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南明伟业在线阅读 - 449 契机 (2) 第五十五章

449 契机 (2) 第五十五章

    “你就不相信朕可以扭转?”朱四再一次有些挑衅式的问道,苏裴埋着头,对他调皮的眨了眨眼睛道:“至少你现在还没让我们看到你想要怎样去改变。所以呀,对你的信任我们会一直保留,对事态的观察还要继续,呵呵。”朱四伸出手指挂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还好你保留了信任,不然你一定会亲眼看到对你最该信任的人产生了怀疑,是多么的不应该。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办法,而且就目前看来,朕只是暂时没有找到答案而已。至于你说的那些陈年旧历,根本打动不了朕。刚才你说王朝的更迭是不能依靠个人来改变的,可如果这个人掌握了契机呢?就比如汉代的选才制度到了隋朝,各种弊端才已经越来越明显,像关陇贵族这样的世家门阀越来越强大,所以科举制度才应运而生。而太祖爷没有想要去改变这一制度,是因为他所在时代的需要。何况你的论断本身就错了,谁说太祖爷没有改变科举制度?八股文生什么时候产生的?一个人是不太可能扭转兴亡,可是他一旦把握了契机,迎合了潮流,别说是兴亡,改天换地都有可能。”

    苏裴开始时的看法,就如同她所想的那样,所以并没有过于重视这个问题。出生于儒学世家的她,显然比朱四的思维更保守一些,甚至她还认为自己是在已一个智慧女性的思维方式看来思考的。然而听到朱四的话以后,她发现自己的男人虽然总是像一个大男孩儿一样的突发奇想,但是他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格局,是自己无法比拟的。

    “四郎,其实你刚刚说过的事情,包括兄长和亭林先生也都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一下以八股文为主的考试方式,是在我们大婚之前,兄长便和家父议论过的。不过他们所议论的也只不过是是否要改变一下进士科以八股取士,可是也没有拿出什么出新的想法。如果说到所谓的契机,我想就目前来看,恐怕全盘否定科举制度,也是不可能的吧?”朱四斜着头,呷了一口梅儿递过来的茶水,品味着道:“朕也没有想要全盘否定,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只在进士科。朕还没有傻到国基未稳,便硬要同天下仕子作对的地步。”“呵呵,如果四郎真的只是这样想,妾就不再担心什么了。你只管把事情想通了,再和兄长还有亭林先生商量一下便好。多年以前,兄长便将你这种想法提出来过,不过于他来说,也只是空谈。可就是这样的空谈,也被听到此话的父亲大人给否定了,貌似兄长还很信服父亲大人提出来的道理。毕竟家父可是崇祯八年科的二甲第五名进士,他老人家是不是比兄长更有发言权呢?”

    朱四将茶碗还给了梅儿,瞟了苏裴一眼道:“你这话是不是在堵朕的嘴呀?二甲第五名进士,是太了得了。可是你忘了朕的头上也没有功名,是不是你要说,朕也没权利对此进行改变了?”苏裴拍打了一下朱四的肩膀道:“你这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儿啊?要是什么事情都如你想得这么多,那么妾就闭起嘴巴,你也不要问我。”“小妹,你看你又生气了,朕就是在跟你开玩笑呢。你要知道,进士和一般举子是有区别的。所谓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而进士可是在彀中快乐玩耍的。像兄长这样落第的举子,不说是悲剧吧,可毕竟对取士的看法和得中过进士的人一定会有区别。所以朕觉得这一次的时机正好。”

    苏裴刚刚蹙起来的柳叶眉这才又舒展开来,可依旧是嘟着嘴问道:“此话怎讲?”“你想啊,咱们此次要开恩科,录取的都将是前番落榜的举子吧?尤其是屡试不第的举子,若要跟他们谈改变科举,朕以为,一定会很谈得来,呵呵。”朱四的笑声甚至有些猥琐,苏裴当然知道他为什么笑,除了少数考场得意的人之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八股试题折磨疯了的。就比如蒲松龄、又如洪秀全,这二位虽然都是天才,可就是不会考试。让他们看到八股试卷,不抓耳挠腮的撞墙都已经很幸运了。

    恩科在明代以前又称特奏名,是指给乡、会试不第的人第二次考试机会。到了清朝以后,遇到国家大型庆典时便会开恩科。而朱四最初想要开的恩科并不是乡试和会试,他本打算重开殿试,给上一科落第的举子再一次机会。因为此前已经将这样的设想透露了出去,所以才有很多举子聚集于南京城,专等着朱四公布殿试的日期。毕竟殿试大多在每年春天,举子们也不是盲目的等待。可是有了瞿仁杰在倚月楼提诗指桑骂槐之后,朱四便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要不然今日的朝会他也不可能放弃公布殿试的日期。

    回来和苏裴这么一聊,虽然心中已经有了些主意,可是他也发现,自己真的也没有准备好,更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可以被立即推行。所以与苏裴之间的话题就俞见深入了,毕竟这种并不成熟的想法也只能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先探讨。只有真正有了成熟地想法以后,才能在阁臣之间进行小范围的磋商,而后才能公布于朝堂或是形成旨意。

    “朕其实是想要打破和开创的,打破自宋代以来科举制度中的积弊,开创一个可以垂范万事的圣朝取材新篇章。”朱四到底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神里满是憧憬。“四郎以为,我圣朝科举的积弊究竟在哪里?又想怎样开创?”苏裴到底出生于书香世家,不说学富五车也不逞多让。比较于其他妃嫔,虽然穆清也极为好学,然而学问方面的见识毕竟要低她一等,至于其他妃嫔自不必说了。尤其苏裴的父亲苏禄,那是崇祯八年二甲的第五名进士,此后还担任了翰林院编修。二甲五名,便是全国第八名,很了不起了。与一甲的三个人比起来,区别大概只在运气和帝王的好恶之间了。

    :,,gegegeng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