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墨菊盛放在线阅读 - 第七十四章 禁忌

第七十四章 禁忌

    祝大家新年快乐!2017年事事顺意!今天三更哦!

    江平想了想,说道:“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狩猎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物禁忌等等。

    鄂伦春族长期以来就生活在大森林里,主要靠狩猎为主,为了使狩猎能顺利进行,规定了种种狩猎生产禁忌。比如出猎期间禁止告知猎人们打猎的地点和方向,他们认为野兽的肩骨中有孔,有先知的本领;出猎时忌讳说大话、空话,如不准说‘我一定能打获很多猎物’等等,否则什么也猎取不到;打猎时不能咒骂野兽,如不能说‘一定把它头割下来’或‘把它的腿打断’等此类的话,否则会遭到报应。

    出猎的人如路经山神白那查,必须下马敬酒、敬烟、磕头祷告,否则不仅打不到猎物,还会倒霉。打猎的人路经坟头时,都要下马牵着走,忌讳骑马匆匆走过。如坟内葬的是长辈或老年人,还要洒酒、敬烟、磕头,不这样,他们认为死神就会将野兽全部赶走,让你什么也打不着。

    狩猎期间禁止猎人之间吵闹、喧哗和打架,认为吵闹会使野兽吓跑,打架喧哗就不能专心致志地打猎;狩猎宿营时禁止往篝火上洒水,禁止烧带起火星儿的林柴,否则会熄灭火种,又怕火星儿四溅成火灾;狩猎过程中忌讳烧长木头做饭和取暖,尤其是烧整根木头,认为烧的木头越长,距野兽越远,出猎的日子也就会越长。

    当猎取虎、熊、豹、狼等凶猛兽类时,不准说‘打’,而要说专用名词‘矿迭住’,也不准说死了,而要说它睡着了或休息了。

    不准猎取正在交配中的野兽,否则会受到兽类的诅咒,后世不得安宁;也不准猎取正在孵卵和哺乳中的雌性禽类和兽类,否则以后就再也不会打到猎物了。

    猎到鹿、犴、野猪或熊等大型动物后,开膛时必须让心脏和食管、舌头等内脏连接在一起,不准割断,否则就割断了‘买因’,以后就再也打不着猎物了。‘买因’就是好运气。这些内脏只有下锅煮熟了才能割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猎取到野兽。

    猎人狩猎时用鹿哨、狍哨诱来打死的鹿和狍子,不能割断其脖子,认为如若如此,将会影响它们的听觉,使哨子失去作用,以后再也引不来狍子了。

    猎人猎到熊、虎、豹和狼等凶猛动物的话,必须首先将它们的嘴撬开,然后用一根木棍支起来,使其张着嘴。他们认为这样做,以后再猎熊、虎、豹和狼等凶猛动物时,就不会受到伤害。

    猎人猎到熊之后,首先将其头割下来安放在树墩或树杈上,不准驮回家来;更不准独自吃熊头,否则认为对自己及家人都不利。

    猎人禁止用有刃的刀子、剪子、锥子等铁器在别人面前幌动,认为有刃的铁器会伸长而伤害人;猎人吃rou时,给别人递刀,禁止递刀尖,而先递刀把,否则将是不礼貌的举动;在行猎时,猎人忌讳乌鸦叫声,认为乌鸦是不吉祥之物,听到其声会不走运的,影响狩猎丰收;猎人禁止别人带着弓弩或拿鞭子进‘撮罗子’(原始住屋),认为这种举动不礼貌。

    而有关礼节方面的生活习俗禁忌有: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也不允许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在老人和长辈面前,年轻人说话语气平顺,不许指手划脚,不能用手指着老人说话,也不能用‘喂’、‘嘿’之类的口气,否则影响下一代孩子的健康;年轻人在长辈和老人面前不能背手走过去,更不能与老年人并列坐在一起喝酒吃饭,认为这是不礼貌行为,否则将受到众人的指责;鄂伦春人严禁打骂父母及长辈,打骂长辈是最不道德的,如有此行为,将受到族里的严厉处罚,对此行为的年轻人,当舅舅辈份的可以让他的外甥远走高飞或流放在族群势力外,此举是受从前母系社会母权制的影响,使舅舅辈份保留了这个特权。

