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教廷(三)
布里翁德西蒙的言论立即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枢机主教吉罗莫拉道:“仅仅靠他们的力量也许也未必足够,我认为教廷还应该联络更多的国王、公爵和各地的十字军,教皇国的力量也必须动员起来,如果有必要,可以用十字军东征的模式组织上帝联军,全力对抗东方的异教徒。”
都主教本尼迪克特马上站起来道:“教宗,我请求由我去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联络整个欧洲的君主,为教宗奉献他们的忠诚。”
本尼迪克特能言善辩,头脑活络,又不属于在罗马争权夺利的意大利两大家族,即奥西尼家族和科隆纳家族,无疑是相当合适的人选。
尼古拉三世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亲爱的本尼迪克特,既然你愿意承担这个使命,我非常感激,就任命你为教皇特使,负责联络各国的君主,共同抵御黄祸。”
本尼迪克特恭敬地走上前吻了尼古拉三世的鞋尖,心中则是乐开了花!教皇特使啊!其中的好处简直不可胜数!
马勒布兰卡谨慎地道:“那么,信里的建议该如何处理?”教廷想办法保护自己当然是对的,但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何况是面对强大的蒙古人,保留一个选择无疑有利于教廷。蒙古人如果像过去一样席卷而来,欧洲各国的君主能否抵御他们的攻击,马勒布兰卡并没有足够的信心。
尼古拉三世默默地想了想,良久方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不妨派出一位使者去面见蒙古大汗,一来向他传播上帝的福音,二来也可以探明蒙古军队的虚实,或许我们可以借机开辟出一条新的商路。如果能够让他们皈依基督教,从此服从教廷的命令,那就更好了。”
众枢机主教面面相觑,都生怕尼古拉三世点到自己的名字。对他们来说,要到不知有多远的蛮荒之地去传教,并且还要与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蒙古人周旋,与送死没什么两样。
洪诺留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十几年前,教廷曾经收到过一封蒙古大汗的信,请求教廷派出一百名精通七艺的教士到蒙古人的王国传教,带去上帝的旨意。既然蒙古人愿意听到上帝的声音,我们就不能拒绝他们的乞求。也就是说,以此为名义派出去的人,蒙古人是没有理由加以虐待甚至杀害的,反而要全力保证他们的安全,否则他们就违反了他们大汗的旨意,哪怕是去世的大汗。我认为,以此为理由,派出一个使团是恰当且友好的,时机也很适合。”众人纷纷点头。
洪诺留提到的信是十六年前贵由汗所写,恰好遭逢战乱,经过了几年才送到教廷的一封信。蒙古人虽然笃信佛教,但对其他的宗教也不排斥,并且往往给予同佛教相等的地位,以至元朝一代,各种僧侣多达几百万人。这些人享受着种种特权,其中就有信奉基督教的教士。
蒙古的历代大汗,都对宗教充满了好奇和崇敬,因此他们几乎是不加甄别地接纳一切宗教,远从欧洲传过来的基督教也一样,贵由汗生前就很希望得到基督教的教义,以求在极乐之地得到永生。所以于1262年给教皇写了一封信。结果因为教派争执和教皇更迭得太快,继任的几位教皇都没有把此事真正地重视起来,一直没有派出合适的人选到大都去。
洪诺留在教廷服务已久,对各种典籍都十分熟悉,自然也看过这封信。此时他看出众人都不想接手这个任务,洪诺留才将此事重新提了出来,目的就是不想让大家害怕。而他自己,年纪已经一大把,根本不必担心尼古拉三世会点到他的名字。
尼古拉三世也看过这封信,精神一振,道:“洪诺留主教,这是个很好的建议,上帝的仆人应该出现在上帝希望他出现的任何一个地方!”
尼古拉三世话音刚落,另一名都主教约翰.孟德科维诺鼓足勇气站了起来,大步流星地走到尼古拉三世面前,行礼道:“教宗,如果您愿意授权给我,我可以带领一支由教士、军队、工匠和商人组成的队伍向东航行,从海路驶向蒙古人的领地,向他们宣扬上帝的福音。”
尼古拉三世看着年轻的约翰孟德科维诺,笑了笑,道:“亲爱的约翰,我很满意你的勇敢和对上帝的忠诚,但你也要想到,如果从海路出发的话,不知道多久才会抵达蒙古人的领地。要知道,在钦察汗国的帮助下,这封信只用了一年多就送到了我的手中,可见陆地上道路也许更加便利一些,至少我们可以掌握到达的时间,不至于过分地延误。而且,送信的蒙古人还在罗马待命,钦察汗国的可汗表示,他们可以做派人做你的向导,你的看法如何?”
约翰孟德科维诺身体挺直,大声道:“是,教宗,我将沿着这条道路回程,将上帝的仁慈与教宗的谕旨送到东方野蛮人的面前!”
