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 第312章 汴京的外卖小哥

第312章 汴京的外卖小哥

    赵祯很快就发现了分权的好处,至少在裁军这一块儿,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只是依靠政事堂,而诸位相公都各怀心腹事,心机算计,很难把政策落实下去,以文彦博和贾昌朝之强势,要裁军八万,尚且不能推动。

    可是自从皇家银行介入,情况就大不相同。

    韩琦干得很卖力气,整个文官集团也是上下一心,查得非常严格。他们盘算得很明白,裁撤越多,皇家银行的压力就越大,你王宁安不是有本事吗,不是能耐吗!就把所有烂摊子都推给你,看看你小子能不能吃的下来!

    事实证明,大宋的文官斗不过王宁安,但是欺负那些将门还是指甲盖长毛——老手!

    经过半个月的功夫,韩琦就清理出来大批的空饷,站在皇帝面前,炫耀般汇报。

    “……骁锐第三指挥342人,其中老弱95人;云翼第三指挥、第八指挥,448人,老弱120人;万捷第一指挥302人,老弱70人;骁捷第五指挥460人,老弱180人……”

    韩琦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所有大宋的君臣都惊呆了,一个个鬓角冒汗,惊恐震怒到了极点!

    他说的人马都是驻守京城的禁军,而且还是禁军当中的中上等,仅次于四大老牌主力,捧日、天龙、神卫、龙卫。堪称是大宋的精华所在,保护京城安全的中坚力量,可掀开了盖子,所谓精锐早就腐烂了,破败了。

    大宋的骑营是400人,步营是500人,根据韩琦的报告,普遍缺额在三四成以上,如果扣除老弱,就剩下不到一半。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驻扎在京城的二十多万禁军,其中堪用的,能有十万人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赵祯的心就拔凉拔凉的。

    他越发感到惶恐不安。

    其实军队的空饷古已有之,在赵大和赵二的时代,还不算明显,到了真宗年间,就开始不断扩大。

    赶上了赵祯上位,几十年来,禁军从50万膨胀到了86万,地方的厢军更是多如牛毛,赵祯又是一味任恩,不愿意对手下苛责。结果下面就有恃无恐,把朝廷法度当成儿戏,把大宋安危当成了笑话!

    要知道大宋自从立国以来,就面临着北方的强大压力,辽国动不动就拿20万铁骑威胁大宋。

    宋军的战力本来就不行,空额又这么严重,如果辽国真的杀到了京城之下,靠着十万人,能挡得住吗?

    想到了这里,不只是皇帝陛下,就连所有朝臣都惊呆了,真是腐烂到了极点!

    赵祯闭着眼睛,深深吸口气,他平静了许久,才把目光转向了狄青,“韩相公所言是真的吗?”

    狄青虽然没吃空饷,但是身为枢密使,统辖的人马如此不给他脸,狄青也不好受。但是他有一点,就是绝不说假话。

    “回禀圣人,韩相公所言,基本属实。而且这只是人员,如果涉及到了马匹,只怕缺额更加严重,而且我大宋的战马七成以上都瘦骨嶙峋,年龄偏大,无法驮着士兵征杀疆场,以如此之兵,臣,以为,就算是白起、王翦一般的名将统辖,也难以克敌制胜!”

    听完了狄青的话,赵祯更加揪心了。

    光有仁慈有什么用!下面的这帮畜生,只会把自己的仁慈当成懦弱,当成好欺负!

    朕一定要振作起来,不为了别的,就算为了自己没出世的孩子,也不能姑息纵容下去!

    赵祯想起孩子脸上闪过一丝柔和,随机又变得万分肃杀,整个大殿都冷了好几度。

    “所有老弱,一律裁撤,至于空额问题,将原有的两个营合并成一个,再另外挑选青壮之士补充进来,这件事情,就由狄爱卿去办。”

    狄青连忙点头,“臣一定不辱使命,宁缺毋滥,恢复禁军战斗力!”

    “好!”

    赵祯很满意,他又转向了王宁安,“王卿,裁军的第一步已经开始了,你这边情况如何?”

    王宁安自信道:“陛下放心,臣已经完成了规划和征地,樊楼周围,一共1500亩土地,将建成最大的商业中心,初步计划投资2000万贯,建成之后,会给朝廷每年带来500万贯的岁入,裁下来的军卒,都能妥善安排。”

    王宁安又画了一张老大的饼,一直没说话的贾昌朝突然开口了。

    “王大人,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手笔,需不需要朝廷出资,要知道眼下三司也不宽裕,是吧,韩相公?”