    青壮年人在途中遇见长辈或老年人时,如果是在马上则必须立刻下马请安,等长辈走过去后,才可行走;外来的客人不能骑马或坐车进入院内,认为这是不懂礼貌的人,父母在世或与父母一同生活时,儿子不能留胡须;一旦父母去世时,三个月内儿子不许刮脸和理发,兄弟几人不能全部带孝,否则带孝的人运气不好,狩猎时受到影响而打不到猎物;带孝的人在此期间不许参加娱乐活动,不许同别人打架拌嘴,过年过节不给别人叩头,同时也不接受别人的叩头;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能洗手洗脸,否则会使病情加重;六十岁以上老人去世,禁止说老人‘死了’,而是说‘成佛了’;禁止破坏或挖掘死者坟墓,此行为被认为将给下一代带来厄运,影响子女的身体康健,极不吉利;同一代氏族内部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严禁通婚,否则会受到老年人及族里大众的谴责。

    在鄂伦春族群中,对妇女的禁忌更是繁多。比如:妇女不许坐熊皮垫子,否则一生不能生儿育女,鄂伦春人敬畏熊,他们对熊不能称熊,而称熊为“雅亚”(祖父),“太贴”(祖母)或“阿玛哈”(舅舅),不直呼其名;妇女不准在‘斜仁柱’门对面的铺位正席‘玛路’上坐卧,因‘玛路’上方挂有神像盒;妇女不准到‘斜仁柱’后边去走动,因为‘斜仁柱’后面的树杆上悬挂着盛有神象的桦皮盒子,认为妇女不洁,会触犯神灵;妇女在月经期间不许吃狍、鹿、犴的内脏和头rou,否则弩箭会射穿不透野兽;在经期不准到河里洗澡,否则要降大雨;妇女在经期不能跨过泉水,否则泉水干涸;孕妇不许吃獐子rou和铺垫獐子皮,绝对禁止接触獐子,猎到獐子后,要放在‘斜仁柱’背后的女子不准去的地方,否则孕妇要流产;产妇不准在挂有神像盒的‘斜仁柱’内分娩,要单独搭个小‘雅塔斜仁柱’(产房);妇女不准触摸及乱动‘萨满’的法具等等;寡妇三年内禁止出嫁,忌讳出席任何婚礼;男人用的马鞍子及弯刀弓弩等猎具,禁止妇女踩过去或跨过去,认为此举不吉利;猎人在出猎之前,绝对禁止进入产房,否则不走运或打不到野兽。

    他们还有宗教信仰的禁忌,比如:猎人狩猎期间遇到参天大树,深洞怪石以及县崖峭壁,都认为是‘白那查’(山神)的住所,不得暄闹,否则将触犯山神;猎人不准用刀或铁器乱捅篝火,以防触犯‘火神’;初猎者,首次猎到的第一只野兽,首先要祭祀‘白那查’(山神),接着将祭祀‘白那查’的兽rou全部分给左右邻舍,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以后打猎,将来猎源滚滚,将打获更多的猎物;在家里人们吃饭饮酒前,将酒杯举起向空中绕两圈,将来猎打野兽多;猎人猎获黑熊时,忌讳说:‘打死了’,而是说‘熊睡觉了’,他们认为熊是神,由于鄂伦春人在长期狩猎中观察到,熊能用前肢抓食送入口中,能用后肢直立行走,这些动作和人的动作相似,认为人类是从熊演变而来的,人们吃完熊rou之后,将熊头、熊骨收拾干净并进行风葬仪式,严禁把熊骨头随意扔掉。

    在古老的鄂伦春族群生活中,他们特别笃信这些禁忌。”

    想了想后,江平又补充了一些事。鄂伦春人没迁来前的父系氏族,称作“穆昆”,氏族长“穆昆达”由民主选举产生,条件是办事公正、有威望、人品好和辈份较高的人充当,氏族内的一切事务由“穆昆达”主持。氏族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有三种情况可以召开氏族大会:一是选举氏族长;二是续族谱、排辈份;三是遇到重大情况和突发事件。氏族大会还会对违反习惯法的人进行处罚。

    鄂伦春人南迁以后,其父系家庭公社“乌力楞”已处于向游猎公社过渡阶段,绝大多数“乌力楞”处于地域性的游猎公社阶段。“乌力楞”为通古斯语,意为“子孙们”。“乌力楞”由同一父系的若干代子孙的各个小家庭组成,是鄂伦春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乌力楞”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品按户平均分配。“乌力楞”的首领是“塔坦达”,由民主选举生产。“塔坦达”是公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塔坦达”没有特权,同其他成员一样劳动。

