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红色警戒1906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 甲骨文

第二十九章 甲骨文

    三月二十六日。

    经过了两万余工人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上千辆的工程车的参与,海量的物资投入,现在包头工业基地终于见到了一定的成效。

    今天,包头钢铁公司的第一个炼钢平炉正式投入试运营!

    虽然那仅仅是一个一百吨的平炉,设计产量为八个小时一炉,日产量最多也不会超过三百吨的小平炉。

    但是,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代表着赵军从此正式的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了一小步。

    这是赵军的一小步,却是整个华夏复兴的一大步。

    按照赵军的计划,总共三期工程后这里以后将会有一百个一百吨的平炉!

    每个平炉一年的钢铁年产量就有十一万吨,一百个加起来就有一千一百万吨!

    除此之外,赵军还打算建设六十个三十吨级的转炉。

    纯氧顶吹转炉这个技术是1952年才发明出来的,但是转炉在十九世纪就出现了,只不过当时是用顶吹高压空气转炉制铁。

    只需要把高压空气换成纯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看转炉才只有平炉的一半大,但是如果应用纯氧顶吹技术,每炉钢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

    也就是说一个三十吨的转炉,一年就能够二十六点五万吨钢。如果六十个三十吨的转炉建成,就可以提供一千五百四十万吨的钢铁!

    而且具有热效率高,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低,生产钢材种类多,质量好的优点。

    但是有一点,转炉是干不了的。那就是浇铸大型水压机以及大型的浇铸件,这个是转炉不能够干的,必须得平炉才行。

    但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技术是在1920年才完善的。

    现在红警基地只提供1900年前的技术。

    不过这难不倒赵军,工业制取纯氧的难点在于当时没有人想到如何分离空气中含有的氧气。

    而现在的西方制取纯氧方法只有实验室电解水。

    现在的技术水平其实已经足够工业制取纯氧了,只需要利用战车工厂那可以制作380毫米的巨炮的制作能力,按照同样的标准制作耐高温高压密闭容器就可以了。

    不过现在液化空气厂和液化空气分馏塔还未完成。

    液化空气厂是由压缩和冷却两部分组成的。

    压缩机A将吸入的空气压缩,压缩产生的热被冷却器B中的水带走,再经过热交换器E1与返回的低压气体进行热交换,经风冷却后的压缩气体分成两路:一路进入膨胀机C进行膨胀,同时对外做功,在这过程中,消耗了空气的大量内能,温度降低;膨胀后的气体进入热交换器E2的低压侧,与其中的高压侧的压缩气体进行热交换后,通过E2返回压缩机的吸气口。另一路进入热交换器E2、E3,与返回的低压气体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再经过节流阀Z进行节流膨胀,温度降低到78.8K,于是有一部分气体被液化,成为液态空气D。没被液化的气体依次返回E3、E2、E1,与进来的高压气体进行热交换,最后返回压缩机的吸气口。

    通过上述过程就可以制成液化空气。

    制作液化空气的主要目的在于制取液氮、液氧及提取稀有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态空气组份沸点的不同(氮:77K氧90.2K)而在分镏塔中进行分离而得到。

    所以这两样没完成之前赵军是不要想去使用转炉了,还是先老老实实的用平炉这种全世~界~通用的方法吧。

    而且平炉一直到赵军穿越之前都还在使用,也可以说明它的价值。

    生产出的氮气也极具实用价值,可以用在制取化学氮肥,纯碱等等。而且还是制取浮法玻璃之时必不可少的保护气体。

    此时,在赵军面前,第一炉guntang的散发着红光的钢水随着倾斜的平炉从十几米高的炉口缓缓地倾斜而下。

    第一炉钢水成!

    就在同一天,一队有八百人的的红警士兵抵达了河南安阳。

    这个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的地方。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

    甲骨文发现后,金石学家、古董商人、外国人开始大量搜购。这些非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据统计,从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十万片以上。

    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当地民间对甲骨的私掘热潮,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学者纷至沓来,大量收买。据统计,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已有数万片甲骨流散各地。

    同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很快提出殷墟发掘计划。8月,在考古学家董作宾领导之下,第一次对殷墟进行了科学发掘,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获得有字甲骨24918片。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日本方面曾组织日本学者在当地发掘甲骨及其他文物,并将所得运往日本。

    从包头到河南安阳有一千一百公里,他们马不停蹄的狂奔了二十余天之后,终于抵达了这里。

    在他们到了安阳之后,没有休息,没有先找住所。

    而是根据赵军的吩咐,他们立刻就冲进了这里的所有的中药店和批发龙骨的地方。

    他们一组十个人,总共分为八十组。

    每组都携带了一万两的银票,以期望能够尽可能多的买到刻有甲骨文的龙骨。那被当做中药龙骨卖的甲骨文!

    早买一秒,就可能多拯救一块刻有甲骨文的龟甲!

    然而,等到晚上所有小组都归队后。他们才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所有中药店和批发龙骨的地方,都是有龙骨的。

    但是!那些龙骨都是没有带有甲骨文的!也就是说纯粹是些药材罢了,根本就不是赵军要找的带有甲骨文的龙骨!

    一时之间,数百人在一起都没有了声音,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临走之时,赵军对他们说话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的符号被确认为的商代文字是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既十分偶然又极富戏剧色彩。

    1899年秋,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首先对甲骨文作出确认的王懿荣还没来得及作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说,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

    1900年7月,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人员仓皇出逃,王懿荣彻底失望了。他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随即写了一首绝命词毅然服毒坠井而死,年方56岁。

    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人荣誉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发现90周年的1989年秋,在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建成王懿荣纪念馆,以纪念他的功绩。

    而甲骨文就是出自河南安阳殷墟!没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