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温侯晋帝在线阅读 - 关于并州刺史一职及丁原与并州势力的关系

关于并州刺史一职及丁原与并州势力的关系

    关于并州刺史一职,比较出名的是丁原、董卓,我在这里要说一下他们的顺序。读《三国志》可知,董卓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桓帝时期。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入选为羽林郎后,董卓的官宦生涯可谓平步青云。

    〝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徵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

    在这里就可以很清楚地得知,董卓成为凉州刺史是在征讨黄巾(注:中平元年爆发黄巾起义)之前。而董卓之所以在西域戊己校尉一职上免官,多半是朝廷认为董卓在羌人中威望太高,不愿意他一直呆在西凉为官,所以将他明升暗降,迁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据《资治通鉴》记载,中平五年三月,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可知,在董卓成为河东太守后,接替他并州刺史一职的应该是张懿。而丁原,肯定在张懿之后。在后续,会有说明。

    不过,少部分人可能纳闷董卓怎么又当过并州牧,又怎么在河东屯兵的。在这里,本人解释一下。

    董卓在中平元年因为征讨黄巾不利被免职后,就蛰伏起来。他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中平二年,北宫伯玉反叛,入寇三辅,汉灵帝不得不重新启用在羌人中威望很高的董卓。灵帝派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不克,皇甫嵩因而免职,董卓却安然无恙,足以看出董卓为人处世的圆滑和朝廷对董卓的倚重。

    第一次失败后,朝廷并不甘心,当年八月,灵帝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以讨北宫伯玉;拜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张温。

    这一次,董卓总算是出了力气,帮助朝廷大败边章、韩遂。但大胜之后,朝廷大军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各路军马多有折损,唯有董卓率领军队安然返回。中平三年,董卓因为平叛有功,受封为斄乡侯,食邑千户。

    中平四年,韩遂杀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取而代之,拥兵十数万,再次入寇三辅。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为别驾所杀,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凉州司马马腾等人也起兵响应,共同拥立王国为主,对抗朝廷。

    最开始的时候,董卓并没有被朝廷重用,结果就是“太尉张温以寇贼未平,免”,而在平叛的过程中,张温曾经征发幽州乌桓族的三千骑兵前往凉州平叛,因为三千乌桓骑兵的统属问题,引发了张纯反汉的一场叛乱,灵帝诏发南匈奴兵,随幽州牧刘虞进讨张纯。

    结果,南匈奴单于羌渠乃遣其左贤王率骑兵诣幽州。其国人恐单于征发无已,遂反。右部醢落与休屠各胡白马铜等一时俱起,有众十余万人,攻杀并州刺史张懿、西河郡守邢纪,又攻杀单于羌渠,并幽两州****更是搅得朝廷焦头烂额。

    朝廷眼见凉州的局势越来越糜烂,这才请出董卓,令其与左将军皇甫嵩一起平叛。

    不过,董卓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彻底认清了朝廷的嘴脸。黄巾起义没有爆发前,朝廷就把董卓从凉州调出来,前往并州、河东任职,那时朝廷的威严还在,董卓不敢不从。但黄巾起义之后,董卓看清楚了汉室的外强中干,至少在那个时候,董卓已经拥有了自立之心。

    之所以在韩遂二次叛乱的时候,朝廷没有启用董卓,是有原因的。中平三年,董卓受封斄乡侯后,朝廷对董卓明升暗降,让他做少府,却要收了他的兵权,将他手下的士卒划给皇甫嵩。董卓以“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效力行陈”为由,拒不出仕。

    此时,董卓和朝廷的矛盾已经放在了桌面上。所以,韩遂二次叛乱,朝廷派遣太尉张温领兵前去平叛,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朝廷发现没了董卓,平定凉州还真的不容易后,才不得已低头,在中平五年拜董卓为前将军。不过,董卓这个时候恐怕已经生了养贼自重的心思。

    中平五年十一月,王国领兵攻打陈仓,董卓建议皇甫嵩急救,皇甫嵩不听;陈仓城坚,叛军三月不克,想要撤走,董卓建议皇甫嵩穷寇勿追,皇甫嵩依然不听,结果就是汉军大败叛兵。这一次,董卓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但也捞到了不少军功,声望更高。

    王国兵败后,韩遂终于找到了借口废掉王国。中平六年,韩遂、马腾等人废掉王国,共同拥护凉州名士阎忠担任首领,可惜阎忠宁死不从,于是,韩遂、马腾等人开始争权夺利,朝廷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凉州的隐患变小之后,朝廷又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想调前将军董卓担任并州牧,削减董卓的权力。此时,汉灵帝已经是病入膏肓,将董卓从凉州支到并州,就能让董卓成为无源之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州牧”一词。中平五年三月,宗室刘焉上书灵帝,“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正好益州刺史俭横征暴敛,怨声载道,并州刺史张懿为匈奴所杀,灵帝于是接受了刘焉的请求,任命他为益州牧。任命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

    州牧的权力要远大于刺史,朝廷以为董卓这次可能会动心。但董卓再一次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以“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拒绝交出兵权,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以观时变。所以,董卓并没有担任并州牧一职。

    那丁原的并州刺史一职是如何来的呢?!再回到开始,中平五年三月,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而此时,董卓正屯兵河东,按兵不动,因为不肯就任少府、交出兵权而和朝廷闹矛盾。

    朝廷罢免了作战不利的张温太尉的职位,可新继任的太尉崔烈也是烂泥扶不上墙,只当了七个月的太尉就被罢免。继任者是大司农曹嵩,在并州刺史张懿死后不到一个月,曹嵩的太尉也当到了头。原因,应该都是镇压凉州叛乱不利。

    所以,本人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在张懿死后,接替他位置的应该是丁原。

    在本书中,时间表如下。

    光和五年,董卓为并州刺史。九月,董卓调任河东太守,张懿接任并州刺史。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董卓镇压黄巾不利,免官。中平二年,董卓复起,为中郎将、破虏将军,因大败韩遂有功,受封为斄乡侯。中平三年,朝廷任命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接受,亦不交出兵权,并自表为前将军。中平四年,西凉再次叛乱,董卓为前将军,观察时局。中平五年,并州刺史张懿死于匈奴入侵,丁原接任并州刺史一职。

    据《三国志》记载,丁原接任并州刺史之后,拉拢并州当地势力:(1)〝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2)〝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3)〝张杨字稚叔,云中人。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灵帝末,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蹇硕,为假司马。〞也就是说:吕布、张辽、张杨等人,是在中平五年至中平六年之间才开始在丁原处任职。

    同年匈奴攻杀西河郡守邢纪,不久并州失守,朝廷封丁原为武猛都尉,屯兵于河内,阻止匈奴南下。

    中平六年二月,西凉叛军内讧,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借匈奴人之手削弱董卓兵权,董卓固辞不受。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以观时变。

    四月,汉灵帝驾崩,武猛都尉丁原受何进之召,烧孟津,火照城中,带兵到洛阳诛杀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转拜丁原为执金吾。

    之后的事情大家更该很清楚了,何进除宦不成反被杀,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