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
“追上他们,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帮兔崽子,胆大包天,竟然如此嚣张!”现场群情激奋。“算了吧,他们跑得无影无踪了,上哪里找去。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听席日而洪如此一说,众人偃旗息鼓,带着猎物,跟在他身后策马向住处跑去。 留守在村庄的老人、妇女、孩子们早早地在村口处迎接,见猎人们满载而归,人人都兴高采烈。 到达屠宰场后,妇女们帮忙从马上或车上卸下猎物,猎物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有几十头野猪、还有许多只野兔、野羊等,连几岁大的小孩也凑上去帮大人们搬运野兔,看上去十分可爱。 打猎的人们从马上跳下来开始休息,此时,外出捕鱼的人也回到住地,他们收获也不小,有几条大鱼比一个大人还要长,放在地上还活蹦乱跳的。他们喝完水后,有的聊着天,畅谈打猎的经历和感受,说到与猛兽相遇的惊险处,许多人边干活,边侧耳倾听。 还有一些猎人在自娱其乐,有的拉着琴,有的敲着鼓——按部落规矩,除了70岁以上的老人和6岁以下的儿童不用干活外,所有人,只要头脑正常,四肢健全,都要参加劳动。大家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财产。 他们分工比较明确,一些人开始处理猎物,一些人忙着晾晒渔网,收拾整理刀剑弓弩等。几个屠夫将猎物挂着树枝上,用刀剥皮,经验丰富的女子们将猎物的毛皮清理干净后,用木棍撑开,挂在树枝上准备晾晒干,日后好制作皮毛大衣,供人们抵御寒冷。 夕阳西下后,有人点燃几堆篝火,众人围坐在篝火旁,他们喝酒的喝酒,说笑的说笑,负责烧烤的人将猎物的rou放在篝火上烤。 他们还在上面撒上花椒粉以及其他一些香料。于添部落虽然不产花椒,但是由于货物交流比较通畅,商人们从汉武都郡购买花椒,贩运到这里。 武都的花椒粒大、皮厚(花椒的主要食用部分为内外果皮)、色泽丹红、芳香浓郁、味道纯正,调味、药用都行。 在火的催发下,rou的香味混合着花椒及其他佐料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人们载歌载舞,欢声雷动,月光下的村庄处处洋溢着幸福和谐的气氛。 然而,再旺的篝火也有熄灭的时候,随着篝火的火势越来越弱,冲天的光焰渐渐黯淡下来,人们吃饱喝足,打着饱嗝,用木棍剔着牙开始返回自己的石头屋,不时传出男女的打情骂俏声。 部落里有专人将剩下的rou收拾好,准备曝晒后制成rou脯。 他们选用新鲜的兽rou或鱼rou切片,加入花椒等香料,放入盐、牛奶或羊奶、蜂蜜,经过烧、烤、熏、晒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他们将鲜rou放在樟木板上加工,香气四溢,闻者无不垂涎;成品片形整齐,色泽鲜艳,富有光泽;放入石缸中储存数日,缸中放有雪草冰茗等物——这些是部落特产的作物,具有防潮,防腐,驱虫,增味等诸多功效。 储存十日后,打开封口,顿时,鲜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增;入口细嚼,干、香、鲜、甜、咸,五味俱现,越嚼越香,回味无穷,妙不可言,实乃人间美食。 rou脯呈薄块状、形方正,色如玛瑙朱丹。用干草吸取少量油脂后,细而不腻;蜜盐兼施,甜咸适中,酥而略脆。取一块拿在手中,凑近灯光一看,只见rou脯鲜红透明。其实,于添部落很早就知道制作rou脯,因为猎人长途奔波,不能没有干粮;卫士夜晚巡逻,不能饿着肚子。
但是,他们的制作水平上升到今天的台阶,同与汉人的交流有一定的关系——早在《周礼》上,就有关于rou脯的文字记载;《礼记》上则有“牛修鹿脯”之说;《论语》上也有“沽酒市脯”之句。 在同汉人的交往中,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终于使rou脯的质量日益提升。人们陆续回家后,卫士们吹响熄灯的号角,意味着部落中的大多数人开始睡觉,数十位卫士将轮流担负起巡逻的任务,确保部落民众不受贼盗、外敌、猛兽的侵袭。 部落里引进了汉的漏壶计时法。此前,他们一直依靠一种报时鸟掌握时间,此鸟比较神奇,夜间,过一段时间就会打鸣,极有规律。 但是此鸟比较娇贵,不好饲养,它需要人们不断变换食物花样,比如每天要用不同的虫子喂它,隔三差五要吃小鱼小虾蚯蚓等,而且必须是鲜活的,否则它就生气、懈怠,报时就不准了。 当时人们生活节奏并不快,按理说,他们对时间的准确度要求不高。其实不然,由于于添部落自古对待雪山如同神灵一般虔诚,他们要准时在凌晨拜雪山;另外,卫士们轮流巡逻,必须要按规定时间换班; 再者,每天早上要准时向日神祷告,还要准时外出打猎、捕鱼,放牧等,没有一个较为可靠的时间就没有秩序,一切都乱了套,就影响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