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宣见716涅槃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第一节 发现美洲

第四十一章、第一节 发现美洲

    纪蒲泰:“那时恰好,有一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他确信地球是个大圆球。”

    喇嘛众臣:“他怎样相信地球是个圆球?”

    纪蒲泰:“哥伦布认为,大地既然是个圆球,那么,到东方不一定向东走。”

    喇嘛首相:“那他往哪个方向走?”

    纪蒲泰:“他认为,从欧洲向西去,一定也能到达印度和中国。”

    喇嘛王:“他的设想怎么说?他实现这个梦想了么?”

    偌尔曼:“哥伦布勇敢而大胆的设想,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是,1492年,他的设想开始实现,由他亲自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向西起航了。”

    喇嘛王:“那结果怎样?他到达印度和中国了么?”

    偌尔曼:“你听我说。因为,哥伦布没料到实际地球的大小,远比他想象的要大。结果,他的设想虽然正确,但是,他的船队没有到达东方。”

    喇嘛王:“那他到了什么地方?”

    偌尔曼:“他率领的船队,只是横渡了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和加勒比海中的一些岛屿。因此,他误认为已登上了新大陆印度领土,便停止航行。”

    喇嘛众臣:“这家伙,真无能!往东偏往西方行。”

    喇嘛王:“不,你们可不要小看了他。”

    偌尔曼:“不错,他也算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喇嘛王:“是呀。因此,我还是想听听他的事迹呀?希望你能讲详细吧。”

    偌尔曼:“因此,我得首先讲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你们听一听。”

    喇嘛王:“行。这样的故事,是有关海洋的事,我们内陆的人,也喜欢听。”

    偌尔曼:“那是一个航海家和冒险家的时代。十五世纪,一个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而拉幕的绳子cao纵在葡萄牙手中。”

    外交大臣:“这个故事,一定好听。”

    偌尔曼:“在那时代,葡萄牙真厉害,厚积薄发,数度杨帆出海。终于打通了印度航线,财富滚滚而来,以崭新的姿态在欧洲崛起。西班牙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也不甘落后,几乎是在同时,西班牙在航海探险事业上取得的突破,足以和葡萄牙一争雄长。”

    喇嘛王:“那欧洲其它的国家呢?他们就甘心落伍吗?”

    偌尔曼:“那是个各国争雄的时代,谁都想称霸海洋。”

    喇嘛王:“那结果怎样?”

    偌尔曼:“这是个群雄争霸海洋的故事,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峰回路转,英国、法国、俄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登场,各称英豪,要在地理大发现中分一杯羹。”

    纪蒲泰:“于是,在这些航海探险与掠夺贸易的过程中,发现美洲,完成环球航行,一个个陌生的角落接连被发现,世界逐渐被连在一起,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个个名字被永久地载入航海史册。”

    偌尔曼:“人类从此以全新的眼光,和思维模式来审视自己赖以生存的这颗尉蓝色星球。所以,这一连接人类几大文明区域的时代,被人们称之为大航海时代。”

    喇嘛王:“可哥伦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你们还未讲呀?”

    偌尔曼:“要说哥伦布是啥人。让我说,是圣塔菲协定,使哥伦布得遇知音。”

    喇嘛王:“人要想完成一件宏伟大业,知音难寻呀。”

    偌尔曼:“不错。所以,我首先得说,西班牙在经历了长达七个世界的收复失地的运动,以及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后,终于以卡斯蒂女王伊沙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一世的联姻而统一。为了不让葡萄牙人占尽先机,西班牙在1478年,就与其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个势力范围的划分,正是哥伦布得以发现美洲的客观条件之一。”

    喇嘛王:“那哥伦布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偌尔曼:“所以,哥伦布才来到西班亚。”

    喇嘛王:“那为啥?”

    偌尔曼:“因为哥伦布在葡萄牙,受到冷遇后,心情不好。可屋漏偏逢连阴雨,他的妻子费莉帕在此期间又去世了。在双重打击下,无奈,他开始寻求出路。费莉帕原为富家女,她的离去,使家里失去了主要经济支柱。这意味着从此哥伦布要独自担负起抚养幼子迭戈的责任。”

    喇嘛王:“这意味着哥伦布从此沦位穷困潦倒的人。”

    偌尔曼:“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哥伦布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决定。为了避免责权人逼债,也为了另寻明君,来支持自己的计划,他决定前往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

    喇嘛王:“那他去西班牙,都干了些啥?”

