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唐朝工科生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求稳

第四十三章 求稳

    有些仇可以化解,有些仇就是不死不休,终究是要分一个胜负,搞一个你死我活的结果出来。

    老张人在武汉,却对张沧遭受刺杀这件事情洞若观火。

    一路行来,只说在土地上的争夺,就不知道多少人命多么算计。倘使张德带人打金上分,倒也就罢了,只可惜有些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

    “忠义社”那百几十号权贵跟着养活,已经殊为不易,总是要有人站在一旁羡慕嫉妒恨的。

    嘀——

    “汉安线”工程的工地上,伴随着一声哨向,从工棚中出来的工人便成群结队地上工。

    不时地有已经在轨道上跑起来的“手摇车”穿梭着,这些人力轨道车时速相当可观,大概在二十公里每小时左右,运送六到八石的物资不成问题。只不过它是辅助工具,担当原物料运送的主力,依旧是畜力轨道车。

    倘若在工段施工比较困难,难以进行物料投放的地方,则是直接蒸汽机车拖拽大量物资,一次性投放。

    这样干的目的,既有实验蒸汽机车可靠性的需要,也有锻炼列车班组的意思。

    “新到的施工队怎么样?”

    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工地,张德开口问道。

    “李交州送来培训的还算勤力,这些交州小工极为吃苦,也肯干活,就是干活不怎么动脑筋,埋头死干,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指派之外的,就是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

    “李道兴一个人给多少培训费来着?”

    “五贯。”

    “那还行。”

    张德点点头,倒是很满意。眼下一个奴工,最矬的也是五十贯起。这种最矬的,往往都是瘦弱不堪,最多就是摘个棉花,还是摘不了一天的那种。

    如今不比从前,死了就是死了,现在奴工越来越金贵,大农场大种植园的风气逐渐形成。

    尤其是在流求,原先张德就是开辟了岛北种植园和农场,但跟攀上交情之后,吴王府通过长史权万纪的关系,用了福州、建州的坐地户为马甲,在岛西也开辟了相当可观的种植园。

    总面积比岛北还要大,就是受限于地形限制,大量种植园和农场,形成了一条岛西种植带。

    对于防御山地土著来说,压力就有点大。

    所以和岛北有专门的职业武装人员不同,岛西则是“全民皆兵”的状态,算是把府兵特色用到了流求这个小岛上。

    这种变化不可能只是局限于一地,大唐现如今各地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交州虽远,但还是形成了“广交会”这种利益团体。

    而李道兴的宗室身份,又加强了交州和中国的政治联系。

    至少为了延续香火,李道兴在交州还是蛮拼的,大有续命三十年,家业千千万的意思。

    为了深耕,交州地方处理战俘、奴工,也逐渐转型,伴随着全国的高压政策“衰退”,“怀柔”手段浮出水面,也是应有之意,算是响应了国家号召。

    仅仅是李景仁自己,就大量纳妾交州早先土著豪帅的女儿,再通过这些女儿,反向控制土著部落。只李景仁一个人,大概就摆平了七八个大型部族,整个交州地面早些年增加的熟番,都是通过这种方式。

    李景仁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平民版“李景仁”随处可见,甚至还有广州出身的冯氏子弟。

    交州局势稳定之后,成长起来的“蛮二代”,也全然跟母族没有太大紧密关系,即便有,也只是母族需要“蛮二代”的关系。

    而按照中国惯例,“蛮二代”只要爸爸是汉人,那“蛮二代”即便在社会上有点受歧视,但在法律上,他就是汉人。

    继承权是最明显的特征。

    高端的“蛮二代”组成了交州现行的中上层建筑,至于底层“蛮二代”,能够享受到一定的待遇就差不多了,大多数时候,就会被交州刺史府打包成“劳工”,输出到内地。

    而李道兴李景仁父子因为跟张德走得近,也算是有眼界的,“劳工”如果只是出卖体力,也不是长久买卖。所以李景仁几经折腾,终于打通了武汉的关系,在输出“劳工”的同时,掏一大笔钱,由武汉方面对交州“劳工”进行培训。

    培训费暂定是一个季度一个人五贯,“汉安线”因为工期漫长,又属于技术先进的大工程,自然成了李道兴李景仁父子的首选。

    单次派出五百名“劳工”,也是交州改制以来的最大手笔。

    一年仅仅是培训费用,就有一万贯。

    加上一应开销交州刺史府还要承担一半,总开支一年是朝着三万贯走的。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要知道从交州刺史府改制为交州都督府再到改回交州刺史府,几经变化,都跟交州地面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最早为刺史府时,是因为实力不济,搞“无为而治”,说白了就是“无能而治”;后来改制为都督府,是因为实力上来了,可以搞武力镇压;现在又改为刺史府,则是因为环境极大改善,治所地区环境改天换地,大量生番转为熟番,总人口通过联姻极大增加,汉人当地比重极大增加。

    这种情况,能够输出劳动力赚取劳务费,既能缓解“人口爆炸”,又能为将来的进一步经济扩展打下基础。

    而且李景仁常年在武汉、广州、交州活动,生父江夏王李道宗又有不少消息拿出来共享,他大胆猜测,只要“汉安线”成功,朝廷未来几年,一定会大建铁道。

    到时候,交州工程队一把就能赚回本,还能翻几番。

    此事在对交州刺史府不算大事,但对李道兴李景仁父子,则是重头戏,因为李道兴李景仁父子不可能一直是“交州王”,总有挪窝的时候。

    于是乎,搞定培训事宜之后,李景仁就一直跟着吃住在工地,时时刻刻盯着交州“劳工”,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了。

    “cao之兄,我得了个消息,西京来的。江夏王府那边拿来的,绝对可靠,跟cao之兄有关。”

    戴着藤条安全帽的李景仁急吼吼地赶到工程指挥部,这光景张德正在办公,见李景仁火急火燎的,便笑着道:“恁大的日头,出这一身汗,赶紧喝口茶。”

    “好。”

    李景仁喝了口凉茶,拿起一把蒲扇,胡乱地扇了两下,喘着气道:“羽林卫在密查袭杀大哥的事情,江夏王府有个老部下在羽林卫当差,正好摊上这差事,事情有了点眉目,你绝对猜不到有谁在里头。”

    “我不猜,爱谁谁。”

    老张摇摇头,笑着道,“这等事体,不必去理会。”

    “那可是大哥,你真不管啊。”

    李景仁一脸错愕,“皇帝那里,可是打算给大哥一个交代的。”

    “交代个屁,我还不知道他,做给人看的。真要查下去,那就是掀起大案。虽说他也是不惧,不过这光景,求稳为上。”

    能够泄露内中,还能查到中高级宦官身份,还能仓促之间安排人手行动,方方面面都表明,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群体。

    如果只是一个清河崔氏或者什么什么氏,干了也就是干了。现在这个状况,搞不好就是皇帝的哪个小老婆亲族也参合进去,掀起大案,必定会进一步激化成谋反。

    皇帝没这个必要,一个张沧而已,又没死,表面上遮掩一下裱糊一下,能够让各家满意,也就妥了。

    苦主自己都无所谓,旁人何必急得跟个太监似的?

    “求稳……”

    李景仁略微品味了一下张德的话,又喝了一口凉茶,扇风的手也慢了下来。他几经蹉跎沉浮,豁出去脸皮才有了如今的事业,人生的容错率很低,他不像张德能够那么放得开。

    当下便琢磨着,兴许是皇帝真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