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清山变在线阅读 - 第134节 西苑亲鞫(5)

第134节 西苑亲鞫(5)

    四月三十日,皇帝从慎德堂起驾,到前湖乘御舟,越后湖,在钓鱼矶起弃舟登岸,换乘轻步辇,到了濯鳞沼——这里是水木明瑟中央景物,也就是以水力推动风扇,为皇帝消暑纳凉,俗称‘风扇房’的所在。

    早有军机处、内阁、刑部、御前大臣、内务府等部院大臣等在廊下,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或者闲谈,或者取笑,远远的看见御驾近了,各自按品秩排好,轻打马蹄袖,跪了下去,“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点点头,到了濯鳞沼殿前方始落足,进到殿中,命一声‘传’,众人鱼贯入殿。等到列班完毕,皇帝的眸子在下面群臣的身上扫过,开口说道,“今儿个在水木明瑟叫起,本来是要在这里,亲鞫桂良,不过在这之前,朕有几句话要告诉你们。”

    众人齐刷刷的跪倒下去,口中呼喝有声,“臣弟恭领圣训。”

    “这几天来,朕收到了三百一十五分奏折,其中除却二十二份奏折,是要朕以国事为重,重惩桂良的之外,其余之数,都是要保桂良的。文中说,桂良纵然有贪墨,却也是于朝廷有大功之人,咸丰四年起,该员在两江任上,励精图治,遍喻百姓,更且为国奔劳,特别是铁路大工一事,也是经由其人之手,方始功成的。”

    “至于在工程之中,偶有贪墨情事,也只是天下官场上的共通之弊,只要皇上圣心默定,痛加整肃,用不到三年之机,官场风气,当丕然一变,又何必非要为几两银子,今日劳烦圣躬,临苑亲鞫呢?”皇帝说着话,情不自禁的笑,“说起来,这些人的奏折,种种文字,似乎都是在为朕躬着想,认为桂良之过,无非是官场通病,也就不必小题大做了。”

    “看过这些人的奏折之后,朕心中很觉得狐疑,这二百九十三份奏折,分别来自大清十八行省,很多上折子的人,和桂良从无牵扯,朕特意找出其中一些人的履历折,他们平生从不曾与桂良有晤,可以说,根本不认识他,这一次却借着朕亲鞫之机,上折子保他,宁不让人怪哉?”

    “朕在这里替这些人回答了吧!”皇帝的声调提高了少许,语速飞快的说道,“桂良贪墨之事,为朕、为朝廷轻易放过,则其他各省呢?自然是弛禁如故!以桂良的一条性命,保住天下所有官员继续贪墨银两,需索百姓的方便之门,真正是打得好盘算!”

    “朕在这里再一次告诉尔等,特别是告诉那些想通过保桂良,而使自己所在任上可以继续搜刮民脂民膏的奴才们:想再有当年那般,上下其手,贪墨银两的日子,便是做梦!尔等不信,大可以试试,看看是你们的手长,还是朝廷的刀快!”

    说到这里,皇帝摆摆手,“话嘛,就说到这里。”他微微偏过头去,点了点头,站在御前的六福踏上半步,呼喝一声,“带桂良!”

    很快的,脚步声从廊下不远处传来,桂良一身青衣小帽,到了殿阁之中,入内几步,跪倒行了大礼,“罪臣桂良,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阁深远,皇帝只能提高一点嗓门和他说话,“桂良,朕今天临御这水木明瑟,亲鞫你往日罪衍,你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回皇上话,奴才在两江任上,奉职唯谨,从不敢有行差踏错处,故而请恕奴才昏悖,不知所犯何罪。”

    皇帝并不着急,伸手在御案上拿起一份折子,“这是阎敬铭从江宁查案所得,内中有沙船帮帮助郑若增之言,内中说,奉你之命,在铁路大工之期,以每年更换民夫之策,使得年度所用的民夫,到了第二年,为亏欠银两之事,投告无门,民情汹涌,可是有的?”

