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若云泥
可是,现在这个宽广的大道上竟变得如此落寞!这是大的变故到来前的序幕吗?触景生情,李膺心里不免生发感慨、痛惜之情,他长叹一声:这些年天下总不太平,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天灾时疫——永和元年梁冀成为河南尹,因为其妹是皇后,其父梁商成为辅政的大将军,把持朝政,为所欲为。 永和五年,梁冀代父为大将军,顺帝和年幼的冲帝相继崩后,其妹梁太后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毒杀,另立新帝,即当今天子。梁冀根本不把年纪轻轻看似孱弱的陛下放在眼里,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梁氏一族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到延熹二年,梁皇后崩,早对梁冀不满的陛下,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而这五人因为参与诛杀梁冀有功,都被封为列侯,专权选举。帝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皇后家被封为大官的有四人。 这时,大地数次发生地震。精通阴阳五行学说的李云平素刚直不阿,对国家的安危忧心忡忡,他痛心疾首,赤足沐雨狂奔,高呼不断:“天人感应,人祸不断,灾异频现,社稷将倾,民不聊生!吾辈岂能苟且偷生!” 于是他给朝廷上了一封不加缄封的奏书,人称“露布上书”,另抄了三个副本,送交三府(太尉、司徒、司空府)。内有数语甚为激切:孔子曰:‘帝者,谛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贿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批龙鳞,逆圣听,不择其词,不虑后果,帝读后大为震怒,他不顾天子之仪,咆哮朝堂:“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诛之!诛之!” 立即下令逮捕李云入狱,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共同审讯,将处极刑。大鸿胪陈蕃、太常杨秉,洛阳令沐茂,郎中上官资,一起上疏请求赦免李云罪过。帝余怒未消,又添新怒,诏令陈蕃、李秉免官归田,降沐茂、上官资官秩二等。令小黄门传谕狱吏,将李云等处死…… 李膺在心中默念: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贿公行,政化日损——难道不是实情吗?帝欲不谛乎?帝欲不谛乎?他早就想找个挚友将压抑已久的情绪彻底释放掉——陈蕃无疑是最佳人选。 太尉陈蕃,赫赫有名,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李膺听说他十五岁那年,立志钻研孔孟之道、商李之说(商鞅李斯的学说),为躲避家中人声噪杂以及来客干扰,他情愿独自住在家中一处陋室.所谓陋室,是因为那里除了一床、一案、一席、一灯、笔墨纸砚以及汗牛充栋的书之外,没有花鸟虫鱼猫狗等玩物。 他焚膏继晷,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可谓废寝忘食,无暇顾及洒扫庭除,整理内务,因而庭院里落叶遍地,杂草丛生,屋内的书因为经常翻阅,来不及整理,看上去十分凌乱。 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听说陈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十分用功,对儒家、法家的学说颇有研究,见解独到,他很羡慕朋友有这样一个争气的儿子,于是请求道:“犬子薛虎已到舞象之年,却成天提笼架鸟东闲西逛不学无术,唉,小弟教子无方,兄长能否让小弟带领犬子见见令郎,牺牲一点他的时间,向他学习学习,让犬子知道些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得到首肯后,他们父子二人一同走进陈蕃的住处,陈蕃之父因为突然有要事去办,没有陪伴客人。由于陈蕃之父事前没有同儿子打招呼,事出突然,陈蕃来不及准备,以原生态的样子见客。薛虎见院中荒芜已久,陈蕃不修边幅、其貌不扬、神情呆板,且室中凌乱不堪,很不以为然,用嘲讽的口吻说:“都说你饱读诗书,文质彬彬,你为什么不懂得整理房间来迎接客人?连起码的礼节都不懂,难道不是徒有虚名吗?” 陈蕃见他出言不逊,有些气恼,于是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虎听完后哑口无言,薛勤听后认为陈蕃有澄清世道的鸿鹄之志,不禁更加对他刮目相看。
他想试探其学问深浅,是不是死读书,于是以和蔼的语气问道:“众所周知,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老夫听说贤侄既钻研儒家学问,同时又探究法家学说,不知什么缘故?” 陈蕃听后,点点头,款款说道:“叔父在上,恕小侄斗胆妄言:昔董子天人三策,宗法为核,杂取阴阳,四权贯穿,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相辅相成,大汉繁盛,功不可没;但是,小侄还听人说,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成就文景之治;再上溯到秦,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孝公支持,奠基霸业; 李斯师从荀子,帝王术成,协助嬴政,覆灭六国,一统四海;武帝以降,汉运多舛,当今之世,国祚危殆,凡各学说,精糟并融,当顺时势,择取其粹,小侄杂学儒法,乃取精华,融会贯通,考察形势,相得益彰。如无不妥,还请叔父赐教!”听了此言,薛勤如惊闻天言,连连点头,赞道:“贤侄活学活用,出神入化,堪当大任!” “叔父谬奖,绠短汲深,恕小侄纸上谈兵,班门弄斧。”陈蕃红着脸说道。薛勤见状更加佩服,连忙说道:“贤侄过谦!”说完此话,他看看自己空有一副好皮囊的儿子,不免心酸,暗自叹道:“唉,两个孩子虽然年龄相仿,但是从志向、才学等方面对比,判若云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