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跑路小能手
姜浩原来那个时空 明亡之时,为什么那么多官员宁愿归附于蛮夷满清,也不愿意去归附南明或者大顺呢? 不是因为路远,也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主要是因为,满清答应给他们官位坐,并且不追究他们过去的任何行径。 可是南明那边要追究他们失节投靠大顺的行为,大顺不但要他们的钱,还想要他们的命。 三者相比,当然还是赶紧归附不要钱,不要命,还给他们官位做的满清! 至于骨气? 有骨气的早死了,估计坟头草都有好几米了。 当然了,这些情况对于手握明史的姜浩而言,早已了然于心。 可是,作为拥有超越时代尖端科技的姜浩,根本无所畏惧。 投敌就投敌呗! 谁怕? 大不了就是一起干翻,扫清一切改革阻碍。 正是因为有如此底气,他才会这么大胆的对所有土豪劣绅,乃至于没有用的文人士子下手。 什么叫没有用的文人士子呢? 那就是腐儒、酸秀才之流! 就是除了四书五经,以及专研八股之外,其他书籍根本都不碰的那种文人。 倒也不是歧视,可关键是,他们所学的知识,现在根本就毫无用武之地啊。 便是让他们去农村扫盲,都还嫌他们不会教书呢。 而且,姜浩也没有真的对他们下狠手,至少也没杀了他们,只是罢免了他们一切特权,把他们赶回家而已。 跟对付那些土豪劣绅,豪门世家相比,对待他们,已经算是十分仁慈了。 说多了~~ 现在的孔家,目前面临的情况基本跟姜浩那个时空的明末群臣的情况差不多。 都是属于那种想投降,但是又不敢投降,只能尽量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做选择。 至于道义骨气什么的,这个就顾不上了,还是维持家族地位和保住自己小命要紧。 名声差了还好些,只要地位能够保住,早晚能洗白,可是要是地位不保,那真的是什么都没了。 “忠国所说甚是,投降于那个华夏国,恐怕才真是自寻死路! 还是南下吧,金陵那边好歹也是旧都,守兵终归是有的,先去金陵那边看看再说。 要是实在不行,大不了继续往南边去就是了!” 虽然这么说可能显得有些窝囊和没底气,但是现在形势逼人,那几支大军攻入山东之后的行军速度又十分之快。 再思及京城被破也不过不到一月功夫这一现实。 有这么多前车之鉴在,孔胤植哪有什么底气相信金陵城能够轻松守住。 “族长,我们要是走了,孔庙可该怎么办? 那可是祖宗基业啊! 要不,我们还是留些人在这边吧! 他们要是真的想杀我们,那就是在与天下士人为敌! 应该不敢吧……” 这话说的,他自己恐怕也没有多少底气,到最后,气都稍微有些短促,不敢说肯定的言辞。 “若是有人愿意留下,那自然也是无妨,不过我们主脉却是一定要走的,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 如今时局艰难,又无匡扶天下之能,也只能暂且明哲保身了!” 孔胤植说的大义凛然,又无可奈何,却终究逃不脱一个逃字,还是舍弃祖宗基业的逃。 对于他们孔家人而言,失去三孔之地和一国之君失去国都基本没什么区别。 不过生死存亡之际,崇祯有殉国的决心,孔胤植却没有。 他那衍圣公当的好好的,现在又正值壮年,哪愿意就这么嗝屁升天见祖宗。 “老朽留下吧! 我年纪也大了,便是离开这边前往金陵,估计也活不了多久,说不定半途都能把我给折腾死! 所以还是留在这边吧! 也不求能善待我等,只望能保住祖宗基业,便是万幸!” 在现场一片沉默,大部分都愿意跟着主脉走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有一位年近八旬的族老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 有了第一位,自然也会有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孔家家大业大人又多,年纪大的自然也不少。 最终一统计,除了几位年纪大的族老之外,还有近百个六旬以上的老者愿意留在这边。 孔胤植表示十分感动,然后第二天就赶紧收拾家伙什,以及孔家库存的绝大多数金银、古玩书画和奇珍,带着其他族人跑了。 等到刘希带着大军率先赶到曲阜这边,其他人也逐一赶到这边的时候,孔家大队人马早就跑路了。 而且还跑远了! 刘希他们也没办法,孔家都已经跑路近半个月了,即使拖家带口的,那也早就已经走远了,现在说不定都已经到了金陵。 到哪还追得上? 因此也只能放弃,并且开始收缴起孔家和曲阜这边其他大家族的土地。 收缴到足够的土地后,又计算了一下周围无地和少地的普通农民数量。 最终,把曲阜的土地按照人均十二亩分发给周围没有土地,或者拥有土地不足人均十二亩的人家。 这个人均土地数量的确是比不上山西那边的人均土地数量。 不过,这也没办法。 山西那边连年灾荒,死了不少人,所以人数相对较少,人均土地数量自然就多。 山东这边条件相对好点,也没那么多灾荒,没怎么死人。 这一平均,人均土地数量自然也就少了。 这么一搞,原本那些还抵制他们进入孔庙抓人,处置孔家剩余族人家仆的百姓,一股脑都散了。 并且拍起彩虹屁来。 事实证明,在足够利益的驱动之下,多数人还是很善变的。 你要打我邻居,那不行,大家邻里家边的,我得帮他说话,你要给我五十亩地,那随便打。 我还可以帮忙一起打。 人性就是如此。 当然了,如果那个做邻居的曾经对这个本人有救命之恩,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这里做比喻的只是普通邻居。 不过,孔家作为曲阜这边最大的地主,他们家那些土地不是通过种种手段得来的,还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几百两银子买几百顷的地不过是寻常事,能有什么好名声! 只是大家畏于孔家的名声和权势不好说罢了! 如今孔家倒了,彼此又有利益相关,自然是纷纷谴责起来。 要不是剩下的都是老头,有些人说不定都能上去撕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