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投其所好
两人定下计策,安童却又为难起来,踌躇地道:“王爷,此事十分重大,大汗想必是不喜欢听的,下官该怎么进谏才好?”
从古到今,所有的帝王都不希望自己逐步被排挤到权力之外,老皇帝更是忌讳谈到这种话题,大致上第一个提起来的,当时虽然会得到皇帝装模作样的勉励,事后却几乎都被冷落,不得善终的也大有人在。安童还很年轻,又是勋臣之后,显然不愿意自己的家族遭此厄运。
程越笑了笑,道:“当然不是由我们去说,我刚才不是说过么?大汗既然喜欢听那些天道玄虚之事,我们就不妨投其所好!”
安童精神一振,凑上前问道:“请王爷明示。”
程越道:“大汗宠信的不只有喇嘛,对和尚与道士大汗也不肯怠慢,既然这样,总会有人替我们把话跟大汗讲明白的。”
安童细细一想,击节赞叹道:“好!王爷的计策委实高明,大汗万万也不会想到,王爷竟然会利用和尚或道士进言!王爷,下官就知道几位大汗宠信的居士和道长,不如……”
程越微微一笑,道:“丞相想说的道士是李居寿么?”
李居寿,自幼喜欢道学,十三岁时,跟随太一道四祖萧辅道修行。长大后,受戒为道士。
忽必烈做宗王时,广招天下贤能,其中就有萧辅道。蒙古人虽笃信藏传佛教,但对其他的宗教也不排斥,蒙古王公大臣和皇后嫔妃里面也各有信仰,信什么都不奇怪,比如被程越严厉镇压的聂思脱里教,在大都就有教堂和许多信奉者,更不要提钦察汗国根本是伊斯兰教的国度了。
由于成吉思汗曾经得到过丘处机等道士的协助,因此道教也颇受礼遇,在蒙古诸王中颇有影响。
萧辅道得到忽必烈的认可后,很快便向忽必烈推荐了李居寿,说他才识渊博,机敏明道,足以托付大事。忽必烈求贤若渴,与李居寿多次对谈后,对他也十分推崇,于是赐号“贞常大师”,授紫衣一袭。不久之后,萧辅道便将太一道传嗣给李居寿,为太一道五祖。
李居寿通、、之学。其於太一道嗣挈纲领,持守成规,宏展道纪,信徒甚众。中统建元春正月,李居寿奉诏于本宫设黄籙大醮。秋九月,又奉谕祈祓金籙醮筵,忽必烈赐号为“太一演化贞常真人”。二年冬,忽必烈命李居寿祭斗于厚载门,可见他受到的礼遇。
至元三年,忽必烈特赐李居寿深宅一所。十一年,特旨创太一广福万寿宫于两京,建斋坛,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忽必烈再赐太一掌教宗师印,掌管道教事。后留宿宫禁,参预庭议。
李居寿为人,十分懂得进退之道。当初八思八与诸道士激辩佛道之分,李居寿在场却极少发言,也带头承认辩论失败。因为他早就看出来,八思八的论述更符合忽必烈等蒙古贵族的胃口,藏传佛教已是势不可当,自己何苦螳臂挡车呢?