    “此事,奴才有过的。”桂良答说,“不过,奴才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使各省百姓,另有向朝廷、向皇上一表孝心之机,再一说,此事奴才事先也曾经上表朝廷,经由皇上钦裁之后,方予以推行的。”

    “哦?这样说来的话,此事的责任倒是在朕身上了?”皇帝辩才无碍,继续说道,“朕所准的,是准许你在省内推行民夫更迭之法,却从来没有准许你及你下面的那些人,借着工程中民夫食水全数供养之机,大肆克扣挪用国库本来是准备用来发给民夫的工钱银子,朝廷有制度,民夫每月所得银钱,当在十一两上下,到了你的手里,所得未有其半,其余多以食水用度之名,为各级衙门所克扣,这一层,你又怎么说?”

    “回皇上话,两江自铁路大工兴工以来,市价飞涨……”

    “放屁!”皇帝破口大骂,“你真以为朕不知道吗?咸丰七年,朕南幸江南,其时在城中遍访,江宁城中一派繁华胜景,百姓知晓朕要到江宁,江浙各省百姓纷至沓来,城中所有客店、旅栈早已经为人挤占一空,朕便服走访,特意的问过,从咸丰四年至咸丰七年,江南风调雨顺,均是五谷大熟之年,粮米市价不升反降,即便是到了咸丰七年,城中外来之人徒增,粮米价格以一石上等白米计,也不过卖到二两六分银子,比之往年的二两三四分银子,只能说少有增益。”

    他说,“朕还怕客栈店家所言不实,又亲自到粮栈打听,所得之数,与店家所言一般无二。这且不说,若是大批买进,便如同工程中民夫所用的话,价钱仍自可以降落少许——如今你口口声声以市价浮扬为借口,砌词狡辩,视朕为何如主哉?”

    这一段话是桂良没有想到的,皇帝当年南巡的时候,确实曾经便装出游,但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亲自去做了外调了?难道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已经下决心要惩办自己了吗?桂良呆了一下,嗫嚅着说道,“这……奴才不知,只是,奴才想,大约是为下面的人蒙蔽,也是有的。”

    “桂良……你糊涂了!”郑亲王端华在一边厉声怒斥,“食毛践土之徒,亦知礼仪为先,你就是这样和皇上说话吗?”

    桂良呆了一下,这才知道言语之间失却了规制,赶忙碰头,“奴才言语无礼,请皇上恕罪。”

    皇帝无心追究他这一层,顺着他的话问道,“下面的人蒙蔽你?你推脱得倒是很干净。朕问你,朕当年南幸之前,你命人将行宫重新修葺一新,其中花费超过一百二十万两,尽皆是你数年之间,从工程款项中挪用出来——这难道也是下面的人蒙蔽你的吗?”

    桂良无言以对。当年修葺行宫,本来是瞒着朝廷,意图以此番整修行宫为名,在账面上将多年克扣而下的银两逐一落实下去的。今天听皇帝问及这一层,他自问躲不过去,只好如实说了,“启奏皇上,那也是奴才和两江官场上的随员,意图为皇上一尽孝心,博君父一粲之举。”

    “说得好听,你怎么不说是暗中揣摩上意?”

    “奴才所说的,都是真话。”桂良大感委屈,修建行宫之举,自己的心肠可表天地,故而言语中也有了顶撞的语气,“皇上就是一顿板子打死奴才,奴才仍旧是这样说。”

    这下便如同火上加油一般!皇帝早就是在强自抑制心中的怒火,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了,“好!你就希冀着朕把你立毙仗下,好给君父安上一个无道昏君的恶名,是不是?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他冷笑着点点头,“朕若是不顺遂了你的心意,倒似乎是怕了你似的,”他看向下面侍立的端华,“朕倒要看看大刑的威力如何!”

    “是。”端华和奕一脉不合是举国皆知的,闻言便向站在柱子下面的一个内务府官员,叫保来的吩咐,“传夹棍。”

    保来一听就傻了,谁知道皇帝会像县官坐堂审江洋大盗那样的传用夹棍?一时间不知所措,只好跪下了嗫嚅着说,“夹棍没有带来,得回去拿。”

    端华脸色铁青,此时此地当然容不得他训斥保来,只好转回身去,跪倒奏陈,“皇上请先歇一歇,谅桂良是何等心肝,逃不过皇上明见万里,回头再来问吧?”