    而现在,他们已经迁来了二百多年。由于铁器、弓弩、马匹的使用,生产力提高较快,交换促进了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加上周围其它民族的影响,尤其是汉人的影响,鄂伦春族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逐渐从家族公社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乌力楞”也就逐渐由血缘组织发展成为地缘组织。这时,每个小家庭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任何一个“乌力楞”。

    现在的“乌力楞”里不再都是同一父系的子孙了,而是像汉人的村子一样,由各户村民自行加入组成。可由先人定制的习惯法,大部分规矩依然施行着。

    对氏族成员违反习惯法的,一般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屡教不改则要施以棍刑,对特别严重的处以死刑。所谓棍刑就是用柳条抽打屁股,抽打的数量视违犯习惯法轻重而施,少则10棍、50棍,多则150棍、200棍,最多的打300棍。对违反者的处罚必须通过氏族大会讨论,并由“穆昆达”亲自执行,不准私下施行,否则也要按违反习惯**处。如氏族内通婚、虐待老人、伤人杀人等,按照习惯法和道德法规处罚,或批评教育或施以棍刑或处以绞刑。对于氏族成员脱离氏族,或躲避处罚而逃离氏族不归者,也要经过氏族大会讨论,给以开除族籍的方法处理。

    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实行严格的族外婚制,如有违反者要进行劝阻,若不听劝则罚以棍刑,情节严重者要处以绞刑。

    同一氏族的男女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要处以棍刑,屡教不改者处以绞刑。如果不同氏族的男女私奔,则分别由所在的氏族抓回来处以棍刑或以开除族籍处理,氏族无权处罚外氏族的人。

    如果杀死了人,要根据情况予以惩治,如果是误杀或无意杀人者,要求把死者妥善安葬,并给死者家属赔偿十几匹马。如果是有意杀害了人,那就要偿命。

    虐待父母者要处以棍刑,严重者要处以绞刑。

    鄂伦春人认为,生活在山林里,成天与野兽打交道,谁能保证不会发生天灾人祸呢?所以大家都应互相帮助,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反对自私,如果自私自利不顾他人者,便会遭到大家的谴责而受到孤立。如果断粮,可以到任何猎人家的“奥伦”(仓库)里去拿自己所需要的。但严禁偷拿别人家的东西,违反者不仅会受到族内舆论的谴责,还要以违反了习惯法而受到处罚。所以,再穷困也从不偷别人家的东西。在鄂伦春人的习惯里,从“奥伦”里取东西不为偷,而在“斜仁柱”里拿则视为偷。鄂伦春人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风气。各家的东西,包括贵重的东西,不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丢失。

    重大的外事决定,如与外氏族或外民族之间因婚姻、猎场、交易等原因发生纠纷,一律通过氏族大会讨论处理,问题要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如果氏族成员受到了严重的侮辱或伤害,就要进行复仇,以保护每个民族成员的利益,维护氏族的尊严。

    在长期的氏族生活中,鄂伦春族能够生活得井然有序,是靠一整套传统的习惯法和道德规范来维持和调整的。

    现在的各个“乌力楞”里,有些以“乌力楞”为单位的古老狩猎形式,依然沿袭着。可有些“乌力楞”里,另外又发展出了一种由数人自由组成的临时性狩猎组织,叫做“安嘎”。多半由亲戚、朋友组成。

    落雪后的冬季,是打猎的黄金季节——“红围”期。由一人发起,邀请几个人一起出猎,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出猎的有关事项。

    “安嘎”组成后,要民主推选出一位富有狩猎经验和威望的年长者为“塔坦达”。“塔坦”是火坑之意,“塔坦达”原来指的就是火堆的守护者,即家族长。“塔坦达”负责“安嘎”的生产和猎产品的分配。还要选一位“乌纠鲁达”和安排一个人当“吐阿钦”。“乌纠鲁达”是“塔坦达”的助手,负责“安嘎”的日常生活。妇女不随猎时,选一位年轻而狩猎技术差的人当“吐阿钦”,负责做饭、管理马匹等杂务,但他并不受到歧视。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所以现在鄂伦春人的这个“乌力楞”里的族长,就相当于村子的里正。但在鄂伦春语中,现在却不能叫“穆昆达”,而应该叫“塔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