    偌尔曼:“因此,我得给您介绍一下西班牙。”

    外加大臣:“那正好呀。也好让大家了解了解西班牙。”

    喇嘛众臣:“让他快说吧?”

    扎布:“我也急着听呀。”

    喇嘛王:“都别乱插话,让他讲呀。”

    偌尔曼:“西班牙处于西欧最西端,与葡萄牙一样,是欧洲大陆上向西伸入大西洋最远的海角。西班牙从中世纪以来,就是一个航海强国。在14纪末期时,就发现了加那利群岛,早在1393年,就从那里运回了第一批奴隶。1402年,便在加那利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永久居民点。后来,对加那利群岛的归属权,引起了西蒲两国的长期争执,最终导致了1478年势力范围的划分。”

    喇嘛王:“啊,这就是西蒲两国争霸的原因。”

    偌尔曼:“由于西班牙连年战事,在当时,处于卡斯蒂伊莎贝拉女王,与阿拉国王婓迪南一世政治联姻,而统一后不久西班牙的国力并不强大。伊莎贝拉女王,为了收复失地,打击摩尔人,甚至典当了自己的首饰,以充军费。哥伦布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西班牙的探险历史记载中。”

    喇嘛王:“那哥伦布能成行吗?”

    偌尔曼:“1485年,哥伦布携幼子,来到了加的斯湾的安达卢西亚小镇帕洛斯。他先在拉比达修道院容身。后又把西航到达印度的计划,首先介绍给了修道院院长。院长把它转送给一些神甫传阅。神甫又把哥伦布的计划,推荐给了卡斯蒂最富有的权贵们。而美迪纳赛公爵,把这个计划介绍给伊莎贝拉女王。希望她能批准,并答应自己出资组织这次探险。”

    喇嘛王:“这一下,哥伦布或许有希望。”

    偌尔曼:“命运也对他不怎么样。在1486年,女王把哥伦布召进皇宫,表面上她下令把这个建议,转交给一个特别委员会审议。实质上是女王的拖延政策而已。”

    喇嘛首相:“那哥伦布会怎样?”

    偌尔曼:“在哥伦布与委员会谈判的时候,无奈的哥伦布,只好过着靠公爵施舍的日子。”

    喇嘛王:“那整个西班牙就没人对他的计划感兴趣?”

    偌尔曼:“也不是,只是机会还未到来。”

    纪蒲泰:“在那时,他的计划一再被否决。”

    喇嘛众臣:“那为什么呀,是西班牙没钱吗?”

    纪蒲泰:“这个由女王的神甫和宫廷官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在经过历经四年的审议之后,终于对哥伦布的计划,做出了否定的结论。”

    喇嘛王:“这又一次打击了他,也破坏了他的计划。”

    纪蒲泰:“可机会也会来呀。”

    外交大臣:“那你说说吧?”

    纪蒲泰:“在1487年至1488年间,西班牙忙于战乱。所以,他的西航计划,没有任何进展。”

    扎布:“那他还不玩完?”

    纪蒲泰:“也不能这样断言。”

    喇嘛众臣:“那他的计划,有何进展?”

    纪蒲泰:“事情都有峰回路转。那时,在神职保护人的帮助下,哥伦布终于结交了西班牙新兴资产阶级的财政巨头,事情才有了转机。”

    喇嘛王:“那么说他时来运转,可这种转机在哪里?”

    偌尔曼:“商人都很精明。他们意识到,如果哥伦布西航印度的计划成功,将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喇嘛王:“这又从何说起?”

    偌尔曼:“因为当时的西班牙,从陆路通向来看,由于国内战事频繁,要想获利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喇嘛王:“那么说,哥伦布西航的目的,已经有了转机?”

    偌尔曼:“正是这个意思。当时从海路来看,西班牙与葡萄牙,已经划分了势力范围。要想获利,也只能从大西洋北部拓展方向。这样,哥伦布的计划实际上成为,西班牙参与印度贸易的唯一可能性。因此,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喇嘛王:“那他的西航计划是否顺利?”

