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逃离2012在线阅读 - 五五 华军大华夏之军

五五 华军大华夏之军

    林岩王东林指挥民工用混凝土浇筑的几个两响炮发射管已经做好了,就是50×50×70公分的水泥墩,就像水泥预制板一样有三排共九个圆孔,水泥墩上一端在制作的时候就被封死,只在中间留了一个小孔以便穿过两响炮的引线。

    他们把做好三个水泥墩让民工运往试射场地,清场、警戒。

    众人耳朵里塞好棉球戴好耳罩便迫不及待的开始试射。

    第一轮是九发齐射,张康杰提醒大家离开发射墩十几米注意安全便开始点火。

    “嘭嘭嘭嘭”随着一阵爆响两响炮喷着火舌飞了出去,随后便是火光、硝烟和猛烈的爆炸声。

    虽说九枚两响炮引线拧在一起,但点燃后起爆的时间并不相同,第一枚跟最后一枚的发射时间相差了四五秒。

    一阵欢呼之后众人奔向爆炸点。六百米处的直径20米目标圈内没有一个弹坑,弹坑全部分散在目标圈的前后几十米处,但圈内和方圆六七十米内的上百个稻草人大部分已经千疮百孔。

    众人把歪斜倒伏的稻草人整理好后回到发射处,第二轮是三个发射墩齐射。

    李林张满抢着上前帮忙点火,有了第一轮齐射的经验,他们点火后并没有离开,只是后退了两步错开了两响炮引线的小孔。

    一条条火舌飞向远方,场面极为壮观,简直就一喀秋莎现场版!弹着点处飞沙走石硝烟弥漫,比第一轮足足大了几圈。

    不等爆炸的硝烟散尽众人便冲向爆炸点,

    王东林张康杰检查水泥墩,发现发射两次的水泥墩有细小裂纹:“看来发射墩必须得加钢筋了,这几个以后只能做训练用了。”

    赵一方接上说:“最好多做一些,直接架在营地的围墙上,有这东西在,来多少敌人咱们也不怕了。”

    “那当然,三个发射架齐射已经覆盖了几百平方米,弄上几十个架在围墙上,一轮齐射最起码消灭几千人!”

    钟锐萧阳等在工程上插不上手的人按照大家商议,在民工中挑选了一部分青壮年用加班补贴等方式在其空余时间进行军训,最后挑选了六十多个十八到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作为全脱产专职士兵编了两个排,设了六个班长,其中黄石俊、黄石头(黄石俊堂哥,猎户出身)、刘宏就在士兵中任班长,刘伟黄石蓉等其余人员作为民兵预备队也照常进行训练,生产、训练两不耽误,等训练差不多了时候再设立排长。

    钟锐萧阳他们让民兵把发射两响炮用的水泥墩抬往训练场,用专门制作几十个两响炮模型进行训练,他们让士兵、民兵在耳朵里塞好棉花带上耳罩,一切动作都由连长、排长、班长的红绿色小旗指挥,一切都像实战一样。

    民兵按照指挥把两响炮逐个轻轻放入发射孔内,然后用火药引线把所有两响炮引线链接在一起,然后根据命令点火。火药引线燃尽算一个训练过程,然后取出两响炮再重复练习。

    虽然枪支数量有限,但钟锐他们还是让所有士兵民兵都轮流进行射击训练和两响炮填弹训练。

    萧阳、小柳还有张帅郝强蒋小博他们还从俘虏里挑选几个枪棍教练一直在训练士兵、民兵队列和拼刺刀。

    王东林和他的徒弟们认为士兵马上就能配备步枪,应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射击要领,没必要花费太大力气来学习那些短时间内不可能熟练掌握的刺杀技术,现在的士兵从一开始当兵就舞枪弄棒,近战拼刺刀咱们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还不如把火力设计的强大一点压根就不让对手近身,再就是咱们现在的钢铁质量根本就不适合做刺刀,而且这一时期对手都穿着盔甲,刺刀很难发挥作用的。刺刀练的再好只要近战必有损伤,咱不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损八十咱也损不起,能远远的打掉他们多好?咱一个也不用损,咱不跟他们玩近战!大小枪榴弹远近战都是优势,咱们的步枪也就不需要刺刀了,当然,徒手格斗也应该训练,体能锻炼也绝对不能少,五公里十公里的武装负重越野锻炼绝对不能少的。不过步枪上的刺刀位置还是预留有的,等以后钢铁质量好了加工一批装上就是了。纸壳子弹现在已经能批量生产没必要那么精打细算,应该让他们尽快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但钟锐他们认为在敌我对阵的时候可以远距离射击,但日常警戒等任务中不能在远处见人就开枪,近处询问的时候发生冲突不会一点儿格斗会吃大亏的。而且队列及拼刺训练可以士兵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信心。

    萧阳郝强等人要求给士兵配发皮带,说用咱们自己浸染的布料做出军装本来就难看,如果再不用好看点儿的皮带点缀一下简直就像一群叫花子,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把军装改成迷彩。

    “我带的迷彩服和长檐迷彩军帽不少啊?少说也有好几百套啊?都是在户外野营批发的,质地挺好的结实耐穿干嘛还要重新再做军装?”

