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509章 菩提下落发

第509章 菩提下落发

    当时,广州法性寺的住持是法才禅师,而印宗大师,是他请来讲经的。印宗大师以精通《涅槃经》而蜚声大江南北,被人们尊称为岭南第一法师。他原籍吴郡(江苏吴县),自幼出家。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他游历京洛。唐高宗被他的道德、修行所折服,亲自颁诏,恭请他住持大敬爱寺。谁知,他却对这极大的荣耀不屑一顾,扬长而去。他从京城南下,到黄梅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很是受了一番禅机锤炼、机锋熏陶。后来,他辗转来到广州,在法性寺开讲《涅槃经》。机缘巧合,与慧能相遇。

    慧能在印宗、法才等高僧陪同下,向方丈走去。

    路上,那个曾参与风幡之争的老和尚忽然感叹道;“五祖大师传下来的袈裟真是神奇,就像这扑面而来的春风,世界经它轻轻吹拂,就变得花花绿绿,格外好看了。”

    慧能怎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浅浅一笑,道:“法师的意思是说,慧能靠五祖的衣钵才受到了如此隆重的欢迎和接待吧?”

    老和尚道:“自古传法,衣钵与佛法同时传授。衣钵是身外之物,法是内心密证。刚才我等虽然已经礼拜了袈裟,但不知五祖的旨意何人得到了。是你,是神秀大师,还是其他什么人?据说,弘忍大师有十大弟子呢。”

    慧能停住脚步,注视着老和尚的眼睛。老和尚心头一惊,垂下了头。慧能见他额头渗出了冷汗,淡淡地说:“懂佛法的人得去了。”老和尚不甘心地追问:“那么请问大师,你得到了吗?”慧能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懂佛法!”听到如此回答,老和尚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所幸丈室到了,印宗、法才礼请慧能入室。大家礼让一番,分宾主坐下。婴行与法空忙着沏茶倒水。他特地往慧能的茶杯里放了一勺白糖,兑成了一杯甜茶。

    印宗大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轻咳一声,问慧能:“敢问六祖,禅宗虽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但不知您能否将五祖把衣钵交给你时所作的指示,给我们透露一点儿?”

    慧能心里明白,印宗大师是在勘验他。于是,他也呷了一口茶,从容说道:“师父他老人家只是讲了一些明心见性的问题,并没有谈禅定和解脱的道理。”

    老和尚忍不住插话说:“这也叫传法?”慧能严肃地说:“这是直接指出人的本心,让我们看到自己本具的佛性,随即成佛的法门!”印宗大师不解,问道:“为什么不讲坐禅习定达到解脱的道理呢?”慧能说道:“因为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方法,而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门。”“什么是佛法的不二法门呢?请大师详细开示。”慧能对印宗大师说:“法师今天本来要讲《涅槃经》吧?前些年,我在曹溪与无尽藏尼师探讨过《涅槃经》,其中道理略知一二。我清楚记得,经文中反复说到过佛性。佛的本性,就是佛法的不二法门。例如,高贵德王菩萨请教佛祖问:‘有些人杀生、偷盗、***欺骗,无恶不作,还杀害父母,破坏三宝,而且不信因果,不知悔改,这种人是不是断绝了善根、佛性?’佛祖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种是永恒不变的,一种是转瞬即变的;可是佛性并没有永恒不变和转瞬即变之分,所以佛性不断,这就称为不二法门。五戒十善是善,五逆十恶是恶,但佛性并没有善恶之别。’”

    爱抬杠的老和尚像是从慧能的话里发现了什么破绽,追问说:“没有善恶之分,人岂不成了草木?”

    慧能成竹在胸,笑着说:“您说得对,学佛之人并不是要像草木一般,不去分辨善恶,而是不因善人善事就欢喜奉承,也不因恶人恶事就愤恨怨怒,更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利害为标准来判断事物、观察事物。学佛之人应以平等无差别的本心来面对世间,让众生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老和尚这次真诚地使劲点了点头。

    慧能接着说:“佛性是远离永恒与暂短、美与丑、善与恶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别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印宗大师喜不自禁,双手合十,高声说道:“阿弥陀佛!六祖的一席话,贫僧听来如饮甘泉,个中滋味唯有自知。是贫僧糊涂,其实这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已讲得非常清楚,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经六祖开示,豁然开朗了。”

    这时,一直旁听的婴行跳了出来,没头没脑说道:“你们这群笨蛋还号称禅宗子孙,怎么将二祖慧可给忘了?”

    于是,大家立刻想起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传禅九年,主要弟子有四个:道副、道育、比丘尼总持和为了求法而立雪断臂的慧可。达摩祖师为了了解他们的修行境界,让他们各自将自己这些年禅修的体会说一说。

    道副首先发言:“在我看来,不立文字,不离文字,就是禅的妙用。”达摩说:“你学到了我的皮。”总持比丘尼说:“据我的理解,就像阿閦佛在禅定中看到东方无动佛国,只要一见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见。”达摩祖师微微点头:“你学到了我的rou。”道育跟随师父多年,达摩祖师开示的禅要,比如《达摩四行观》等著作,都是他记录、整理的。他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因此,在我看来,无有一法可得。”达摩一笑,说道:“不错,禅,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并没什么东西可得。你学到了我的骨。”这时,慧可站立起来,走到师父面前,双手合十,鞠了一个躬,然后,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

    达摩大师却因此开怀大笑,频频颔首说道:“好啊,好啊!慧可,你总算没有辜负我从西天而来的意义。只有你真正体会到了禅的精髓!”

