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沥泉神枪在线阅读 - 第八回(2)先盘葡藤设机弩, 再法槐籽制旋矢

第八回(2)先盘葡藤设机弩, 再法槐籽制旋矢

    那一日,三横正在昏昏然百思莫得其解之时,忽闻门外人声鼎沸。早有伙计来报:“王师傅,不得了了。门外来了一顶八抬大轿。前有二十人鸣锣开道,后有二十人执幡打旗。中间二十骑兵护轿,好不威风!”

    按大宋的定秩,官阶不到五品,不可乘此等八抬之轿。铁匠营是个小地方,哪里见过如此阵势?就是整个西坪,县太爷是七品。再说大一点,附近几个县,最高军事长官高虞侯,不过六品。哎呀百姓们战战兢兢迎出门外,但见轿中下来一人,峨冠博带,锦绣的官袍,高底皂靴。其人面如金纸,五缕长髯。举手投足甚是儒雅。原来是兵部大员沈文沈郎中。王三横等一躬到地,大气也不敢出。

    沈文进得门后,命大轿远远撤出寨外,面有愧色道:

    “这位是王师傅吧。如此排场,非我所愿。地方上定要有此大礼,却之不恭。如今进了门,王师傅就不必多礼了。”

    “沈大人,万万不可。您是朝廷大员,在下村野匹夫,焉敢造次?”三横慌忙应道。

    “不然,王师傅此言差矣。我在朝中,你在炉前,所为何者,两字可蔽之,‘抗金’是也。既同为抗金,焉有官民贵贱?”

    “如此,倒是小民的不是了。”三横见沈文和蔼可亲,全无官气,不由心底好感油然而生。

    “好,王师傅。我朝盐铁专卖,兵器控制尤严。但岳家军为民兵‘敢战士’出身,曾自筹兵器。我力荐兵部延袭此传承。可保岳家军军供。借以研发量产精良兵械。”沈文言罢,又继续说:

    “王师傅,我欲考察你等量产之能力,然后可颁发正式批文。当然,这只是个形式,因为我十分信得过岳鹏举之故。如是,我便在你处小住几日。叨扰了。”

    “沈大人,求之不得呀。小民曾读过《梦溪笔谈》受益颇深。听闻大人得乃祖真传,工于器械匠算,正有事请教。不过别叫小民‘师傅’,请直呼三横就行了。”三横这是心里话。

    “好,那你也别称大人。我名文字习远,今后可称习远。当然如你愿意,我长你几岁,呼一声习远兄,我便叫你三横弟。你我兄弟相称,如何?”沈文这个人,也是宋朝难得的好官。一生勤政清廉,毫无官场庸冗之气,最恨繁文缛节。这也是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难以升迁的原因。

    “就依习远兄!”三横也是痛快人,当下应承。

    话说阳泉祖孙见来了大官,那是高兴得不得了。再说这沈文,岁数并不太大,其人甚为儒雅。说话彬彬有礼,行动举止如玉树临风,又十分得体。这老阳夫人见了,甚是喜爱,上下支应奉承,多有照顾。她又着阳泉忙前忙后,左右陪着。那阳泉亲下厨房烧了茶端了水来,老远见沈文与三横相谈甚欢。沈大人道:

    “好,三横贤弟,咱们开门见山。听说你正研制长程箭羽,进展如何?”

    “嗐,已经半月有余,一无进展。弓越做越硬,箭程并无满意增长。”三横置此言,不无沮丧。

    “你说箭为什么能发”

    “自然是弓上给力”三横道。

    “着呀!可你弓虽强给力也大,那为什么箭不能远发呢?

    二人无言,对视良久,突然都仰面哈哈大笑。

    “哎呀,大概是同一种箭的缘故!”三横道

    “不错不错,同一种箭杆长固定。看来与箭杆长度有某种关系”沈文说道。

    当下三横削了一根长杆,比军中所用的长近一倍。又粗粗做了张大弓,力道不增,但可多拉出来一倍的距离。开弓一试,不得了,竟长了近四十步。这两人可高兴坏了。沈文道:

    “看来射程不但与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给力的时间历程有关。施力时间越长,出箭速度越快,自然射得更远。”

    三横毕竟手巧,当阳小姐厨房又端来点心时,他已经改进了刚才粗制的大弓。弓身长而力不大。常人可以开弓,但射程多了四十余步。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长杆箭,杆长一倍有余,携带甚是不便。好在这个题儿在沈文略思之后就给出了答案。就是变弓为弩。其箭杆只有寸把长,但只要弩床与那长杆箭同长即可。沈文边说边画图样。

    可有一样,弩臂尺寸小,力道又不够了。为什么?因为弩臂太短,弯曲有限。沈文道:

    “加长的弩床意味着大位移。大位移需要大尺寸弩臂。尺寸小了,需要大位移,可弓就拉坏了,这怎么办?”

    三横也觉得沈文说得甚精辟。的确,大位移必要大变形,什么东西能尺寸又小,变形超大?二人说话间,见阳泉探了下头,马上又缩回去了。三横心想,这姑娘还算有眼里见儿,知我们冥思苦想,倒不来端茶倒水烦人了。

    正在二人抓耳挠腮之时,阳泉笑盈盈拿出一节葡萄藤。话说葡萄是攀架而上,必有葡萄藤盘旋抓住架子。这葡萄藤就像弹簧一样,拉之伸长放之复原。沈文多聪明?立刻明白了这弹簧的机理,那就是甚小的外形尺寸,甚大的位移变形。因为这葡萄藤簧有二三十圈。每圈变形都不大,加起来位移可是不小。三横也不白给,马上去红炉烧了钢条,盘成葡萄藤弹簧状。

    当时弩机力道大增。三横大喜,当了沈文面恭维阳泉说此弩有她八成的功劳。其后,三横又进一步改进。三日之后,射程竟高了一倍。箭杆反而缩短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以单兵携带三十只弓箭为例,其重量不增反减。沈文与三横甚喜。当下草签了合同。

    辞别铁匠营,沈文高高兴兴走了。阳夫人祖孙,见沈文沈大人来的快走得更快。皆怅然有失。

    再说三横正在做最后准备。因为签了合同,到时候交不了货,自然非同小可。但就这个时候,不得了的大麻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