    蒋小博说:“王总说咱们几年甚至几十年都生产不出来这种质量的布料,还是留着咱自己穿,我可不想以后穿盔甲。钟队长和林队长他们讨论服装颜色的时候说只有迷彩适合咱们,从王彪那儿弄回来的布料不少,上次玉门关帮忙回来曹延晟也给咱们送来的不少布匹,王总说咱们不能印染没办法制作迷彩,只能浸染成浅米黄色。”

    赵一方突然想起一部分物资在张迪的车上,而张迪到现在还下落不明:“那就照咱们这服装仿制吧。”

    浸染出的米黄色布料制作了几套军装大家都认为很难看,一致认定军装还是迷彩的最好,咱们地处戈壁,最好就用沙漠迷彩,三色就够了。赵一方林岩王东林他们探索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采用最原始的刻板丝网方式手工印制,就是在三张塑料薄膜上分别雕刻出迷彩图案的其中一色,按图案的周期作为一个版,以保证印染出来迷彩图案的完整性。然后把刻好的薄膜夹在两层丝网中间用木框固定。开始印染的时候就是把布匹拉开平摊在长形台面上,版框平放在布上,用硬刷蘸颜料刷涂,按照图案设计距离移动版框,印染下一版。三色共刻三个版,通过三次不同版不同色重叠印制就可以印染出三色沙漠迷彩。

    第二色、第三色就是把版框放置在同一位置,刷涂不同的颜料,最后就是漂洗、晾干。虽然效率低印染很慢,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人工。经过简单的指导印染工已经能掌握基本要领,不到一天几乎都成了熟练工。

    钟锐过来说林岩让后勤那些人专门成立了一个服装厂,已经把民工家属组织起来制作了一部分军装。林岩之航他们还提议军衔制,肩章也正在绣制中。如果抓紧时间制作过年还能跟的上换新军装。龙家过来的那些工匠中有几个皮匠,照着咱们的样品已经制作出几条,老王用从王彪那儿弄回来的铜制作了几个皮带扣,士兵穿上军装扎上皮带挺精神效果也漂亮多了。现在想再从回鹘军或归义军那边借几个皮匠过来帮咱们赶制一部分皮带,因为这一时期的皮匠大部分都被弄在军营制作盔甲。

    钟锐接着说:“李林张满他们几个在加工皮带扣的时候提议咱们的军队名字叫‘华军’,就是华夏之军。”

    “就叫华军吧,华夏的华。老百姓管咱们的迷彩装叫花军。”

    “可以让后勤做一面‘華’字大旗,营地光秃秃也不好看啊。”

    “不能做大旗!”林岩解释说“这年头树旗就是造反,咱们要是挂起大旗周边各势力决不会放任咱们在此扎营的,包括仆固浑,他也没法向上边交代的。咱们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不能太张扬。”

    张国林说:“又不是说树龙旗,咱们挂一军旗、将旗不成吗?”

    “不成,咱们什么旗都不能挂的。”

    林岩提议以后让士兵叫上级长官,说他们叫咱们将军老爷听着别扭。叫长官就挺好,长官可以不分大小,连老百姓也可以叫士兵长官的。所有下级见到上级都要行礼叫长官好,改制军队了待遇也得相应提高。

    “有必要吗?小伙子们热情挺高的。”

    “热情高固然很好,但长时间待遇还不提高的话我怕军心不稳。”

    “那倒不至于,他们现在跟民工的待遇是一样的,但咱发服装鞋子,而且不用去干活。”

    “提高一点儿吧,比归义军回鹘军高就可以了,按每人每月两贯铜钱,铜钱舍不得咱可以咱按银子发放,每月二两,这样更能增加他们的凝聚力。”

    “二两?顶每月二百斤粮食了。回鹘军的军饷是多少?”

    “他们没军饷,但战后战利品的一部分归自己,前提是得活下来。”

    “太惨了点儿吧?对了,还得让王总他们给咱这新军打制一批钢盔,咱们不装甲可以,没钢盔就不妥了,何况咱们还没合适的军帽。”

    “不错,新军装,皮带,钢盔,就差步枪了。咱得成立个军需组专门负责这些了,哈哈。”

    “就军需组吧,别XX部了!”

    “钢盔很好,但还是得配备军帽,咱们不能让士兵平时天天戴钢盔啊,我觉得贝雷帽或美式的船型帽就挺好看,改制仿制一批?想来想去这个制作最简单。”

    “算了吧,还是按咱们这长檐帽仿制吧,尽管咱自己制作的迷彩难看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