廓显然揭示了这不是民航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