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赛灯大会
“接下来要怎么做,一个个去问?”男人问着身边的儒雅男子。 儒雅男子往四周看了一圈,最后锁定猜灯谜和点灯山,这两种小游戏的难度相对较高,而且也有挑战性,“先去猜灯谜看看。” 灯谜距离他们近,不过理所当然没有得到答案,而且灯谜的头彩已经被人拿走了。 两人改道去点灯山,果然从负责人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不过拿到卡纸的前提是点燃灯山第一百层最后一盏灯。 这个任务对一般人来说很难。 不是人人都能像秦仲离一样有着卓绝的轻功。 田佳乐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她还是把第二关的任务定高了,不过她也没说不能找人帮忙,所以还是留有后路的。 所幸两人都不是普通人。 最后一盏灯被男人点燃了,成功的拿到了奖品和卡纸。 不过两人也从负责人口中打听到完成第九十九层灯盏的人,和老妇说的一样,确实是两个人。 儒雅男子呵呵的笑道:“整个灯节怕是只有我们才会这么闲。” “不过对方也算‘为’我们赚到了一盏琉璃灯。”男人接话道,琉璃灯确实不是普通的好东西,尽管两人都不缺。 两人直接前往下一个目标。 灯节最重要的一道程序便是关灯。 前世,田佳乐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她曾经熟读过历史,特别是历史文化,而灯会便是历史文化的一种。 灯会始于汉代,兴于唐,盛于宋,到如今一直都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皓月高悬的夜晚,家家户户便会点起灯盏以示庆祝,盛况非常。 不过两者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前世每年只有一次灯会,大亚却有四次,而且大亚的百姓对灯会更为看重,最杰出的代表便是赛灯,也就是观灯。 赛灯大会于灯节后半段举行。 当灯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大家已经享受过灯节的热闹气氛,这个时候就会直接前往赛灯大会。 比如现在,田佳乐和秦仲离离开点灯山那里后便随着人流来到赛灯大会。 远远看过去,彩灯万盏,如梦如幻,盛况空前绝后。 看到这一幕,绝对不会有人想到大亚现在还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国家,也绝不会有人想到这等盛世是在一个昏君的统治之下发生的,不过不管大亚的未来会怎么样,此刻大家只想珍惜当前。 赛灯大会攀比的便是灯盏。 不论什么类型的群体都可以参加,只需要提前报名即可。 灯会到来之后,报名的人将自己做好的灯盏带到赛灯大会上,提前到来的人还可以自己挑选一个醒目的位置,然后将灯盏放上去。 灯盏旁边有大会放置的一个小箱子,箱子上面有一个圆形小孔,若是喜欢这盏灯,觉得它做得很漂亮,很有观赏价值,那么可以给它投上一票以表支持,票子是在赛灯大会的入口旁边领的,每人只能拿一张,多的便不行了,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 赛灯大会只有一个半时辰,只有这段时间内可以投票。 时间不是很长,不过这是因为后面还要计票,从而决出前三名的灯盏,不过这是两年前才改的规则。 以往是赛灯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才得出的结果,但是这样一来就给了某些人利用权势作弊的机会。 有些官家和富家千金为了得到前三的名次,她们会不择手段,所以两年前的灯会,赛灯大会的前三名从来都是她们包揽的。 后来引起百姓的公愤,于是他们拒绝参加后来的赛灯大会,反正他们参加了也没有用,以至于后来的赛灯大会上参加的都是清一色的官家和富人家的千金。 不仅如此,更搞笑的是。 以往投票爱的人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百姓,但是自从他们的子女不去参加赛灯大会后,这些人也不去投票了,结果连续三届赛灯大会的投票总额比以往少了许多,其中前三名的票数几乎低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数字。 后来崇明帝知道了这件事。
不过作为一个昏君,他非常具有昏君的精神。 崇明帝没有令人改变赛灯大会的赛制,反而命令百姓必须去参加赛灯大会,违令者斩! 百姓惶恐,于是只能让女儿参加。 不过他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后来被他们想出一个绝妙的应对方法。 他们把所有的票都集中投给某一家,于是赛灯大会出现一幕非常有趣的画面,很多人排成一条龙,纷纷将自己的票集中投到某个箱子里,结果把箱子都塞满了,主办方不得不再拿一个新的箱子。 如此一来,谁的票数最高便是有目共睹的,就是想最弊也不成。 于是连续两届赛灯大会的第一名都被一个平民姑娘包揽了,让一个平民踩在头顶上,这让二三名气得脖子都粗了。 最后,主办方不得不改变赛灯大会的赛制,这才使得赛灯大会真正公正起来,并得以继续发扬光大,而新制度出来后,那些千金们直接被甩出前三名,尽管还是有些人不死心的作弊了,比如花钱请几百人投票,但没有用。 如果每人给个十文钱,几百个人确实花不了多少银子,但是上哪儿找那么多人?何况几百人根本不够。 赛灯大会第三名的票数都超过一千票,何况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一名通常不会低于五千票。 而且现在的赛灯大会也增加了惩罚制度,一旦发现有刷票嫌疑,不仅会取消她参加赛灯大会的资格,而且还会通报上去,留下污点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就这样,赛灯大会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比赛。 距离赛灯大会结束只剩下不到两刻钟。 田佳乐从发票处取了两张,然后将最后一张卡纸拜托给发票的人。 发票人是个长相带着几分精明的中年人,他没有像前两个一样爽快的接过卡纸,反而狐疑的看了看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