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节教书

第二节教书

    陆振华在姬堂村住下来,他白天就找几本儿童启蒙用书和康熙字典学习繁体字,以前上大学虽然也练过,但是毕业这后就放下了。下在又要捡起来再学,不过很快不到一个月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正楷,不过不是毛笔字是钢笔字。陆振华在学好字以后就主动帮助老师授课,教学生数学和历史。

    陆振华是文科出,大学学的是金融,但是应试教育出的他并没有忘掉历史知识,所以陆振华找了几本汉唐的史书就自己编写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秦汉唐三朝的历史知识和外国的历史。陆振华教授的历史与当时的老师教的不同,他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人物,就像金庸的小说一样,所以很受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村长王贤礼让人把陆振华安排到学堂就没管。当他听儿子说陆振华的书教的好的时候就偷偷的去听了一次课。

    陆振华正好将中国秦朝历史奖秦始皇。陆振华就在上面站着说:“秦始皇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始终充满暴力、血腥和谋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权力巅峰的过程,从处异国的王孙到归国继任的国王,从受制于人的秦王到唯我独尊的皇帝,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出生,到秦庄襄王三年继任秦王,是秦始皇的少儿时代。

    第二阶段,从秦庄襄王三年五月继任秦王,到秦王政九年五月亲政,是秦始皇的傀儡时代。

    第三阶段,从秦王政九年亲理朝政,到秦王政二十六年自称皇帝,是秦始皇的统一时代。

    第四阶段,从秦王政二十六年自称皇帝,到秦始皇三十七年沙丘病逝,是秦始皇的独裁时代。”

    陆振华说完就在黑板上做出简单的把概况写出来。转就接着说:“我们上堂课已经讲完了四个阶段,我让大家回家思考一下,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谁可以回答一下。”说完就看着下面的同学。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的把秦始皇一的十几都说了出来,陆振华将将其中的要点写在黑板上,等学生说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说到:“很好,大家能说出这么多来就说明大家都认真想过,但是有一点大家做的不好,就是未能仔细地总结。你们想一想这人一生经历的事无数,死后要给他一个谥号,你们不能给的太多了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陆振华说完就在黑板上写:政治体制。边写边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护和发展统一局面,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和交通诸方面,确立了一整完备的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础。

    政治体制

    一句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在治理国家方面,秦始皇非常重视中央行政建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高级职位,协助处理国家事务。丞相作为百官的首长,具体负责行政事务,包括参与朝政、主持朝议、封驳诏令、选用官吏、审计地方治绩等。御史大夫作为丞相的副手,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管理公文图册。秦朝的太尉一职是秦始皇兼任他本人独揽军权。丞相、御史大夫之下设立九卿,其中郎中令掌管宫门户,卫尉掌管宫门卫屯兵,中尉掌管京畿警卫,廷尉掌管司法事务,治粟内史掌管财政事务,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需要,将作少府掌管修建宫室,典客掌管民族和外交事务,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属籍,博士负责图书收藏。秦朝廷遇有重大问题,召集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共同商议,由秦始皇亲自裁决。

    在地方行政建制上,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起初全国共有36个郡,随着对周边地区的拓展,后来增加到48个郡。每个郡设立郡守,负责管理本郡事务,另有郡尉掌管军事,郡监掌管监察。郡下辖若干县,有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令、长管理本县事务,另有县尉掌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郡、县长吏都由朝廷任免,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制度

    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三十一年,即秦统一天下六年之后,命令土地私有者向官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官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租税。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土地私有权,从而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为了统一征收租税,秦王朝采取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政策。废除以往的各种货币,统一货币为两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制作圆形方孔。很多人给铜钱叫‘孔方兄’就是从这时的铜钱外形得来的。金币供皇帝赏赐之用,铜币主要作为流通媒介。废除以往的各种度量衡器具,以商鞅变法时确定的度量衡制度为标准,制作统一的标准器具,推行到全国各地,并且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度量衡器具符合法定标准。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军事措施