    纪蒲泰:“那时,哥伦布也托弟弟把他的计划,送到英国和法国国王那里。”

    喇嘛王:“那他的计划是否会遭碰壁?”

    纪蒲泰:“是的,并不很顺利。英国国王认为‘博学的哥伦布在建造空中楼阁’。。”

    喇嘛王:“那他还是碰了壁。往下怎么说?”

    纪蒲泰:“在法国,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法国国王的jiejie,则对他的计划很感兴趣。但是,这并不代表法国的诚意。”

    喇嘛王:“那他还能到哪里去?”

    偌尔曼:“由于不断的努力,哥伦布再次来到拉比达修道院,向院长求助。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哥伦布结识了帕洛斯最大的船主,和航海家马丁平松,还有帮助他的塞维利亚的富商、阿拉贡的高级官员以及卡斯蒂的高级官员们。”

    喇嘛王:“这些官员们,又会怎样呢?”

    偌尔曼:“这是一批很大的势力。这些人都支持他的行动计划。同时,再次把这个计划向女王提了出来。1491年11月底,哥伦布在圣塔菲城的格拉纳达的军事要塞,又一次受到了女王的接见。这次的委员会重新审查了他的计划,与会的有神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等。可是,他的计划再一次被拒绝了。”

    喇嘛王:“他们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偌尔曼:“委员会认为,哥伦布提出的要求过高。”

    喇嘛王:“怎样过高。难道他的计划和要求不好吗?”

    偌尔曼:“委员会的理由是,他们认为一个平民不能得到贵族的头衔。可是到了1492年,在1月间,西班牙最后的一块领地格拉纳达成功地收复之后。心灰意冷的哥伦布,决定离开西班牙,到法国去碰碰运气。然而正在这时,历史终于选择了哥伦布。”

    喇嘛王:“人有朝夕祸福,那是上苍看上了哥伦布!不过,又是什么让哥伦布走向了成功?”

    纪蒲泰:“那是圣塔菲协定。”

    喇嘛王:“是那圣塔菲协定,让哥伦布一定终生,去完成那历史使命。那你就说说什么是圣塔菲协定?”

    纪蒲泰:“那我就说说事情的过程。在哥伦布离开格拉纳达的时候,塞维利亚最大商号的老板,和国王夫妇亲近的财政顾问路易斯桑坦赫拜见了伊莎贝拉女王。”

    喇嘛王:“他们怎么讲?”

    纪蒲泰:“他们很精明,向女王讲,哥伦布远航探险的费用并不高,一但成功,便可以用最低的费用获取最大的利益。他们还承诺借给国王夫妇114万马拉维第(西班牙古钱币单位,375马拉维第等于1杜特金币,其中每个金币含纯金3。48克)作为此次航行经费。”

    喇嘛王:“那女王动心了吗?”

    偌尔曼:“我们可以想想,女王之所以这样,是有她的政治目的,来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就这样,伊莎贝拉女王感到了心情舒畅,安全得到了保证,政行令通。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航计划,即不是大贵族,而是在自己cao纵与资产阶级财阀的扶持下,执行这个计划,终于同意了。”

    喇嘛首相:“那哥伦布在干啥?”

    偌尔曼:“哥伦布吗,还不知道呀。那时,他在距圣塔菲城6。4公里的松木桥村,被女王派来的人追上,将他带回王宫。”

    外加大臣:“那这是否预示着哥伦布成功?”

    偌尔曼:“接下来的事儿,你们还得听。于是,双方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再一次商讨西航计划的权利与义务问题。”

    喇嘛王:“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女王是不会放权轻易答应的。”

    偌尔曼:“正如大王您说的。在整整三个月的讨价还价后,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于伊莎贝拉女王终于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圣塔菲协定》。”

    喇嘛王:“这个协议的签订,是否证明哥伦布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纪蒲泰:“这个协议具有历史意义,它证明了哥伦布的成功。其中重要的两条摘录,我给你们背一下吧。”

    喇嘛众臣:“念吧,我们都等不及啦?”

    外交大臣:“你能背出来,你的记性真好呀!”

