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回到宋朝我是哲宗在线阅读 - 一百二十四章 遂发装置

一百二十四章 遂发装置

    看看天,已经是晌午了,不知不觉间这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我拍了拍有些饿的肚子对所有的大臣们说:“各位卿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过了一会看大臣们没有什么要说了,我便接着说道:“午后铁虎以及公输自然,凌振来御书房见驾,退朝吧。”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后请叫我切割锯。。。。。。。。。。。。。。。。。。。。。。。。。。。。

    秋天午后的阳光格外……晒得慌,唉,秋老虎真是让人受不鸟呀,我放下手里朱笔,喝了一口冰镇酸梅汤感叹着

    “陛下,铁虎铁大人,公输自然大人还有凌振大人正在殿外求见。”

    我狠狠的伸了一个懒腰,驱走一身的疲惫和懒散:“叫铁虎先进来。”

    “陛下有旨,宣铁虎铁大人觐见~”

    “臣铁虎参见陛下。”

    “平身,赐坐。”

    “谢陛下。”

    “铁虎,你立刻安排人手对福建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夔州路,梓州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此八路地区所有军政要员,对其进行全部的探查,一旦发现他们与福建蔡氏相互勾结,便将他们监视起来,但是暂时先在不要抓他们,并且第一时间报告给朕。”

    “微臣遵旨。”

    “好了,你退下吧,顺便把公输自然和凌振替朕叫进来。”

    “是,微臣告退。”

    铁虎这边刚刚退出去,公输自然和凌振便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臣公输自然,凌振参见陛下。”

    “坐吧。”

    “谢陛下。”

    “今天在金殿之上,朕提到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在南方这种湿热而又多雨气候环境中,我们的火炮威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不论是从火药所产生的威力上还是点火激发上。虽然我们可以使用油布纸将固定量的火药进行包裹,使其仍然可以在阴雨天中使用,但是,连绵的阴雨我们又该如何点燃火炮,使其进行激射呢?”

    “这……臣着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凌振皱着眉头摇头说道,而公输自然同样的也在皱眉深思,并且还在一绺一绺的不断揪着胡子

    “难不成咱们还得给这大炮撑上一把伞?!”公输自然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我也不能给一门火炮配上一把伞,再专门配上一个撑伞的兵士吧,那个撑伞的兵士以后怎么称呼,伞兵?!!一时间,整个御书房内,像是被点了暂停的电影一样陷入了静默

    时间似乎过了很久,具体我也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只是撑着脑袋的手已经完全麻木了,但是灵感有时候就想尿意一样,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比如这时,两名小太监悄声的走进御书房,进来给御书房里的香鼎更换熏香,古代宫廷里的御用熏香一般有杜衡,月麟,甘松,丁香,沉香,檀香,白脑,木香,藿香,麝香,玫瑰瓣,冰片,龙涎香等,看着那小太监将香鼎内的香灰取走,再将新的贡香放进香鼎里,最后拿出两块火石轻轻一擦,点燃手中的棉签,去引燃贡香,这时,一道灵光突然划过我的脑海,火石摩擦?遂发装置?!!对啊,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所用的武器不就是火枪吗,而那时的火枪又恰恰是遂发火枪,哈哈哈看来我的主角光环再一次闪耀光芒了,不,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那虚无的主角光环,而是因为——我就是个天才!哈哈哈……

    意yin完毕之后,我立马对公输自然和凌振说:“二位爱卿速速上前。”我对他们二人说完,又转头对那小太监说:“你,把手中的火镰和火石(燧石)拿给朕。”

    想道问题的关键之后,一切相对就简单了,我一边用火石不断的击打着火花,一边给公输自然和凌振大概的讲解了一下遂发装置的点火原理。但是关于这个遂发装置,我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只知道它是通过嵌口上的火石(燧石,以后均称为火石)通过弹簧发力,快速击打固定点上火镰,产生火花点燃火药,从而达到火枪或者火炮的激射效果

    但是目前为止,还有一个较大难题,那就是弹簧,虽然通过我的讲解,他们二人很快了解了弹簧的原理,但是要制作从来没有诞生过的新鲜事物,难度那自然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宋朝已经有了利用水利生产工具的机床,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制作的难度和时间

    给他俩大致讲完什么是遂发装置以后,我又郑重其事的对他们二人说:“二位爱卿,这件事你们一定要重视,并且尽可能快的去完成,因为战争不会因为我们未知而放缓它逼近的脚步。”

    “陛下放心,俺们俩绝对不会辜负您的一片期望的。”公输自然对我拍着胸脯保证道

    “哈哈哈,二位卿家真是豪气冲天,朕深感欣慰,这些年来,二位卿家为朕,为大宋,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朕一直没有给予二位卿家太多的赏赐,今日朕特晋封二位卿家为男爵,以表彰二位卿家多年来的功绩。”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给马儿多吃草。我不会像后世一样,演员歌手拿的钱,竟然比国家级的科研人员还要多,致使国内很多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流向了国外,唉,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那么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同样也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