果然,众多道士也不是八思八的对手,纷纷败下阵来,还有人当场削发为僧,藏传佛教由此取得了更大的统治地位。不过,李居寿的明哲保身深得八思八的欣赏,因此八思八在得势之后并没有对李居寿和他的太一道进行追杀,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李居寿也得以继续受到忽必烈的信重。
李居寿虽然可以参与庭议,但他从来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更不会让自己与八思八有任何冲突的机会,因此在程越进大都后,李居寿从未在程越面前出现过,甚至连私下里的问候也没有。程越知道此人,也在朝臣里面见过他,但从来没与他说过话。
程越大杀喇嘛,八思八被程越压得喘不过气,李居寿居然成了最大的获益者。他的太一道在大都信众大增,广福万寿宫也香火鼎盛,但李居寿依然无动于衷,完全没有投靠程越的迹象。
其实历史上就是这位李居寿在忽必烈面前进言,打开了真金参决朝政的道路,程越对此心知肚明,所以虽说与李居寿没有什么交往,但对他的一举一动也很留意。
安童笑道:“原来王爷也知道他,是,确实是李居寿。此人的道行如何,下官是不知道的,但他在大汗面前,倒是很得信重。而且自从王爷重手惩治喇嘛以来,李居寿在大汗面前似乎隐隐有抬头之势,大汗找他进宫论道的次数也多了。”
程越点点头,道:“此人的确是很好的人选,不过,我还有几个人,想一并送到大汗身边遏制那些狗屁喇嘛。”
安童听到程越开口就骂,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元敢于骂喇嘛的,大概只有王爷。不瞒王爷说,连下官都不敢对喇嘛摆什么脸色,更不要提骂他们了。八思八国师对王爷避之唯恐不及,但对其他的大臣甚至诸王,依旧是高高在上,我们非顶礼膜拜不可。”
程越冷笑道:“自古以来,宗教越昌盛,则国家越衰弱,足以证明宗教如果不受抑制,就会变成祸害!我不管别人怎么想,犯到我手里,绝不宽贷!”
安童听得眉飞色舞,笑道:“王爷精于史学,故此洞若观火!”
程越转而又叹了口气,道:“可是不容易啊,就拿八思八来说,我下了那么大的工夫,结果还是没多大的用处。太子其实也笃信藏传佛教,只不过没有大汗那么走火入魔罢了。”
安童劝慰道:“这种大事,总要一点一点地做,就象生病一样,病去如抽丝,不可能立竿见影。”
程越颌首道:“我当然明白,所以我才要送几个人给大汗,有他们在,至少可以让大汗离那些该死的喇嘛远一点。”
安童好奇地问道:“不知王爷提到的那几个人是谁?为何能有这般能力?下官为何一无所知?”
从古到今,所有的帝王都不希望自己逐步被排挤到权力之外,老皇帝更是忌讳谈到这种话题,大致上第一个提起来的,当时虽然会得到皇帝装模作样的勉励,事后却几乎都被冷落,不得善终的也大有人在。安童还很年轻,又是勋臣之后,显然不愿意自己的家族遭此厄运。
程越笑了笑,道:“当然不是由我们去说,我刚才不是说过么?大汗既然喜欢听那些天道玄虚之事,我们就不妨投其所好!”
安童精神一振,凑上前问道:“请王爷明示。”
程越道:“大汗宠信的不只有喇嘛,对和尚与道士大汗也不肯怠慢,既然这样,总会有人替我们把话跟大汗讲明白的。”
安童细细一想,击节赞叹道:“好!王爷的计策委实高明,大汗万万也不会想到,王爷竟然会利用和尚或道士进言!王爷,下官就知道几位大汗宠信的居士和道长,不如……”
程越微微一笑,道:“丞相想说的道士是李居寿么?”