    喇嘛王:“研究历史吗,有些文献是忘不了的。”

    纪蒲泰:“那两条文献摘录如下:‘海洋的领主陛下,从此赐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唐’的贵族的封号,委任他为所发现的海岛和大陆的司令,在他逝世之后,这个封号和属于他的所有权力将由他的继承人继承……哥伦布被封为发现和夺得海岛和大陆的总督,为管辖每片发现土地,有权选出管理者……’。由此可见,哥伦布的权限。”

    喇嘛王:“那他在海外的大权,看上去是几乎独揽?”

    纪蒲泰:“不,我还未讲完。臣什么时候,也不能大于王权。第二条摘录如下:‘所有的交易商品,无论珍珠、宝石、黄金和白银、香料或其它货物……凡在司令管辖区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取的,他都有权得到十分之一的利润……其余十分之九的则应呈献给陛下。”

    喇嘛王:“啊,还是女王伟大。”

    喇嘛众臣:“是呀。臣什么情况下,也不敢越过王权呀!”

    喇嘛首相:“你们能明白这些,就证明你们都不糊涂啦。”

    喇嘛近臣:“大王,什么时候,都是一统天下!”

    扎布:“没人敢不听大王的话?”

    外交大臣:“都不要啰嗦啦。还是听大王说吧。”

    喇嘛王:“话可不要扯远啦。还是听二位说吧。那以后哥伦布怎样啦?”

    纪蒲泰:“那就让偌尔曼说吧。”

    偌尔曼:“除此之外,哥伦布还得到了与司令职务相符的薪俸,以及处理与此相联系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权利。”

    喇嘛王:“他肯定早就对这些权利,垂涎三尺。可他还有别的目的,实现了吗?”

    偌尔曼:“他是不会忘记的。两周以后,他获得了国王夫妇赐予的‘唐’贵族封号。”

    喇嘛王:“啊,他终于获得了贵族封号!那他西航更有劲了。”

    纪蒲泰:“就这样,哥伦布终于在西班牙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因而,西班牙这个国家,也借着哥伦布踏上了发现美洲新大陆之路。”

    喇嘛王:“是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举成名,也算个大英雄。可哥伦布在成名之前,是何许人物?出生何地?才使他有这样大的志气?”

    纪蒲泰:“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他出身于下层市民家庭。父名叫多米尼克,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他们家庭以从事羊毛纺织手工作坊为生。哥伦布是长子,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meimei。他们的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因此,哥伦布儿童时期,没有受到过任何正规教育。他遗留下来的文献中的文字,是他后来在青年时期学到的。”

    喇嘛王:“穷人的孩子经磨砺,从小就有志气。长大了才能干大事。”

    偌尔曼:“哥伦布14岁开始近海航行,20出头开始远程航行。曾去过马赛、******、希俄斯等地。1479年,他与圣托岛第一任长官佩列斯特劳的女儿喜结良缘。因此,在航海知识上,他便继承了岳父留下来的大量航海资料,获得了大量的航海知识。”

    喇嘛王:“我说的呢,他必有贵人相助,才是他有机会发现美洲新大陆。”

    纪蒲泰:“所以,他才成为葡萄牙商业船队的年轻船长,曾两次航行到非洲黄金海岸,航海足迹遍及地中海,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喇嘛王:“他的航海事业可以想象,是蒸蒸日上。”

    纪蒲泰:“所以,哥伦布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成为当时见识最广、航海范围最大、经验最丰富的欧洲航海家之一。以后至于他如何横渡大西洋的事情,我也不再多讲。”

    偌尔曼:“1506年5月20日,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西班牙的法拉多利市,凄凉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首次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的伟大功绩,却永远地铭刻在世界史上。”

    喇嘛王:“是的,是的。他的事迹值得赞扬!但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他一生航海了几次呀?”

    偌尔曼:“哥伦布的一生是航海的一生,之所以被称为大航海家,是因为他一生执着于他所追求的探险航海事业。前三此航海我就不说了,但说他第四此探险航行。在哥伦布明白自己已经不得国王夫妇的宠信之后,再次恳求国王允许他组织探险队,寻找当年马可波罗在回国时经过的马六甲海峡。”

    喇嘛王:“那国王同意啦?”

