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 第76章 携手合作

第76章 携手合作

    杨九妹活了大半辈子,经过了太多的风雨,大宋立国至今,多少家族曾经煊赫一时,又归于沉寂,也不乏原本在低谷,后来又重新再起……说到底有多少财富,多大的排场都没有用,关键是优秀的子孙,能够扛起家业。

    王良璟看似木讷,却待人谦和,心性坚韧,又习武有成,假以时日,有望成为一员大将。当然了,光是一个将领,也不值得杨家放在心上。

    问题是王良璟有个宝贝儿子!

    住在沧州这些日子,杨九妹越发觉得王宁安就是个妖孽!

    王家能起死回生,功劳都落在王宁安的身上,而且靠着各种生意,笼络了成百上千的农户,让一帮人死心塌地跟着王家。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按照杨九妹的估计,给王家几年的光景,他们至少能拉得起三五百名效用,要知道眼下折家的效用也不过一两千人啊!

    杨家留在京城,固然繁华无限,可是满天下的文官都盯着,严防死守,管得和孙子似的,杨家的部曲还不到三百人。王家扎根沧州,远离权力中心,紧挨着辽国,和折家、种家一样,即便发展几千人的部曲效用,也不成问题。

    实力够了,又和欧阳修,包拯等人拉上关系,加上天子赐的御笔,简在帝心。王家想不发达都不可能。

    杨九妹已经不在乎瑶池琼浆的生意了,她毫不犹豫把杨家枪教给王良璟,为的就是结一分香火情分。

    说起来可笑,杨家居然要去巴结王家,可事实就是如此,子孙不给力,你让杨九妹怎么办?

    折老太君虽然还健在,可是她那一辈儿的人早就没了,杨家和折家的情分也淡了,而且李元昊作乱,折家损失惨重,自顾不暇,原本互为表里的两家,没法再守望互助,把希望放在王家上面,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杨怀玉这个孩子,实在是太骄纵了,他的本性不坏,留在沧州,就和普通士兵一样,同吃同住,好好磨练一番,老身先代表杨家,谢过你们了。”杨九妹诚心诚意道。

    王良璟心里不痛快,杨怀玉找儿子比武,虽然王宁安的拔剑术赢了,可是也非常悬,万一让杨怀玉伤了儿子,王良璟都能废了他!

    王家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他可没心思养一个公子哥。

    “按理说你老人家的话,晚辈不该……”

    “不必说了。”杨九妹微微一笑,“我知道你的顾虑,不过老身是真心的,对杨怀玉,打也打得,骂也骂得。这样吧,我回到汴京,叫十个老卒过来,都是打半辈子仗的,让他们帮着练兵,你们意下如何?”

    杨九妹开出了条件,王良璟和王宁安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强烈的渴望!爷俩全都动心了。

    王家有钱了,也有人,可是光靠这两样还不能成为一支强兵。包括王良璟在内,都没上过战场,作战经验有限。成千上万的大军交锋,和伏击百十个辽兵完全不一样。王家军还很脆弱,如果刚上战场,就来一场惨败,爷俩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杨家虽然衰败了,但是他们的老卒都是打了一辈子仗,有太多的经验值得学习,把他们的本事弄到手,就算打不过辽兵,还能保命,不至于一次就输光了。

    而且王家这边普遍不善于骑射,最好能弄来几个精于骑射的老兵就好了。

    讨价还价的事情王宁安最擅长,他陪笑道:“杨家愿意帮我们练兵,求之不得。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们请几十个马夫过来?”

    “马夫?你要他们干什么?”杨九妹大惑不解。

    “实不相瞒,我们在野狼谷建了个马场,入秋之后,就陆续有小马驹出生了,这个马场也是陛下知道的。”

    “陛下……”杨九妹吸口气,貌似几个月之前,听京城的贵妇说过,陛下要动马政,结果被夏相公挡了回来,只是赐给了一家几十匹母马……当时京城的将门都当成了笑话,养马多难啊?大宋从立国开始,就饱受缺马之苦,那么多名将明相都拿不出办法,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居然狂言为大宋养马,真是大言不惭!

    杨九妹也没有在乎,可是知道了是王宁安干的,她就不敢等闲视之。

    “你们现在有多少匹吗?”

    “有六匹北地马种马,不到四百匹母马,其中有二百多匹怀孕了。”王宁安回答很干脆,养马的成果定期要上报朝廷,反正也瞒不住,索性告诉杨九妹就是了。

    “北地马?二百多匹小马?”

    杨九妹更加惊骇了,她久在京城,耳濡目染,自然比王宁安了解情况。

    大宋在册的军马有20万匹以上,分为18个监牧饲养管理,平均一个监牧差不多有一万匹马。

    看起来不少吧?可实际上,里面的水分太多了,首先军人有空额,军马的空额不比人少,至少要打七折。

    然后还要扣除老弱病残,骡子,毛驴……没错,就是这么坑爹!在监牧官员的眼睛里,只要四条腿都算是马,上面来检查,能应付过去就成了。

    一个监牧,能拿出两三千匹差不多的战马,就算是不错了,只是同为战马,宋朝的远不如辽国和西夏。道理很简单,那两国都把马当成命根子,全部资源都放在马上面,宋朝这边,官员贪墨严重,造成草料不足,又缺乏经验,病马非常多。还有一点更要命,人口繁衍,农地不够用,很多人就把原本的牧场开垦耕田,收取租子。

    由于种田比放牧赚得多,监牧的官吏都带头这么干,结果就是战马失去了奔跑的场所,被圈在马棚,养成了废物!

    当杨九妹得知野狼谷的马都是北地良马的种儿,而且从不断草料,还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三五年之内,就能拥有数百匹好马,她彻底惊呆了,除了几个靠近边境的监牧,诸如大名府,洛州,卫州,相州之外,其他各监牧都要屈居野狼谷马场之后。

    难怪王家能得到陛下的御笔,他们真用心啊!

    不用说别的,光是一个马场,就能牢牢抓住帝心。

    王家的根扎得够深,步子够稳!相比之下,杨家看似煊赫,却没有一丝一毫拿得出手,真是令人羞愧欲死。

    杨九妹看出了野狼谷马场的价值,简直浑身战栗,心里不停敲鼓。

    乖乖,根本不是帮王家,而是帮杨家!

    日后野狼谷马场成功了,少不得要算杨家一份功劳,在陛下心里添上一笔。对于青黄不接的杨家来说,这个机会太重要了。

    “宁安,回头我派二,呃不,是三十,三十骑兵,再加上八十马夫过来,你们养马肯定要用钱,每年杨家拿出2000贯,帮你们养马,我自己再出1000贯。”

    杨九妹的热情让王良璟感动,王宁安在大事上向来利字当头。杨九妹多半是想插手马场,要了杨家的人,拿了杨家的钱,日后就不好说了,亲兄弟还明算账呢,王宁安还没有大方到把命根子和别人分享的程度。

    他不动声色,笑道:“老人家如此客气,晚辈真是受宠若惊,只是马场前途未卜,怎么好让杨家和我们一起担风险。”王宁安貌似憨厚道:“这样吧,我这里有两个生意,可以交给老人家,算是咱们合股,利润平分就好。”

    两个生意,第一是出版,王宁安已经把《西施传》定稿了,日后陆续还有其他的书,让杨家帮着出版就是了。

    第二个就是酒水生意,王宁安许诺每年交给杨家100坛瑶池琼浆,杨九妹满载着收获,匆匆赶回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