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我的江山2(第二更)
当时南陵皇帝昏聩,宠信奸佞,倒行逆施,穷奢极欲。 一切享乐的事情,皇帝都喜欢,宫中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没事再率众旅游,带上自己的大小老婆们,行宫几乎快盖遍全国。 这般长此以往,自然耗资甚巨。 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没钱了咋办?自然是找百姓集资啊。 各种赋税飞涨,到最后甚至卖儿卖女都不够交赋税。 其实百姓要的很简单,他们不管谁做皇帝,只要能有口饭吃有个窝睡,就会安于现状,还要感谢伟大的皇帝赐给他们这样的好日子。 一旦连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的时候,也只有铤而走险这一条路。 一些鞭长莫及的封疆大吏和朝廷中有野心的人就心思活络起来,纠合着零散势力揭竿而起,割据一方。 姚太师其实早有不臣之心,这也是他为何以堂堂当朝太师却要刻意结交姜自明这样的武林人士的原因。 他在朝堂经营多年,自然知道如何起事才能让自己更加师出有名。于是公然在大朝会为百姓请命,大谈黎民之苦。 自古忠言逆耳,何况姚广姚太师还是故意要激怒皇帝。 天子自然龙颜大怒,下令鞭挞姚广。 姚党一派自然一边斥责他对陛下大不敬一边求情,结果姚广来了个撞柱死谏。 虽然被众人拦着可还是磕破了额头。 一时间百姓都知道了朝中太师所作所为,既然狗皇帝这样,我不如干掉皇帝改立太师,姚太师肯定会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其实呢,姚广已经让自己的义兄姜自明带领武林高手们潜伏进都城,只等一声令下。 被蒙在鼓里的皇帝还调派朝中将领去平剿各地暴民,兵力分散出去之后,被罢官免职的姚太师趁着京畿兵力不足,调兵遣将,把个皇城围成了铁桶,然后姜自明带领1000儿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皇帝以及他的儿子、女儿、大小老婆尽数捉拿。 皇帝被逼先写了《罪己诏》,又下了《退位书》,虽然也经过一番兵荒马乱,有姜家军这些飞檐走壁,以一当十的高手,自然也都不在话下。 姚广假意要在皇帝儿子中另寻明主,众人一顿磕头哀求,他一再推辞,做足了姿态后,登基为帝,改国号大楚。 姚广也就成了楚元帝。 那些暗中打着小算盘或者跟其他势力暗通款曲的,在姜自明姜局长带领的FBI细心排查下,皆尽伏诛,给姚氏政权扫清隐患。 鉴于姜家军在这场政变中的功绩,姚广封姜自明为大楚唯一一位异姓王,姜自明一再推辞,姚广也不勉强,于是封了个世袭罔替的“恭顺侯”,并且将所有姜自明带领的部下儿郎收编入大楚军中。 老谋深算的姚广当时立足不稳,害怕引起哗变,于是言明,所有姜家部下都归入一支队伍,索性就命名为“姜家军”,由姜家人统帅。 这样明着是给姜家面子,让那些人都有了出身,不再是绿林草莽,可实际上还是想把这些令人恐惧的势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姜自明也明白,一旦从兄弟变成君臣,两个人之间的情谊味道也变了。 想想皇帝底迪给自己的封号“恭顺”也就明白人家什么意思。 姜自明本来就喜欢过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帮助姚广也是因为前朝皇帝实在过于荒淫无度,导致民不聊生,想着姚广的确是雄才伟略,也就顺应民意借势而为帮了他一下。 姜姗就是在这个时候降生的,姜自明不愿意自己娇滴滴的女儿整天跟一群草莽为伍,于是也就夹着尾巴老实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讨生活,只求用自己的低姿态,换个妻子儿女的安生日子。 姜自明是大事不参与,小事装糊涂,下了朝就回家陪老婆闺女,在朝堂快成了隐形人。 而皇帝也忙着把龙椅坐稳。 一边着手整顿吏治,一边征讨那些不肯归顺的散兵游勇,顺便一点点不动声色收回兵权,跟姜自明倒也相安无事。 等到时局稳定,姜自明已经致仕。皇帝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将恭顺侯直接给了温文尔雅的姜二郎,而让姜大郎继续率领姜家军戍边。 姜自明心里门儿清,这是在大儿子跟二儿子心里楔进一根钉子,不过可惜的是,皇帝恐怕打错了算盘。姜家人从来不是他以为的那样。 皇帝其实也不想这样,奈何姜家军一直是皇帝心头一块抹不去的阴影。 当年姜家寨大破皇城的骁勇至今犹在眼前,灭了皇帝心疼,留着皇帝害怕。 怎么样才能让姜家那些武功高强之人全部为我所用成了皇帝每天都在思索的问题。 某一日,皇帝计上心来。 召集自己的儿子说,谁有本事把姜家军拿下就立谁为太子。还喃喃着当初本来跟姜家就是有婚约的,奈何两家全都是小子,只好作罢。 几个皇子听了心头雪亮,回去跟自己那些幕僚们一商量,一致认为对姜自明的老来女姜姗下手是最简洁有效的办法。 老皇帝已经暗示了,联姻是最好的办法。 姜姗本身就是一个小美女,再加上姜家的实力,这两样就已经值得他们博弈一番,更何况他们的皇帝老子还画了一个最诱人的大饼给他们。 不想当太子的皇子不是好儿子。 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姜姗一个被当做大家小姐养在深闺的小姑娘,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最后,老皇帝最小的儿子姚文湛在一众子侄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抱得美人归。 娶了姜姗,自然是牢牢把姜家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本来母家一点势力也无的姚文湛还真的成功上位成了新帝。 至于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姜姗封后,生了皇长子,皇长子满月之日姚文湛深情款款对姜姗许诺,我要我们的孩子做这大楚天下之主! 当时姜自明早已不在。 朝中有人上书,后党势大,恐将来太子上位外家干政云云。 总之一句话,为防外戚弄权,坚决反对立皇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