    偌尔曼:“是呀。国王与女王决定让他以小的成本费用,去进行探险事业,期望他能创造奇迹。”

    喇嘛众臣:“那他是否达到了目的?”

    偌尔曼:“那时,已五十多岁的哥伦布,又一次组织探险队。”

    喇嘛首相:“那这次航海船队有多大规模?”

    偌尔曼:“你听我说。这次探险队由4艘船组成,船员仅百余人。在最后的一次探险活动中,哥伦布13岁的儿子斐南多也参加了这次远航。”

    外交大臣:“带这儿子去远航,或许是他最后的希望。”

    喇嘛近臣:“那他什么时候出发,我也好记下呀?”

    纪蒲泰:“1502年5月9日,整装待发的哥伦布,再次率领探险队,从加的斯港出发。随后,船队到了加勒比海,在那一带海域打转,企图寻找那条神秘的海峡。可是,始终未能找到,因此,他只好一心一意地寻找黄金了。”

    扎布:“啊,他还在做着黄金梦!”

    喇嘛王:“那是神没有给他指点迷津,藏黄金的地方更没有给他挑明。再说,心不诚,急功近利是干不好事情。但愿他心诚,感动神明,取得成功。”

    扎布:“那就看他的命。”

    偌尔曼:“在航行中,他始终不能相信,自己到的地方不是印度,而在大西洋那边,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马六甲海峡的。”

    喇嘛王:“那他找到了什么?”

    偌尔曼:“然而,上天不负有心人,这次航行,他仍有收获。7月底,在洪都拉斯北岸的对面,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岛。小岛上的人,虽然没有黄金和珍珠,但有着较高的文明程度。当西班牙人,向他们显出黄金制成的东西时,他们伸手向大陆南面指去。”

    喇嘛王:“那是往哪里去?”

    偌尔曼:“于是,接下来船队从洪都拉斯出发,向东航行。随后又向南航行,沿这尼加拉瓜的东部海岸航行。10月初,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期间碰到一些身佩金饰的土著人。”

    喇嘛众臣:“那他们可找到黄金?”

    偌尔曼:“哥伦布凭直觉,认为这一带海岸应该有岸,和加勒比西部的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而在他之前,没有哪个欧洲人来到过这片海域。”

    喇嘛王:“那他可否达到了目的?”

    偌尔曼:“可是,天不随人意。那时,哥伦布身患重病,他想继续探险下去,可是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这样做了。”

    喇嘛王:“那随后,他是什么样的情况?”

    纪蒲泰:“1504年,哥伦布带着船队,回到了圣卢卡尔港,结束了他的第四次航行的梦想。那时,伊莎贝拉女王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可能再接见他。”

    喇嘛王:“那这个大航海家,就这样完啦!”

    偌尔曼:“这就是航海探险的代价。26日,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哥伦布意识到他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要求恢复权力与再次探险的期望变得渺茫。于是,他变得忧郁而多病。”

    喇嘛王:“那么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能够航行,去实现他的探险梦?”

    偌尔曼:“是的。他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喇嘛首相:“这就是冒险的代价。那除此人之外,还有谁继续航行?去找印度和中国?”

    喇嘛王:“这种事儿,还得让二位讲。”

    偌尔曼:“继哥伦布之后,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年)在1519年9月,第二次率领五艘西班牙兵船和水手265人,又从西班牙出发,横渡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岬角,穿过海峡,又继续向西航行在浩淼无际的太平洋上。终于,在1521年到达了菲律宾群岛。”

    喇嘛王:“那麦哲伦是否找到了珍宝?”

    偌尔曼:“事情很不妙。在那里,麦哲伦被当地居民打死。其余水手们继续西航,又渡过了印度洋,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从南大西洋北上,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

    喇嘛众臣:“那这个麦哲伦,可是什么也没得到呀?”

    偌尔曼:“也不能这样说呀。麦哲伦和水手们,以坚强的毅力,历经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扎布:“这样又有啥用?麦哲伦还不是丧了命。”

    偌尔曼:“这您老可能还是不懂。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个球形体。”

    纪蒲泰:“从此,人们才确信地球是个大圆球。并把我们居住的‘大地’一词,改称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