    殿阁深远,皇帝听不清保来的话,听端华的奏陈,料到其中有一些缘故,便一言不发的起来,到一边的偏殿中去休息了。

    自然有人又将桂良待下去暂时看押不提,军机处并内阁的几个人商议了片刻,都认为御驾在前,若是真要动用大刑,届时鬼哭神嚎,场景殊为不堪,正好趁着这样一个折冲,借着内务府和刑部司员回去取刑具的功夫,劝一劝皇帝为好。商议已定,众人将牌子递了进去。

    曾国藩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转头对翁心存说道,“老师,桂燕山这般言语冲突,益触君父之怒,总要找个人也告诫他一番,可不要我们使劲为他分谤,等一会儿到了御前,他几句话的功夫,又把我等的努力付诸东流啊。”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连连点头,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总还是要桂良自己宛首低头,认罪伏法,才好免去皮rou之苦。于是让曾国藩暂时不必到御前奏答,转而到后面去,面见桂良,认真劝慰他几句。至于皇帝那边,由众人为他解释几句,也就是了。

    于是各自分开,曾国藩到了知耕织殿中——桂良暂时就被看押在这里,身边有几个刑部的司员在料理差事,曾国藩由赵光陪着进来,挥退了几个人,只留下三个人在场,桂良的神色倒还如常,并无戚容,给曾国藩和赵光行了礼,各自归坐。

    “燕公,您这是何必呢?难道一定要激怒皇上,以刑具加身,您才称得上满足吗?”赵光来得路上,经由曾国藩提点,知道他是要从旁保全一二,而有些话他也不好出口,只好由自己代劳了。

    桂良未语泪先流,“自从为阎敬铭提解进京,我就知道,我这条命,怕是保不得了。以往种种,都是略尽人事而已。”他说,“刚才在殿阁之中时,我心里在想,朝中、京外那么多人贪墨,怎么都不闻不问,非要拿我桂燕山开刀?不过是身居两江,位高权重而已!”

    这番话中有浓烈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竟是在怪罪朝廷罗织他的罪名似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专管刑部的大臣,一个是刑部尚书,心中自然不满,但此刻不宜和他争辩,只好相视苦笑,“燕公,您这般心肠,等一会儿到了御前,我真怕你言语失当,激怒了皇上啊。届时三木之下……又如何忍得?”

    “我有一家妻儿老小,不得不忍。”

    曾国藩有些听不懂,赵光却是懂得的。像桂良这般挤占挪用国家正用款项,用以填补自己的一己宦囊的,一经查实,必要依例籍没家产以为赔补,不足之数尚须追比家族,瓜蔓连枝,后患无穷。

    而桂良所打的算盘就是不惜茹刑不招,也断然不肯承认皇上所责难的罪责,以一身保全阖府上下——最起码,也不能连累到女儿、女婿一家为自己所行之事承受罪责。

    濯鳞沼的偏殿之中,皇帝正在和军机、内阁并御前大臣在说话,“……两江之地,蒙皇上捡拔,已定为让曾国藩去,江宁臬司杨春锃上任不足一年,于桂良等所行之事所知不多,故而暂时留任,藩司以天津知府胡林翼去;江苏那边,以何桂清接任江苏巡抚,其他各员,也各有新人料理。”

    皇帝点了点头,“不论是新员抑或是留任,总之再不能出现桂良这般刁奴所行。……朕奉劝你们一句,心中多想想朝廷社稷,少要打一些一己的小算盘,朕不知道京内京外有多少像桂良一样的贪墨官员,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发现一个,朕就要处理一个,不管是外省督抚,还是京中大员,都是一样的!”

    “是,臣等自当谨记皇上教诲,行事之间,多以社稷百姓为攸归。”

    “旁的也不必多提,今儿个正好人来得齐,你们议一议,山东巡抚椿寿之事,当如何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