    禅的精髓,无形,无相,难以形容,不可思议,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说明。然而,我们的禅心灵明不昧,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不管是举手投足,还是喝茶吃饭,都是心性的显现。因此,慧可的合十、鞠躬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在向师父演示禅心的妙用。

    与慧能等人抬了一天杠的老和尚击掌道:“是呀、是呀,禅宗第二代祖师慧可,也曾在达摩祖师面前演示过不二法门。若不是今日有幸聆听了慧能大师的开示,恐怕一辈子也领会不到。大师请恕弟子大不敬之罪。”

    说着老和尚想下跪道歉,慧能急忙拉住他:“老法师,你这是何苦呢?明镜不擦不亮,真理不辩不明。佛学是最平等的学问,愿我们今后多多探讨。”

    印宗大师站立起来,走到慧能座前,合十道:“我印宗讲经,就是搬弄砖头瓦块,大师说法字字珠玑,比黄金还珍贵。我等前生有缘,得以聆听一代祖师的教诲!恳请大师长住本寺,指导众僧学法修行。”

    慧能诚惶诚恐地说:“你是岭南第一法师,法性寺更是南国第一名刹,慧能何德何才,怎敢雀占凤巢!”

    “六祖大师,你想在南方顺利弘法,没有障碍,一帆风顺,必须得有坚实的基础。而法性寺能为你做个奠基石,是我们的荣幸。”说着,印宗大师和众僧长跪不起。

    慧能也跪在印宗面前磕头说:“佛门敬重僧宝。僧宝是佛道延绵不断的象征。弟子现在还是在家俗人,让大师礼拜,真是罪过!请大家快快起来,不要折煞弟子。”

    印宗哪里肯起,跪在地上说:“僧宝虽是佛门所重,却也只是一种形式。身出家重要,心出家更重要。内心念念不忘苦难众生,身体则不辞劳苦地度化他们,如此身心勤奋,才是真正出家。印宗比起大师,自愧不如。”说完,印宗又拜了下去。慧能也只好跟着下拜。

    看他俩互称弟子,相互叩拜,来添茶水的婴行扑哧笑了:“地上是不是有很多的米啊?看你们两个,活像是抢米吃的小老公鸡!”

    慧能、印宗相视一笑,互相搀扶而起,双双携手走到椅子旁坐下。慧能接过婴行续过的茶,抿了一口,诚恳地说:“十八年前,弟子虽蒙五祖大师垂爱,将衣钵托付给我,却未来得及祝发为僧。现在,我自认为机缘已到,不知弟子有没有这份荣幸,请印宗大师为我剃度?”

    印宗大师哈哈一笑:“能为六祖祝发,是贫僧的荣幸。但是,我印宗何德何能,敢做六祖的剃度师父?”

    慧能说:“只有身出家、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弟子追随大师出家,是为了弘扬佛法,请大师成全。”

    印宗大师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作为你祝发仪式上的剃度师,是一个无法省略的形式。但我有一个小小的条件,请六祖答应。”

    “请讲。”

    “您虽然执意要依律拜师,但是,您是一代宗师,德学都在贫僧之上。因此,剃度时,我是您师;您出家之后,即是我师。您得容我以子之礼服侍大师。”

    “这……”

    婴行说:“你们这些佛门高僧大德,干脆去跟孔夫子学习《礼经》吧!哪儿来的这许多客套?看得我都倒牙啦!”

    “婴行,你别太放肆,让六祖笑话。”

    慧能一笑道:“婴行呀,你的名字起得真好,你真不愧为婴行。”

    “你也知道我名字的典故?”

    慧能点点头:“佛陀在《涅槃经》中说,菩萨所修行的行法,其就有天真无邪、正直磊落的婴儿行。愿你永保这份率直纯真。”

    婴行很少受人赞扬,高兴得忘乎所以,说道:“你是我第一个发现的,因此,你必须让我做大弟子。”

    印宗大师和他开玩笑:“你若是大弟子,我呢?”婴行端上茶壶就跑了。

    慧能转向印宗:“印宗大师,剃度的事……”

    “好啦,就这样决定吧,六祖大师剃度的吉日,就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吧!”

    “当、当、当……”洪亮的钟声响起,法性寺全体僧众从各个角落向菩提树下的戒坛集合。信众们从四面八方赶往法性寺,争相目睹一代祖师的剃度仪式。

    寺院里张灯结彩,装饰一新。道路两旁悬挂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彩旗。一百七十年前,智药大师手植的菩提树,更是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树下的石碑碑文已重新描过,智药大师一百七十年前的预言文字,像黄金所铸,熠熠生辉。

    东土耶,西土耶,菩提圣树灵根不二;风动焉,幡动焉,禅宗法要一脉相传。夕阳照来,雄伟的大殿庄严肃穆。阵阵清雅的梵唱在花木丛中萦绕,在天地之间回旋。大殿里百盏油灯齐燃,檀香氤氲里,佛坛上金光灿灿的佛祖释迦牟尼神态怡然地微笑着,圣洁而又亲切。佛像前跪着虔诚的慧能。

    印宗大师拿着一把剃刀,一刀一刀剃下慧能的头发。灯光下,长发纷纷落下。慧能热泪盈眶,泪眼模糊中,娘亲的慈容、爹爹的痛苦、五祖大师的背影……一幕幕在他眼前掠过……剃度完毕,在众人礼请下,慧能坐上了镶金的宝座。他身披历代祖师传下来的袈裟,浑身散射着奇妙的光辉。

    印宗大师激动地说:“二百五十年前,求那跋摩大师的预言,一百七十年前智药大师的祈盼,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南国佛界千百年来未有的盛事,是天下众生的洪福!南无六祖大师!”

    众僧俗随印宗大师一起跪拜:“南无六祖大师,南无六祖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