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依罪定刑
六月中旬 也就是姜浩刚把毛线衣送到厉巨那边不到两个星期的时候,他就又收到了厉巨那边的捷报,以及毕禾那小子! 这次,显然就是太原城的捷报了。 永宁县衙内 姜浩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摆了摆手:“我暂时就不跟你们去了。 我知道你们要接我去太原城是好意,可是我这边的种植基地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要收获了。 不看着,我实在是不放心! 再缓半个月吧,等半个月后种植基地种的三种良种收获之后,我再跟你一起去太原城。 你看怎如何?” 先前,厉巨他们不是派兵攻打太原了吗? 如今半个月过去了,太原那边也早就已经攻了下来。 就连后来过来救援的梁总兵大军也被同样击败溃散,甚至于还被厉巨他们俘虏了几万人。 因此,太原城自然是稳了。 故而,厉巨他们不免就想要把姜浩接到太原那边,主管太原府事务。 毕竟不管怎么说,不论是永宁县城还是吕梁,在整个山西都不属于核心地区。 只有太原,才是山西的真正核心重府。 光是政治地位就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 厉巨不可能打下太原之后,就一直在太原那边安营扎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他还是要继续往其它地方前进的。 可是,太原城作为山西这边的重中之重,厉巨把这边的掌控权交给其他人也不放心呀。 因此,可不就派毕禾过来找姜浩,想要请姜浩过去主持事务。 毕禾一想也是,明王大人赐下来的良种种植收割可千万不能被耽误了。 忙道:“还是圣子思虑周全! 我们这些个大老粗都还没想到明王神种的事呢! 半个月的话,那倒也不是等不起,正好这半个月的时间可以顺带着清理一下太原城附近一些村镇地区! 不过,我还得写封信通知一下厉大哥。 对了,圣子大人,我可以去看看神种吗?” “自无不可! 你是现在就要去看,还是等会吃完午膳再去?” 姜浩对此自然无所谓。 种植基地那边虽然不是谁都能过去看,但只要不是捣乱的,一般也不会特意阻止。 前两天姜浩还特地组织了一下村老过去观看呢,还跟那些村老约定好了,半个月之后一起过来看收获。 “还是现在就去吧,说起来,我也只看过那些神种发芽的样子,还没见到即将成熟的样子呢!” 毕禾昨天晚上连夜赶回来,所以早上一直睡到了九点多才起来用膳,现在不过刚到十点多一点,哪里就饿了。 因此,自然还是愿意去种植基地那边看看的。 “那好吧! 种植基地所在的地方你也应该知道,现在的负责人你也认识,我这边人手还蛮忙的,就不派人送你过去了!” 姜浩自己都是从早忙到晚,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的手下歇下来呢? 所以,现在县衙这边的人都忙得很,哪里有空专门派个人去送人过去。 姜浩自己有时候都是自己骑着小毛驴去。 毕禾本身就是骑马过来的,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些,让他坐马车他还不习惯呢。 所以,拱拱手告辞离开。 回自己住的地方,马一牵,便往种植基地而去。 姜浩在他走后,这才拆开密信仔细看起来。 一般来讲,普通的,大家都能知道的事情,厉巨才会派人过来传口讯,而相对机密一点的事,都会写在信里面。 这一次,厉巨传过来的信,主要是过来询问姜浩该如何处理太原城中的皇族。 虽然说地方上的藩王就没有不该杀的,但是厉巨那边还是稍显犹豫,他不知道杀了藩王会不会导致朝廷那边震动,然后加大对他们的打击力度。 所以,犹豫许久,都想不出解决办法后,便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姜浩,希望姜浩能做出决断。 “藩王啊!” 姜浩看完信,随手把信搁在了茶桌上,沉吟片刻。 过了一会儿,又取出了几本史书翻看了一会儿,这才起身去书房写回信。 如果一家老小都要当着姜浩的面被砍杀的话,姜浩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有些不忍心。 可是远程操控,眼不见,心不烦的,心也就没那么软了。 因此,姜浩书写下来的回信自然也不会太过仁慈,明确要求厉巨明确核实那些皇族为人行事。 对于真正作恶多端的,坚决不能放过一个,但是对于本身可能就是受害者,或者毫不知情、知情未曾参与的,都要分开对待。 即使他们目前这个组织没有什么法律条文,但是姜浩还是习惯依罪定刑,而不是依人判事。 虽然皇族本身可能基本就没有干净的,但难保有一两个奇葩,或者说难保有一两个知情,但是什么都没参与的呢。 这些自然不能同等定罪,至少也得稍微轻些。 这样才能略显公正。 若是不论老小,甚至于就连稚龄孩童都要砍杀的话,未免也太过血腥了些。 至少,姜浩是不忍心的。 婴儿何辜? 姜浩可不觉得现在放过一两个婴儿,那一两个婴儿未来就会变成什么朱氏孤儿! 根本毋须烦心。 在信中写下自己的想法后,姜浩有些不放心的又叮嘱了一番一定要稳定军纪,不能犯民之类的基础要求,这才搁笔。 “唉,也不知道他们能听进几分劝告! 希望不要做的太过分吧,不然回头去太原那边安抚民心,又不知得费多少事!” 姜浩叹了口气,也知道多说无益,故而并未纠结多久,待到墨干字洁,便把刚写的信封起来,往侯大河那边去。 去侯大河那边,自然是寄信。 路上,姜浩又暗暗发誓,一定得早点把电台给研究出来。 不然每天这么三两句话都要隔三五天才能传递出去,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 …… 京城街市一如往常,百姓对外面的情况几乎没多少了解,依旧还是正常的日常起居。 喧闹买卖声不断。 乾清宫中倒是多了点东西。 崇祯帝的怒气多了几分,被贬斥的官员多了几十个,砸坏的瓷器多了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