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宋好屠夫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把这厮拿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把这厮拿了

    一秒★小△说§网..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越来越多的东西从府衙里被搬了出来,一个时辰不到,这府库已然被搬空。

    郑智打马而上,抬手与祝龙示意一番,随即起了马步往城南而去。从北城而入,自然往南城而出,郑智还要加快速度往杭州赶去。

    却是队伍刚刚动身不久,还未出城,便是南城城门处被几百士卒拦住了。

    街道不窄,也不过就是这么个街道,两方人马相遇,自然相互堵在了一起。

    鲁达已然就在头前大喊:“何人胆敢阻挡洒家去路,可是活得不耐烦了。”

    郑智打马往前,已然看到鲁达狰狞的表情。

    头前一个军将骑着一匹不错的健马上前拱手道:“我乃亳州兵马都统制韩迁,接到知府命令,所有人不得出城。”

    鲁达手已经握到刀柄处,郑智打马上前示意了一下鲁达,开口说道:“韩统制,本经略军令在身,急往杭州剿贼,你再阻拦,便以叛贼论处,还不快快让开道路。”

    韩迁看得郑智两眼,却是开口答道:“此时不得出城,等候我家韩知府来了再说,陶知府自有计较。”

    郑智听得眉头一皱,这便是难以善了的意思了。郑智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似乎总有些不顺利,心中犹还记得童贯带兵征辽之时,过境州府也是这般抢的州府衙门,却是一点事情都没有。自己不过才抢得第一票,却是被人堵在了这里,心中耐心实在有些不够用了。

    只听郑智开口问道:“你让是不让?”

    韩迁回头看得自己麾下几百人马,心中也不慌,便韩迁心中认为对面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军容严整,却是怎么也不相信这些人敢在这谯县之中动手伤自己麾下的军汉,只道:“恕难从命。”

    “好,韩统制,既如此,那就怪不得本官了,本官在杭州前线战阵之上等着你。”郑智说完回头挥了挥手。左右士卒双腿夹紧马腹,往前躬身,便是战斗的准备。

    郑智这句在战阵等着韩迁,自然也有所指,如今江南剿贼,正是枢密院调兵谴将,调这韩统制往前线去自然也不在话下。

    便是此时身后也传来大喊,正是那陶知府,声音传来:“韩统制,快快拦下他们,衙门里的钱都被他们抢去了,你的钱也在里面啊。怎么也不能放他们走了。”

    这韩迁一听,哪里会让,更是听不进郑智的威胁,或者也没有听懂,开口怒道:“便是你们强抢府库,此等大罪,还不束手就擒。”

    “哼哼,韩统制,这府库里有多少钱是你的?”郑智阴沉笑问道,回头也与左右又说一句:“传令往后,全体准备,打马冲出去,不得下手杀人。”

    便是郑智自己也不知道这一趟到底得了多少财物。

    韩迁以为这郑智说这么一句话是有认怂的意思,或者是想有个商量,开口答道:“府库存银三成是我的,此事没有商量,你一分也不得带走,否则今日休想出这城门。”

    “哼哼,三成倒是不少,难怪你如此拼命。”郑智出得刚才一问,便是想确定这个统制是否清廉,此时已然确定。就是不问这一句,看得头前这几百老弱病残,郑智大致也能猜想。

    这大宋的天下,已然烂到了骨子里,清廉的官员已然比凤毛麟角还要难寻。也难怪处处有反贼,也难怪面对辽金,如此不堪一击。尊重读书人的国策是对的,但是独尊士大夫便是大错特错,否则便是如今这么一个结局。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话当真不假。也难怪后世朱元璋,抓到贪官就要扒皮充草,即便只贪十两也要扒下人皮之后填充稻草,放在衙门里警示后来官员,后到任的官员第一件事便是去看这张衙门里被剥下来的人皮。

    用这种过犹不及的手段来惩治文人,实在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只可惜这种手段,随着朱元璋一死,慢慢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鲁达,去把这厮拿了!”郑智话语一出,已然打马起步。

    鲁达听清命令,一声大吼,马匹飞奔而起,刀也不拔,赤手空拳直冲那统制韩迁而去。

    韩迁哪里想到鲁达会突然发难,慌忙之间拔出腰刀便要抵抗。

    鲁达来势何等惊人,健马瞬间便到这韩迁面前。

    韩迁也是来不及多想,只是反应之间,拔刀便往前劈去,想要挡住冲来的这员黑脸虬髯大汉。

    鲁达哪里会被这韩迁劈中,身形轻轻一避,刀锋便错了过去,再侧身伸手往旁一抓,一个汉子就被凌空抓起,被鲁达双手摁趴在马背之上。

    郑智也到得一旁,手中马鞭左右抽打,马鞭抽打在这些没有甲胄的老弱身上,霎时间惨叫连连,皆往旁边避让。

    史进、林冲、燕青、武松等人随后也到,有样学样,马鞭抽打不止。亳州这些老弱,哪里有反抗的胆气,便是自家都统制都被人抓去了,又被这马鞭抽打得皮开rou绽,全部往两旁退去,寻着街边门店就往里钻。

    这些士卒,当真比山贼都不如,散得飞快,鸟兽一般逃开。

    健马没了阻拦,越奔越快,大军飞速出城。

    鲁达马背上的韩迁,头前还出言大骂,被鲁达几下老拳,已然打得老老实实。

    出城不久,郑智吩咐道:“鲁达,把那厮扔在路边,让他回去准备人马,准备南下上阵杀贼。”

