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晋位徐贤妃
除了四妃以外,九嫔虽为正二品,可也有高低之分,分别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媛。 再往下排则是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为正三品)、美人九人(为正四品)、才人九人(为正五品)。 这便能看出武媚儿和徐惠的品级差别了,三个大级,更多的小级。 而徐惠由充容直晋为贤妃,则跨越了一个大级,七个小级,晋升之速令人吃惊。 当然,这也不算是最快的。要知道,徐惠刚入宫时也是才人,三级跳式的晋为九嫔之一,更令人瞠目结舌。 即便如此,徐惠还是为这突然的晋级而怔愣住了。直到太监向她道喜,才反应过来,勉强施了半礼以谢皇恩。 徐齐霖也为阿姐高兴,待太监宣旨完毕,转身离去时,他跟了几步,向太监道谢,不露痕迹地塞给太监三张银票。 没错,能在长安钱庄取出真金白银的银票。徐齐霖身上揣着有百八十贯钱的,都是十贯一张,揣着真轻便。 而这种小面额银票,已经逐渐开始在长安流行。先是豪门大户的公子哥,就为了使着方便,接受银票的也只限于大酒店、青楼等高档次的场所。 纸钞暂时不会被认可发行,徐齐霖这也算是个迂回策略,利用时间来使人们慢慢认同这种交易方式。而银票也是纸印的,与纸钞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所以,假以时日,纸钞就算不会被朝廷公开发行,银票也会起到货币的功能。 显然,太监是识货的,接到手里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说“谢过徐丞。” 在初唐,太监没有什么地位。尽管有的品级较高,却也不敢颐指气使,都谦卑得很。 甚至于,在李二陛下统治时期,竟然没有一个太监的名字见诸史册。 徐齐霖却不在乎这点小钱,太监在宫中消息灵通,他替阿姐交给一番,应该是利大于弊。 再回到阿姐身旁时,便看见徐惠脸上绽出开心的笑容。肚里有娃,名份晋升,这可是双喜临门。 徐惠再怎么矜持、淡泊,在没有外人时,也会现出由衷的喜怒。 “你们先下去。”徐齐霖摆了摆手,挥退同样面有喜色的宫人。 水涨船高,从充容到贤妃,这些宫人就算没有待遇上的变化,可别的宫人依然会高看一眼,她们也会觉得身份也有提高。 徐惠见宫人退下,笑着对徐齐霖说道:“阿姐怕是沾了小弟的光,才突然得此晋升吧?” 徐齐霖笑了笑,也不否认,说道:“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这不,好报来得就很快不是?” 徐惠还真知道徐齐霖今日上朝的事情,听他说救人命,便猜测出一些真相。现在要杀的,自然是参与李承乾谋反的罪人。 但这些罪人中,与徐齐霖有交情的好象没有。而能让李二陛下赏功的,好象除了李承乾就没别的了。 只不过,在徐惠看来,救李承乾一命可是要冒风险的。谁知道李二陛下是什么心思,齐王李祐已经赐死了,李承乾能被另外处置? 万一说错了话,这可是涉及到皇家秘辛的大事,弄不好就会毁了前程。 这也是李二陛下把如何处置李承乾交与朝堂讨论,群臣不敢作答的原因所在。 在官场上,特别是当着皇帝的面儿,有一句至理名言被很多人遵循而行。这句名言就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按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言多必失”。可老百姓说错了话,顶多得罪个人。可皇帝面前,丢官罢职也是平常。 所以,徐惠垂下眼睑想了想,缓缓说道:“小弟又何必如此?阿姐的名位已经不低,倒真是不太在意晋升妃位。” 徐齐霖说道:“这是阿姐该得的,小弟也只是顺水推舟助一臂之力。”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何况,这是陛下要小弟干的,哪里又有什么风险?” 徐惠这才微微颌首,说道:“小弟的职品已是不低,陛下要留有封赏的余地,才转到阿姐这里了。” 说着,徐惠笑了起来,“既是陛下吩咐,那便无虞了。怪不得让你上朝,原来是有安排呀!” “配合陛下演个戏。”徐齐霖也笑得轻松,“这功劳来得容易,岂能不抢?” 徐惠正要继续说话,看见兕子走了过来,便笑着招呼,不再谈论此事。 “以后要叫徐贤妃了,这个贤字,倒是父皇看得准。”兕子是前来祝贺的,神情甚是真诚,在皇宫里,父皇的嫔妃中,也只有徐惠是她所亲近的。 徐齐霖挑了下眉毛,调侃道:“贵淑德贤,某看哪个字阿姐都占着,这个贤字嘛,不够完全。” 徐惠白了小弟一眼,嗔道:“自家人这般夸赞,让人笑话。” 兕子眨了眨眼睛,笑道:“虽是如此,可却不现实。宫中自有定例,徐充容越级晋位,已是非常难得了。” 徐齐霖暗自撇嘴,什么宫中定例,还不是皇帝的一句话。毕竟这是皇帝的家事,臣工就算反对,也不会太过强硬。 比如渣男李治,就为武媚儿单设了个妃位,叫宸妃。 而阿姐在史书上被称为徐贤妃,虽与现在一样,但却是死后追封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管李二陛下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没让徐惠直接顶上阴德妃的位置,而是由燕贤氏升德妃,徐惠升贤妃。但这已经成了现实,与历史上大不相同。 再想到阿姐的身孕,徐齐霖更加确信他已经改变了历史。如果还有更确切的证据的话,李四胖将要成为太子,这难道还不够? 历史既然已经改变,徐齐霖知道很多事情便会出乎自己的判断。这也算是一个弊端,使他对将来所要发生的事情,并不敢太过准确地判定。 而此时,李四胖已经被宣召入宫,要在李二陛下面前,迎接最后一道考验。 朝会上刚刚处置完李承乾,李二陛下便宣召李四胖,也是不想拖时间,让他得到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