    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秦始皇统一中国,除兼并山东六国之外,还包括对周边地区的拓展。当时,匈奴作为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威胁着秦王朝北部边疆的安全。秦始皇二十九年,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准备反击匈奴。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集中优势兵力,穷追猛打,迅速收复了河南地,接着乘胜进军,又攻取了高阙、北假,在这里设置了九原郡。同时,秦朝廷迁移大批罪犯,来新设诸县屯戍。秦始皇三十六年,又下令迁移内地民众3万户,到北河、榆中地区定居。这一地区称作“新秦”。秦王朝大规模的移民实边,不仅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侵扰,而且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为了加强对匈奴的抵御,秦始皇三十四年,从全国征调大批民众和罪犯,配合戍边的军队,把以往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廷调集50万大军,派尉屠睢、任嚣、赵佗等人,分兵五路,征伐岭南地区。秦军进入南越之后,遭到越人顽强的抵抗,加上后勤补给困难,战事处于胶着状态。为了解决物资运输问题,秦始皇派监御史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之间的水道。秦军继续苦战,深入到西瓯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又征发尝逋亡人、赘婿和商人,投入到战争中去,终于平定了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后来,秦朝廷不断迁徙内地民众和罪犯,来到岭南地区驻守,从而加强了这里与内地的联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这种统一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中国历代的基本疆域,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我们广州就是秦朝时期纳入中国版图的。

    四法律制度

    秦始皇在位时期,根据秦王朝的实际需要,从以水德主运出发,把商鞅变法以来的各种律令加以补充、修订,构成一部比较完整的《秦律》,颁行于全国。但是秦朝的法律很残酷,什么割鼻子,面上刺字,五马分尸等刑法秦朝都有。

    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位时期,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实行了新的文化政策:

    一是统一文字,即废除六国原有的文字,把整齐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把简化的隶书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小篆是李斯以秦国通用的大篆作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形体匀圆、笔画简略的规范文字,隶书是程邈根据当时字体的演变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形体飘逸、书写简便的新型字体。秦王朝统一文字,作为一次全国的文字改革活动,有助于汉字系统的全面推广,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二是统一思想以法家思想治国。秦统一天下以后,适应历史发展的惯,选择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法家思想主要是商鞅、韩非的政治思想。商鞅认为,治理国家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治理国家的手段,是推行“农战”方略。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就能增加国家收入;增加国家收入,就能搞好军队建设;搞好军队建设,就能提高军事力量;提高军事力量,就能打赢对外战争;打赢对外战争,就能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就能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战争相互促进,使国家走向富强。秦始皇因为推崇法家思想,特别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出各种国家法令,在秦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各级官府必须贯彻执行法令,一般民众要跟官吏学习法令,最终把国家法令落到实处。

    三是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一群博士为他做寿。仆周青臣称颂秦始皇的功德,说天下平定之后,实行郡县制,使每个人都得到安乐,远离战争的祸害,而博士淳于越主张分封制,趁机劝秦始皇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朝廷的辅助,保障国家的长久安定。秦始皇让群臣讨论。秦始皇赞同李斯的建议除《秦纪》、有关医药、卜筮、农桑的书籍和博士收藏的《诗》、《书》、诸子著述外,销毁所有私人藏书;私人谈论《诗》、《书》者,一律处以死刑。秦始皇重用方士炼造仙丹,寻找奇药,始终得不到回报,一些方士、儒生私下散布不满言论,批评秦始皇的做法,加上侯生、卢生两人擅自逃跑,秦始皇闻讯大怒,就派御史严加查办。这些人相互告发,牵连出一大批方士、儒生。秦始皇亲自划定460人,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把他们坑杀于咸阳。这就是“焚书坑儒”事件。说道寻找仙药了,据说本人的神武天皇就是徐福,他们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到达的仙岛就是本,所以可以说我们是本人的祖宗。

    交通设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改善全国的交通状况,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驰道。其中有两条主干线: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和西方道。上郡道起自高陵,通往上郡;临晋道越过黄河,通往河东、上党等地;东方道经由函谷关,通往三川、河内等地;武关道经由武关,通往南阳、南郡等地;西方道经由今陇县,通往陇西。此外,有栈道越过秦岭,通往汉中地区;直道起自云阳,通往九原。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二十年,在开发岭南地区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运送军队和物资,秦始皇派监御史禄负责开凿灵渠,把湘江和漓江连接起来。灵渠作为一个古老的运河,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中原与岭南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在开发西南夷地区时,秦始皇派常调动民力,利用原有的道,修筑成通往滇地的“五尺道”。这样一来,秦朝廷颁布政令,就可以经过栈道、金牛道和五尺道,迅速送达西南夷地区,从而拉近了西南夷与内地的联系。

    总起来说,秦始皇的政治作为,连同秦王朝的诸多建树,实现了秋战国以来的历史转折,开启了秦汉以降的文明进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无论在生前还在死后,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有人说他是旷世暴君,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下》。;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这真是褒贬异趣,毁誉径庭。所以,现在必须从功过两方面,对于秦始皇做出客观的评价。