李居寿,自幼喜欢道学,十三岁时,跟随太一道四祖萧辅道修行。长大后,受戒为道士。
忽必烈做宗王时,广招天下贤能,其中就有萧辅道。蒙古人虽笃信藏传佛教,但对其他的宗教也不排斥,蒙古王公大臣和皇后嫔妃里面也各有信仰,信什么都不奇怪,比如被程越严厉镇压的聂思脱里教,在大都就有教堂和许多信奉者,更不要提钦察汗国根本是伊斯兰教的国度了。
由于成吉思汗曾经得到过丘处机等道士的协助,因此道教也颇受礼遇,在蒙古诸王中颇有影响。
萧辅道得到忽必烈的认可后,很快便向忽必烈推荐了李居寿,说他才识渊博,机敏明道,足以托付大事。忽必烈求贤若渴,与李居寿多次对谈后,对他也十分推崇,于是赐号“贞常大师”,授紫衣一袭。不久之后,萧辅道便将太一道传嗣给李居寿,为太一道五祖。
李居寿通、、之学。其於太一道嗣挈纲领,持守成规,宏展道纪,信徒甚众。中统建元春正月,李居寿奉诏于本宫设黄籙大醮。秋九月,又奉谕祈祓金籙醮筵,忽必烈赐号为“太一演化贞常真人”。二年冬,忽必烈命李居寿祭斗于厚载门,可见他受到的礼遇。
至元三年,忽必烈特赐李居寿深宅一所。十一年,特旨创太一广福万寿宫于两京,建斋坛,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忽必烈再赐太一掌教宗师印,掌管道教事。后留宿宫禁,参预庭议。
李居寿为人,十分懂得进退之道。当初八思八与诸道士激辩佛道之分,李居寿在场却极少发言,也带头承认辩论失败。因为他早就看出来,八思八的论述更符合忽必烈等蒙古贵族的胃口,藏传佛教已是势不可当,自己何苦螳臂挡车呢?
果然,众多道士也不是八思八的对手,纷纷败下阵来,还有人当场削发为僧,藏传佛教由此取得了更大的统治地位。不过,李居寿的明哲保身深得八思八的欣赏,因此八思八在得势之后并没有对李居寿和他的太一道进行追杀,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李居寿也得以继续受到忽必烈的信重。
李居寿虽然可以参与庭议,但他从来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更不会让自己与八思八有任何冲突的机会,因此在程越进大都后,李居寿从未在程越面前出现过,甚至连私下里的问候也没有。程越知道此人,也在朝臣里面见过他,但从来没与他说过话。
程越大杀喇嘛,八思八被程越压得喘不过气,李居寿居然成了最大的获益者。他的太一道在大都信众大增,广福万寿宫也香火鼎盛,但李居寿依然无动于衷,完全没有投靠程越的迹象。
其实历史上就是这位李居寿在忽必烈面前进言,打开了真金参决朝政的道路,程越对此心知肚明,所以虽说与李居寿没有什么交往,但对他的一举一动也很留意。
安童笑道:“原来王爷也知道他,是,确实是李居寿。此人的道行如何,下官是不知道的,但他在大汗面前,倒是很得信重。而且自从王爷重手惩治喇嘛以来,李居寿在大汗面前似乎隐隐有抬头之势,大汗找他进宫论道的次数也多了。”
程越点点头,道:“此人的确是很好的人选,不过,我还有几个人,想一并送到大汗身边遏制那些狗屁喇嘛。”
安童听到程越开口就骂,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元敢于骂喇嘛的,大概只有王爷。不瞒王爷说,连下官都不敢对喇嘛摆什么脸色,更不要提骂他们了。八思八国师对王爷避之唯恐不及,但对其他的大臣甚至诸王,依旧是高高在上,我们非顶礼膜拜不可。”
程越冷笑道:“自古以来,宗教越昌盛,则国家越衰弱,足以证明宗教如果不受抑制,就会变成祸害!我不管别人怎么想,犯到我手里,绝不宽贷!”
安童听得眉飞色舞,笑道:“王爷精于史学,故此洞若观火!”
程越转而又叹了口气,道:“可是不容易啊,就拿八思八来说,我下了那么大的工夫,结果还是没多大的用处。太子其实也笃信藏传佛教,只不过没有大汗那么走火入魔罢了。”
安童劝慰道:“这种大事,总要一点一点地做,就象生病一样,病去如抽丝,不可能立竿见影。”
程越颌首道:“我当然明白,所以我才要送几个人给大汗,有他们在,至少可以让大汗离那些该死的喇嘛远一点。”
安童好奇地问道:“不知王爷提到的那几个人是谁?为何能有这般能力?下官为何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