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温解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有物”者,切实可知,可察,可识,明确存在之物也。与“无物”相对。

    此句释义为:

    这样一种切实的可知,可察,可识,明确存在的,先于天地而生,寂寥,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解:

    这一句中,大部分的意思,都属于浅显、易懂的。一种切实存在,有可以被人认识的“物”,先于天地而生,可以为天下母。也就是说,因为这个“物”,故而才有了“天下”,那么这个“物”所具备的特性,有哪些呢?

    其一是“先天地生”。

    其二是“寂兮寥兮”。

    其三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着重来说这个“其三”,“独立而不改”,说的是此“物”的秉性,是不会受到影响,不会改变的。“周行而不殆”,说的是此“物”具备的状态,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螺旋上升的。我们认识自然,社会,自我,都是一个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过程,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的认识,是不断的积累,更新的,即便认识了很多,但我们依旧“独立而不改”,我们依旧在不断的认识,再认识,新的认识否定旧的认识,更新的认识再一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进步,这便是“周行而不殆”。

    而正是这样的“物”,可以为“天下母”什么意思呢?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对于一切的认识,皆来源于我们自身,自身的那个“物”,我们眼中的世界,也仅仅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仅此而已。

    所以说,此“物”是“先天地生”的,可以为“天下母”。

    回头再说“寂”“寥”二字,何也?空旷广大恒久也,不是么?若不如此,何以“寂寥”呢?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此句释义为:

    我不知道它的名,所以强用了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道”,强作了一个名来形容,那就是“大”。

    解:

    为什么要强用“道”这个字呢?关于这个字,我们前文已经说过。是“辵”加上“首”字,意思就是走走停停,环首四顾,是找寻,是探求,是认识。这一个字,虽然有些勉强,但还是可以形容的,所以就用了这个字。

    另外,为何要给这个“物”定义为“大”呢?这里,后文便已经有了解释,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此句释义为:

    “大”便会“逝”,“逝”便会“远”,“远”便会“反”。

    解:

    这里的“曰”,显然不是“子曰”的“曰”的那个意思,从整句话来看,有着一种类似于递进的意思。这句应该如何理解呢?“曰”在这里很明显的,有着一种表示因果的关系。因为“大”,所以“逝”;因为“逝”,所以“远”,因为“远”,所以“反”。

    “道”之“有物”,是“混成”的,“先天地生”的,所以“道”“大”,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全部,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全部,因为太多,所以必然会有些遗忘,这便是“逝”,而这些遗忘的,早不知道哪儿去了,也许过了很久,我们又会“反”,就是回过头来,想起来了。

    这里的阐述,正好说明了我们认识的特性——认识的开始,认识的过程,一切都可以认识,认识的会被遗忘,遗忘的又会在重新用到的时候想起。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此句释义为: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域中有的四个大,而人居其一。

    解:

    道够大,因为它可以包容我们想要认识,并且认识的一切,天大,地大,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一切,人也大,是因为人有着道性。他们都是一样大的——当我们认为天圆地方的时候,天地在我们的认知中,就是天圆地方的,这已经包含了一切,而这一切的根由,就是来自于我们人。

    这里不说例子,因为太过于繁冗,大家理解这句话就好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句释义为:

    人顺应地,地顺应天,天顺应道,道顺应自己。

    解:

    这一句,是本章总结性的一句话。是说我们顺应天地的规律,天地的规律是符合我们所认识的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是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

    例:

    大棚菜,转基因,化肥等等……

    总结:

    明白“道”的含义,就等于读懂了半部《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