    先说秦始皇的功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成统一的大业,二是维护统一的建制。

    秦之所以能统一天下,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统一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各诸侯国实行中央集权制,为建立统一国家创造了条件;华夏族和周边各部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社会各阶层经受长期的战争,都希望得到和平与统一的局面;中国在完成区域统一之后,正朝着天下统一的目标迈进。

    其次,秦国历代君主的政治成就,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发展壮大,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秦穆公时期,以关中地区为根基,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秦国成为秋五霸之一;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厉行农战方略,使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秦昭襄王时期,依靠国家综合实力,实行远交近攻方略,四处攻城夺地,确立了对山东六国的优势。所以,诚如前贤所论,秦统一天下是秦国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不过在秦始皇手上得以实现,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直接完成了秦统一大业。秦王嬴政亲政期间,不仅善于用人,像李斯、王翦、尉缭、蒙恬等人作为当时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不遗余力地为统一效劳;而且善于改过,如郑国渠修成之后,暴露了郑国的谋,嬴政下令驱逐所有外来宾客,但得李斯的《谏逐客令》,马上收回成命,还提拔李斯为廷尉。又如对楚国的战争,因为误用李信遭致失败,就亲自请求王翦挂帅,并且根据王翦的意见,调动兵力和指挥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秦始皇与山东六国君主相比,确有许多过人之处。所以,无论怎么说,秦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秦始皇的一份功劳。

    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注重制度建设,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就创立了一完整的制度体系,即以**主义中央集权为特点的政治体制,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和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体制。这与同时代的征服者只注重武力征服,不重视制度建设相比较,明显地高出一筹。秦始皇创立的制度体系,虽然没能保证秦朝长治久安,但为中国历代王朝提供了政治框架。所谓“汉承秦制”,“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都说明中国历代王朝沿袭了秦朝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县级建制保存至今,是唯一不变的地方行政机构。现在的两广总督李鸿章总是说自己在裱糊破房子,这房子都盖好了二千年了,大梁都坏了,难以糊好。

    当然,秦始皇的一些举措,具有明显的两重。如修筑长城,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添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另一方面加强了秦朝的防御力量,保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又如修筑驰道、直道和栈道,一方面征调了大批军队、民工和罪犯,造成许多人命死伤,另一方面推进了各地的交通建设,有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各民族的融合。因此,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对于这些带有两重的举措,也不能完全加以否定。

    再论秦始皇的过错,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骄纵的生活作派,二是奢靡的丧葬排场。

    在现实生活中,秦始皇是一个极为骄纵的人。秦统一六国期间,秦始皇总是大兴土木,每当灭掉一个国家,都要按照该国宫的样式,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南边濒临渭水,雍门以东至泾水一带都是宫,宫之间有天桥、长廊互相连接。据记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史记秦始皇本纪》。,在咸阳周围200里内,还有270座宫观。特别是修建阿房宫,根据当时的设计,可以容纳10万人,其中前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可以坐上1万人。为了修建阿房宫,秦朝廷征调民工数十万人。这些人据说都是罪犯,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这个比例令人惊诧。这一庞大的宫群,又要大批美女来填充。秦始皇吞并六国,每当灭掉一个国家,都把该国的宫女掳掠到咸阳,安置在各个宫里。据记载,当时“**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后来,刘邦领兵攻取咸阳,宫中的美女仍有数千人。这说明秦始皇妻妾极多,是一位骄奢逸的皇帝。

    在死后安排上,秦始皇又是一个极尽奢靡的人,自从继任秦王之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经过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园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米。两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处,所占面积56.25平方千米。陵墓地宫作为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装修极其豪华,据说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陵兵马俑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始皇的各种举措中,“焚书坑儒”最为后人诟病。历代学者众口一词,无不斥责这一行为,更有诗人抒发感慨:“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这是一种无的历史嘲讽。不过,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把秦始皇与孔子相比较,认为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还作诗劝告他人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甚至有学者跟着论证,“焚书坑儒”有利于秦朝统一思想,因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是,历史事实不容质疑,“焚书”毁掉了数以千计的典籍,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文化浩劫;“坑儒”戕害了四百多人的生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暴行。无论从政策或策略上看,焚书坑儒都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失误。

    也许,历史存在的真实价值,就在于它被反复地解释。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或一个历史事件,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有关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不仅现在有着不同的看法,将来还会继续讨论下去,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