    鲁达听言,什么话也不说,直接把这韩迁往路边一片草丛丢了下去。这韩迁跌落马下,在草丛滚得几圈,久久站不起来。却是也不知这韩迁有没有听到郑智话语,知不知道自己要南下参战。只等郑智一份书信快马回东京,这韩迁必然也就要接到枢密院调令南下了。

    头前两日出发的杨可世此时也还未到杭州,尽管杨可世坐船从运河南下,此时也不过刚刚行得大半旅程,枢密院到江南与两浙各路州府的调兵军令也大多还在路上。

    此时的杭州城,已然战火纷飞,方腊就在城下一百多步之外,看着无数包着头巾的汉子不断往杭州城头上爬去。

    要论势力与战力,历史上的方腊比之宋江,高得几个档次。从打下的地盘就能知晓其中优劣。

    方腊身边精锐,多是真正心有愤怒的反叛人士,内心之中便是要为自己活不下去的生路讨一个说法,与这大宋朝廷要要一个交代。这种对于朝廷与贪官污吏的愤怒与江湖贼人聚义,内心的动力与能量也不在一个层次。一个是把大义当作口号,一个内心的反抗便是大义。

    说直白一些,便是方腊身边主要精锐多是被逼无奈的反贼,是真正被花石纲“逼上梁山”之人!宋江麾下,却大多本就是江湖匪类,以大义为借口之辈,真正逼上梁山之人却是极少可数之人。

    便是方腊自己,本是一个漆园主,便是一个制作精美漆器的作坊主。只因这花石纲,朱勔手下的应奉局不断以皇帝赵佶的名义,从方腊的漆园搜刮免费的精美作品。致使方腊生计难以为继,一怒之下揭竿而起。

    便是打出一个“诛杀朱勔”的旗号,江南之地,应者云集,三四个月就打到杭州城下,可见花石纲对于南方百姓的伤害何其之深。

    即便是伤害如此之深,已经到了逼着人民造反的地步了,整个南方官场,竟然没有一个士大夫官员谏言为民作主,还一个个去与朱勔巴结献媚,只求升官发财,朱勔更是圣宠正隆,私自许人官职也不在话下,以至于应奉局被时人戏称为“南方小朝廷”,这便是这个徽宗赵佶治下的大宋朝。

    应奉局在方腊起义之时短暂废除过,却是方腊一平,这应奉局又重新开了起来。这便是艺术家皇帝赵佶干出的事情!

    ---

    郓州之地,李纲带着朱武,还有韩世忠、杨志等人与几百军汉直往曾头市而去。

    如今梁山已灭,这曾头市去了大敌,又恢复了以往的那个曾头市,本来作为防守之用的营寨栅栏也被拆除了,来往客商又慢慢在这曾头市落脚,曾头市自然也恢复了之前的风光。

    李纲一身暗红官府,头上两翅方冠,已然可以打马飞奔在队伍头前。

    曾头市看守道口的喽啰见得头前不远奔来的一身官服与几百铁甲骑士,早已回头往庄子里去禀报。

    李纲更是横冲直撞往庄子里去,进得街道,勒马问得路人,便直往曾家大宅而去。

    曾家族长曾弄早已等候在大门口处,远远迎着那一身官服而去,拱手大拜道:“不知哪位上官驾临,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李纲稳坐马上,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个一身锦衣的老头,开口问道:“你可是曾家的家主?”

    “老朽曾弄,正是这曾家的主人,不知贵客上官打何处来?”曾弄对于这附近州县的官员自然是熟悉的,逢年过节总会去拜访,却是面前这个年轻官员实在不认得,却是也不敢怠慢。

    “本官乃沧州知府李纲,如今奉四州经略府之命,前来丈量你曾家田亩,望你妥善配合,不得有误。”李纲此时方才下马,开口便说正事。既然是来为难的,便不能好言好语。华夏自古就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打定主意为难,就要把别人的笑脸先止住,否则也就难以下手。

    曾弄哪里听过什么四州经略府,便是郓州知府衙门也才刚刚收到朝廷消息,以后这郓州便归了郑智的四州经略府管辖。这曾弄自然是还没有来得及收到消息。

    “上官见谅,老朽实在不知有四州经略府这么个衙门,劳烦请问上官此来丈量田亩所为何事?”曾弄虽然不明白,却是也知道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知府此来也是有事找自己。

    “丈量田亩,自然是要清查你曾家在衙门田册之外的土地,用以补缴你曾家多年偷漏之田赋。”李纲直言不讳说道。

    此时曾弄哪里还不知李纲来意,面色一沉,脑中飞快思索着对策。

    曾弄这一支,便是这曾头市的大地主,也是这曾头市的主人,其余百姓多是曾弄一家的佃户,大多租种曾弄家中的田地,给曾弄缴纳租粮。这曾弄再给朝廷缴纳田赋。曾弄自然不会老实到分文不差去交。上下打点妥当,这曾家在册的田亩之数与实际的田亩之数自然相差甚远。

    家业也就是这般办法快速积蓄下来的,赚得越多,这曾弄便会买越多的田地,再打点妥当,再赚钱,再置产买地,如此往复循环。世家大族多少这般手段,软硬兼施的土地兼并也在这般手段中不知不觉的进行着。

    大族势力也就越来越大,底层百姓生活自然越发困难。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到得后期,土地兼并问题不仅使百姓生活艰难,更是国家财政的巨大损失。有明一朝,到得末期更甚之,这也是明末国家收不上税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