    老家伙这是看到韩琦立功,心里难受,非要给他上点眼药,最好让韩琦和王宁安斗起来,他这个首相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哪知道人家韩相公多光棍啊,裁军已经成了关乎大宋生死的事情,就算有些龌龊的心思,那也只能放在私底下,在表面上,韩琦那可是大公无私的!

    “三司这边没有问题,裁下来的空额差不多6万,还有老弱4万多人,养这帮废物一年的军费就要近千万贯,老夫可以拨出一半,留给皇家银行。”

    韩琦冲着王宁安笑道:“王大人,非是老夫不愿意都给你们,毕竟接下来还要招兵,弥补缺额,500万贯是少不了的,请王大人理解。”

    王宁安笑道:“韩相公客气了,大家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完成陛下的嘱托。自然要和衷共济,我已经着手融资,动员民间力量,资金问题不能解决。”

    赵祯好奇道:“王卿,这么多的资金,靠民间能解决吗?”

    “没问题,天下承平百年,民间积累的财富非常充裕,只是没有投资渠道而已。”王宁安感叹道:“樊楼周围的御街宝地,是京城最繁华的所在,四夷无不为之惊骇倾倒。这么一块好地,却变成了饮酒作乐,章台走马,才子佳人,调笑贪欢的龌龊之所,微臣以为非常不恰当。”

    王宁安看了一眼贾昌朝,严肃道:“贾相公,如今士林崇尚享乐,贪图安逸,心中没有朝廷天下,只想着诗词歌赋,才子佳人,弄出点逸闻趣事,天下扬名,然后就能通过科举,蟾宫折桂,这样选出来的人物,能治国吗?能辅佐圣君,开创大宋盛世吗?贾相公,下官以为,关停樊楼,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要扭转士林风气,要引导士人忠心报国吗!”

    他的话刚说完,欧阳修立刻站起来,“陛下,贾相公,王大人所言极是,朝廷要振作,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能干之臣,既然裁军整军开始了,文官士林也不能独善其身,否则,岂不是成了老百姓常说的,乌鸦站在了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没有看到自己黑吗?老臣这边要严格要求御史台,监督不法,弹劾赃官。士林这边,更要砥砺正气,提倡节俭务实,要培养真才实学,不要搞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赵祯抚着胡须,很是满意,笑道:“永叔之言,甚合朕心,政事堂要着手整顿,不能再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下去了。”

    从宫里出来,韩琦意味深长看了眼王宁安,暗暗把他又调高了一级,这小子绝不是善茬子,是一点亏都不吃!

    显然,军中出了这么多问题,虽然和王宁安没直接关系,但毕竟是丢了面子,打了脸,好说不好听。

    王宁安借着樊楼的事情,把火烧向了文官,指责士林风气不正。等于是提醒赵祯,别看武夫不成,文官同样糟糕。

    而且顺带着还推销了六艺学堂,给了欧阳修一展拳脚的机会。

    可别小看王宁安这一手,什么叫做水滴石穿,积毁销骨啊!

    文官就是靠着每天念经一样地灌输,把皇帝彻底变成了他们的人,对他们是言听计从。反观武将,由于没人能说得上话,渐渐的就彻底边缘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谁都知道。

    问题是以往赵祯想要兼听,也没人说给他。

    显然,从王宁安执掌大权之后,文官一言堂的局面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真是个难缠的小子!

    ……

    让文官更惊讶的还在后面,这边刚把人马裁下来,那边就安顿好了。

    潘家、曹家、杨家、高家、柳家,他们全都动作起来,把裁撤的人马组织起来,脱掉铠甲,换成了统一的青色短打。每个人还都配属了手推车,在推车的下层放了一个大木桶,里面装着热水,在上面摆了一圈食盒。

    京城人讲究生活,很多人几乎不在家里做饭,要么去各种餐馆,要么就让饭馆送到家里来。

    这种手推车每次能运20份左右,加了热水保温之后,送到客人家里,还是热乎乎的、特别是炒菜凉了简直没法吃,跑到酒楼人多嘈杂,还不一定有位置。

    送餐到家就体贴多了,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能看到汴京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推着手推车送餐的身影。

    好些外来的商人,有高丽的,倭国的,交趾的,大理的,还有大胡子的中东商人,看到这一幕,简直跟见鬼了似的。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美食,当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在面前,他们简直激动地要哭了。

    直接结果就是来京的外地人都迅速发胖,身体跟吹气球似的横向发展,大胡子变成了大rou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