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篡明在线阅读 - 满清VS大明,谁优谁劣?

满清VS大明,谁优谁劣?

    (转自TX)

    给满清留点面子,我们只来算一笔简单的帐,假设满清在不加辽饷,不加剿饷,不加迁界摊赔的情况下,仅仅

    征收万历时期原额赋税的情况下,给人民造成的实际负担是一个什么结果。根据《明代与清初耕地数的历史比

    较》一文的介绍,满清建立统治之后,全国的耕地面积比起明朝时期有急剧的减少(至于由人口大量损失造成

    的农业人口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保守估计,明代崇祯时期,全国人口在两亿左右,而满清在康熙初期的人口

    可能不到五千万,人口损失四分之三以上)。万历三十六年,明朝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8948顷,等于11亿6189

    万多亩土地,而清代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数量是500多万顷,也就是五亿多亩(事实上即使到了康熙二十多

    年的时候,由于三藩之乱以及沿海迁界的关系,耕地仍旧是这个水平),考虑到崇祯时期由于辽东陕西等地的

    战争,耕地减少一亿亩的话是比较合理的估算,那么即便到崇祯末期,全国耕地仍应在10亿亩左右,而顺治十

    八年相比崇祯时期,耕地损失在50%左右。(有些省份,比如四川在满清的屠戮之下,几乎是全部抛荒,“民

    无遗类,地尽抛荒’,“康熙六年,四川总督苗澄在奏疏中写道‘蜀省自屠戮以后,百里之内绝无人烟’”,

    谁屠戮的,当然是满清自己屠戮的;“《清史稿.王骘传》记载,他在给皇帝的上疏中,隐约透露了一点真实

    情况,‘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

    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谁去荡平?当然是满清军队。被某些人说成是屠四川凶手的张献忠

    死掉的时间已经离苗澄写这个奏疏二十多年了!还有如河南云南贵州这些省市这些地区几乎都是灭绝性的损失

    )

    而清初满清征收的农业赋税有多少呢?顺治九年,满清的财政收入为“2428万两白银”,到了顺治十八年“为银2157万余两、粮648万石”.

    上面顺治九年的数字应该还不包括另外征收的粮食食物,因为根据《清前期财政概述》以文所说“清前期

    田赋以征银为主,也征收一定的米、麦、豆、草等实物”。

    所以我们这里就拿顺治十八年的这个满清税入与明朝对比一下。“万历初期‘两税收入实征白银266万

    7680两,若将本色米按照时价(米一石价银一两,麦一石价银0.8两)。则两税收入可达2217万7358两”

    如果按照粮一石价值银子一两来计算,则满清这一年征收的赋税可达到2800多万两,比明朝经济最发达的

    万历初期征收的赋税还要多。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但总体上出入应该不大(实际上按照一石

    一两银计算已经把粮价估计的很高了)!

    以相当于以明代百分之五十的耕地而承受比明代百分之一百还多的赋税,仅仅按此计算满清时期百姓承担

    的赋税就已经是明代正常时期的一倍多了,而崇祯时期,即便是增收赋税最多的年份,也从来没有真正达到过

    这样一个比例。

    如果再考虑满清通过其他途径搜刮剥削的百姓财产,比如沿海迁界,屠城抢劫,圈地,逃人追捕等等更是

    难以衡量。这里的其他方面,比如沿海迁界等问题,我们在后面专论清朝的部分,还会加以专门论述,关于追

    捕逃人,这里不妨引用《清代经济简史》中的一些话简单介绍一下情况,“由于逃人‘关系到旗下资生使唤’

    ,清官方视之为‘清朝第一急务’。严惩逃窝,广事株连。所谓‘一捕十家皆灭门’,丧身亡家的不知几千万

    人,‘地方各官革职降级的不计其数’”

    “从清初逃人律的内容可以看到,对逃人的惩治较入关前‘四次逃者方行处死’为重;对窝主的惩治较对

    逃人为重大,不但首次即正法或流徙宁古塔,家户入官。而且殃及邻里,甚至殃及佣工、赁房、留宿之家”

    而逃人在清初的苛政中还算是比较轻的,同沿海迁界这些比起来只能算小巫与大巫了。

    光是罗列数字,可能大家对满清初期的情况还不能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我们不妨引用一些当时人的记载。

    看看请初百姓的负担究竟重到了何等程度

    “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亭林指出关中情况‘以今所睹国维人表,视昔(指崇祯末)十不得二三,而民

    穷财尽,又信徙而无算矣。……有六旬老妇,七岁孤儿,挈米四升,赴营千里,于是强者鹿挺,弱者雉经,阖

    门而聚哭投河’”.

    注意这是发生在康熙十九年时候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康熙盛世,这个康熙盛世的关中情形,居然比崇祯

    末还要惨,这大概给某些无耻歌功颂德的龌龊文人一记耳光吧

    再看看叶梦珠《阅世编》的记载

    “清初‘赔累既穷,鞭笞日受,不得已而贷营钱、借当钱、掇米钱,借一还百,竟不能清理,家业荡然,

    性命殉之’”.

    叶梦珠是上海人,他记录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的情况,“‘赔累既穷,鞭笞日受,不得已而贷

    营钱、借当钱、掇米钱,借一还百,竟不能清理,家业荡然,性命殉之’”在满清的搜刮压迫,横征暴敛之

    下,不是赋税征收多少比例的问题,而是“家业荡然,性命殉之”,崇祯时期的江南,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没有

    ,一个也没有!

    所以有人说:明江南田赋虽重。但常拖欠,而清奏销案如孟森所说“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

    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纷,衣冠扫地。如某探花(叶方蔼)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

    不值一文钱’之谣”

    这样的事情在明代崇祯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一万三千人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满清不会象明朝政府那么客气

    ,明朝拖欠赋税几乎是家常便饭,名义上是那么多,真正能收上来的,恐怕有一半就不错了,而满清的话,你

    要敢拖欠一丁半点,那就对不起来,屠刀马上就悬在你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