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实情
和张正书预料的一样,西北禁军“大败”的消息不胫而走。 不只是在和乐楼,汴京城中各大正店、脚店,全都在流传着这个“小道消息”。说起来,西夏真的是大宋的命中克星,打不死不说,一个不慎就要被反咬一口。宋人已经习惯了,每当朝廷要打西夏的时候,都是败多胜少的。就算前面赢了,后面也会跟着一场大败。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张正书绝不相信,已经弹尽粮绝,苦苦支撑的西夏,还能弄出什么幺蛾子来。除非章楶得了失心疯,不然的话“大败”是绝对不可能的。或许局部的小败是有可能的,毕竟常胜将军是不存在的,再厉害的将军,也不可能百战百胜而从无一小败。要知道,宋军的补给线已经拉得很长很长了,每次运粮,都要派出一支大军,才能保证不被劫粮。 虽说这样的效率很低,不过胜在稳妥。 一个高明的主帅,他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击败对手,而是第一时间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保证粮道安全,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主帅。所以,张正书有理由相信,章楶是绝对会稳扎稳打而不会冒险的。 当然了,这是对手只有西夏人的前提下。如果契丹人加入了战争,那恐怕就有点难以预测了。现在张正书也闹不清,到底真相是怎么样的。如果契丹人真的拼死要保住西夏来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不宣而战似乎是一条很好的计策。 “扑朔迷离啊,但是‘黑客’为什么没有动静呢?就连皇城司那边,似乎也哑巴了……” 张正书默默地吃着菜肴,一边思索着这个问题。 如今的张正书,已经不能置身事外了,自从他接受赵煦的“招安”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了武臣中的一员。宋朝的兴衰成败,与他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说句不好听的,要是张正书被人陷害,分分钟都可能被赶鸭子上架,成了领兵之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心中藏着事的张正书才看到了一脸平静的曾瑾菡走了过来。 “郎君,吃完了?那就回家吧!” 张正书一愣:“你们谈完了?” “嗯嗯,还顺便和她吃了个饭。”曾瑾菡好像很平静的样子,张正书也放心下来了。她们能这样和谐,真的很出乎张正书的意料之外。但仔细一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她们都是兰心蕙质的女子,生得一颗七巧玲珑心。如果不懂家和万事兴的道理,那也太对不起造物者了。 松了口气的张正书,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师师她……?” “她乏了,已经休息了。若是郎君有心,就明日再来罢。” 曾瑾菡说完,径直走在前面,张正书连忙唤来酒保结了帐,还给了点小费,急忙追了出去。 两人默契地走在汴京城的大街上,看着一如既往繁华的京都,两人都没有说话。“郎君有心事?”曾瑾菡到底是放下姿态了,即便心中确实有点委屈。 张正书一愣,然后说道:“不错,刚刚听到一个消息,西军大败。” “嗯?!” 曾瑾菡有点意外,她没想到张正书居然不关心她和李师师的事! “看来,朝局要动荡了。”张正书叹了一声,“《京华报》要及早做准备,一旦确认了消息,尽早报道才是。” “郎君!!!” 曾瑾菡有点生气了,“难道你就不想知晓,我和李妹妹之事?” 张正书愕然,停住了脚步:“你们不是……成了好朋友吗?” “郎君真的是这么看的?”曾瑾菡突然泄了气,感觉有点失望,委屈一下子就放大了。 张正书瞧着她眼眶都红了,连忙拉住她的手,柔声说道:“是我不好,让你受委屈了。要不这样,我明日带你去看一样东西,保管师师是不知晓的!” “嗯!” 小女生很好哄,只要姿态放低一点,态度诚恳一点,然后再加上一点点技巧,她们就服气了。这也是为什么丈母娘大多数很难缠的原因了,因为丈母娘当年都被这么骗过啊,吃过一次亏,上过一次当的女人有多恐怖?看看丈母娘就知道了,保管让你怀疑,这世间怎么会有这么洞察人心的生物的存在?! 松了口气的张正书,又讲了几个幽默的笑话,逗得曾瑾菡喜逐颜开了起来。 回到“京华报社”,张正书支走了曾瑾菡,坐立不安的他,立即让人去把周铭叫了过来。 书房里,张正书带着疑惑问道:“西北禁军大败一事,你没有收到风声吗?” “收到了。”周铭也有点奇怪,为什么小官人都这么深夜了还有事找他,他正准备做些男人都喜欢做的事情,就被打扰了兴致。 张正书更是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没人知会我?” “你都在和乐楼,怎么告诉你啊?” 周铭嘻嘻笑道,“小官人果然厉害,连李行首都能拿得下来,小的佩服万分啊!” “少来这一套!”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姝儿刚刚跟着去了。两个女人斗起来,差点没把我削了。对了,你那么多红颜知己,是怎么应付得过来的?” 面对张正书的不耻下问,周铭也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好。“额,也没啥,就是不听话就挨揍,她们就老实了。”周铭老老实实地说道。 “……” 张正书无奈,早知道就不问了。没错,在宋朝打老婆不犯法,只要你强势就行了。但是,张正书这种“文明人”,怎么会用这种办法?“算了,说正事,西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确实是败了。”周铭的话,让张正书立马皱起眉头来,“但是并非大败,而是被出其不意地伏击了一下,小败而已。估摸折损了千余士卒,几十车粮草,并没有伤筋动骨。即便是那几十车粮草,也让西军自己给毁了,才缓缓撤退的。” 听周铭这么一说,张正书才明白。 原来党项人和契丹人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出其不意地伏击了一处粮道,但由于西军的谨慎,即便夏辽联军人数众多,也占不到什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