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文艺生活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级事件

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级事件

    六月底,沪城郊区的一所中学,期末考试结束。

    一名高一的学生由于七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叫家长,学校最终让该名学生留级。

    国内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少见,留级的也大有人在,一点都不稀奇。

    这名学生之所以被媒体报道出来,是因为他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当初获得奖项的风光和现在被学校留级的处境,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很好的新闻素材。

    媒体还能借此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得失,以及学校应该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进行讨论。

    就这样,韩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实际上,韩含拿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件事并没有让他获得太大的名气,那毕竟只是一届比赛,影响并不算大。

    而且,获得一等奖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

    但这次的留级事件却让他出名了,这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以他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属于差生的行列,是家长们口中的反面教材,这样的学生却拿到了作文比赛的一等奖,现在又要被学校留级,相当的矛盾。

    大家会有疑问,韩含是差生,还是人才?

    在这件事里韩含只是恰逢其会,背后则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博弈。

    改革开放以来,就有教育学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国家也在积极的推动,不过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极难改变。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数关系到学生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这是人生大事,谁敢怠慢。

    九四年的时候,国家提出各地要抓素质教育的试验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到了九七年,全国批建立了十个素质教育试验区。

    今年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阶段。

    虽然上面有政策,但想要在全国推行并不容易。

    或者说,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视分数,而是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手段,让学生能够全面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于国内学校教育模式的批评之声一直都存在。

    有些极端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在家里自己来教,有位著名作家甚至自己编写了教材,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这些做法都是对应试教育的抵制,不相信学校的教育。

    这方面的争议比较大,各人都认为自己有道理。

    尤其是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媒体讨论的颇为热烈。

    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好出现了韩含留级事件。

    韩含身上正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点,只能说他不小心被这个时代撞了一下腰。

    正是这一撞,让原本没什么名气的高一学生韩含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风云人物。

    可以说赶巧了,也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有这么个人物。

    作为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那个力主让韩含参加补考的人,有记者打电话给林子轩问起关于韩含的话题。

    媒体普遍认为正是由于林子轩的坚持,韩含才能拿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这件事儿怎么说呢,我觉得媒体就不要过于报道了,他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你们这么报道给孩子增加多大的压力,他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个你们想过么?适可而止吧,对大家都好。”林子轩回应道。

    “那林总你对素质教育怎么看?”记者转移话题道。

    “素质教育是好事儿,国家推广,我很支持。”林子轩简单道。

    “现在学校里还是应试教育,你会让孩子留在家里学习么?还是说让孩子到国外上学?”记者追问道。

    这是有先例的。

    国内有位著名作家认为学校教育让孩子没有尊严,用考试分数作为评级体系,学校没有心灵教育,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于是,此人让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并亲自编写了十本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全面展,还增加了哲学、法律、健康和自救等科目。

    “学校教育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我还是会让孩子到学校上学,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林子轩如此说道,“至于是不是到国外读书,我认为中学教育应该在国内,上大学这个要看孩子自己的选择,到那时她应该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了。”

    这是林子轩的真实想法。

    以他的经济能力,在家里给孩子请家教完全没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家庭教育是精英教育,学校属于大众教育。

    但林子轩不想孩子和社会脱节,学校是孩子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

    在学校里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基本的人际关系。

    媒体并没有因为林子轩的话而停止对韩含的报道,一旦牵扯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话题就会把韩含拿出来作为例证。

    他们不是多么的重视韩含,只不过韩含刚好成了一个代名词。

    记者采访林子轩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各方的评论不一。

    林子轩无意参与到教育话题的讨论,没有做出回应,继续忙自个的事儿。

    不到一个礼拜,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沪城的信件,写信的人正是韩含。

    在信中,韩含感谢了林子轩的关心,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和迷茫,他不想上学,在学校里觉得压抑,他不想看到老师鄙夷的目光。

    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未来充满迷茫。

    在信的最后,韩含提到他正在写一部长篇,把自己在学校里的经历写出来,他期望能够得到林子轩的指点。

    林子轩给韩含回了一封信,鼓励他继续创作,同时也不要放弃学习。

    对于韩含的,林子轩答应会向出版社推荐,以韩含现在的热度,只要的质量不是太差,没有不出版的道理。

    如果出版社再借助韩含炒作一番,成为畅销书不是没有可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