尼古拉三世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的,我会给你配齐人员和盘缠,你要带着我的亲笔信上路,祝你一路顺风。”尼古拉三世还有一个没有过过分强调的原因,就在于他想打开一条不经过阿拉伯人控制的商路,所以他才会让约翰孟德科维诺不辞劳苦地走陆路去大都。
约翰孟德科维诺要走的这条路实际上就是程越西征的路线之一,它不必经过君士坦丁堡,而是沿意大利北上,途经马上就要落入鲁道夫一世掌握的匈牙利和德意志一直往东,先到钦察汗国,再由钦察汗国的军队护送前往大都。有了贵由汗和爱不花的两封信,不必担心钦察汗国会留难他们。眼下正是草长鹰飞的季节,一路上虽然辛苦,但因为蒙古人已经贯通了欧亚之间的道路,掌握了商道,反而很安全。。
a
都主教本尼迪克特马上站起来道:“教宗,我请求由我去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联络整个欧洲的君主,为教宗奉献他们的忠诚。”
本尼迪克特能言善辩,头脑活络,又不属于在罗马争权夺利的意大利两大家族,即奥西尼家族和科隆纳家族,无疑是相当合适的人选。
尼古拉三世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亲爱的本尼迪克特,既然你愿意承担这个使命,我非常感激,就任命你为教皇特使,负责联络各国的君主,共同抵御黄祸。”
本尼迪克特恭敬地走上前吻了尼古拉三世的鞋尖,心中则是乐开了花!教皇特使啊!其中的好处简直不可胜数!
马勒布兰卡谨慎地道:“那么,信里的建议该如何处理?”教廷想办法保护自己当然是对的,但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何况是面对强大的蒙古人,保留一个选择无疑有利于教廷。蒙古人如果像过去一样席卷而来,欧洲各国的君主能否抵御他们的攻击,马勒布兰卡并没有足够的信心。
尼古拉三世默默地想了想,良久方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不妨派出一位使者去面见蒙古大汗,一来向他传播上帝的福音,二来也可以探明蒙古军队的虚实,或许我们可以借机开辟出一条新的商路。如果能够让他们皈依基督教,从此服从教廷的命令,那就更好了。”
众枢机主教面面相觑,都生怕尼古拉三世点到自己的名字。对他们来说,要到不知有多远的蛮荒之地去传教,并且还要与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蒙古人周旋,与送死没什么两样。
洪诺留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十几年前,教廷曾经收到过一封蒙古大汗的信,请求教廷派出一百名精通七艺的教士到蒙古人的王国传教,带去上帝的旨意。既然蒙古人愿意听到上帝的声音,我们就不能拒绝他们的乞求。也就是说,以此为名义派出去的人,蒙古人是没有理由加以虐待甚至杀害的,反而要全力保证他们的安全,否则他们就违反了他们大汗的旨意,哪怕是去世的大汗。我认为,以此为理由,派出一个使团是恰当且友好的,时机也很适合。”众人纷纷点头。
洪诺留提到的信是十六年前贵由汗所写,恰好遭逢战乱,经过了几年才送到教廷的一封信。蒙古人虽然笃信佛教,但对其他的宗教也不排斥,并且往往给予同佛教相等的地位,以至元朝一代,各种僧侣多达几百万人。这些人享受着种种特权,其中就有信奉基督教的教士。
蒙古的历代大汗,都对宗教充满了好奇和崇敬,因此他们几乎是不加甄别地接纳一切宗教,远从欧洲传过来的基督教也一样,贵由汗生前就很希望得到基督教的教义,以求在极乐之地得到永生。所以于1262年给教皇写了一封信。结果因为教派争执和教皇更迭得太快,继任的几位教皇都没有把此事真正地重视起来,一直没有派出合适的人选到大都去。
洪诺留在教廷服务已久,对各种典籍都十分熟悉,自然也看过这封信。此时他看出众人都不想接手这个任务,洪诺留才将此事重新提了出来,目的就是不想让大家害怕。而他自己,年纪已经一大把,根本不必担心尼古拉三世会点到他的名字。
尼古拉三世也看过这封信,精神一振,道:“洪诺留主教,这是个很好的建议,上帝的仆人应该出现在上帝希望他出现的任何一个地方!”
尼古拉三世话音刚落,另一名都主教约翰.孟德科维诺鼓足勇气站了起来,大步流星地走到尼古拉三世面前,行礼道:“教宗,如果您愿意授权给我,我可以带领一支由教士、军队、工匠和商人组成的队伍向东航行,从海路驶向蒙古人的领地,向他们宣扬上帝的福音。”
尼古拉三世看着年轻的约翰孟德科维诺,笑了笑,道:“亲爱的约翰,我很满意你的勇敢和对上帝的忠诚,但你也要想到,如果从海路出发的话,不知道多久才会抵达蒙古人的领地。要知道,在钦察汗国的帮助下,这封信只用了一年多就送到了我的手中,可见陆地上道路也许更加便利一些,至少我们可以掌握到达的时间,不至于过分地延误。而且,送信的蒙古人还在罗马待命,钦察汗国的可汗表示,他们可以做派人做你的向导,你的看法如何?”
约翰孟德科维诺身体挺直,大声道:“是,教宗,我将沿着这条道路回程,将上帝的仁慈与教宗的谕旨送到东方野蛮人的面前!”
尼古拉三世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的,我会给你配齐人员和盘缠,你要带着我的亲笔信上路,祝你一路顺风。”尼古拉三世还有一个没有过过分强调的原因,就在于他想打开一条不经过阿拉伯人控制的商路,所以他才会让约翰孟德科维诺不辞劳苦地走陆路去大都。
约翰孟德科维诺要走的这条路实际上就是程越西征的路线之一,它不必经过君士坦丁堡,而是沿意大利北上,途经马上就要落入鲁道夫一世掌握的匈牙利和德意志一直往东,先到钦察汗国,再由钦察汗国的军队护送前往大都。有了贵由汗和爱不花的两封信,不必担心钦察汗国会留难他们。眼下正是草长鹰飞的季节,一路上虽然辛苦,但因为蒙古人已经贯通了欧亚之间的道路,掌握了商道,反而很安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