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草清在线阅读 - 第八百四十一章 狮虎党争:绝路前无尽的歪楼

第八百四十一章 狮虎党争:绝路前无尽的歪楼

    第八百四十一章

    狮虎党争:绝路前无尽的歪楼

    襄阳正被一股异样的气息裹着,既有灼热之气,也混着冰寒之意。这气息再传到东京,拂动朝野人心。.

    东院领袖段林栋在襄阳向各家报纸发表了措辞温和的声明,强调此时还是国哀期间,要求政事堂体察民意,安抚民心,同时法院也该循情理判案,大家一起努力,稳定一国。

    一般人读来就只觉得东院是在请愿而已,可懂政务的人却看得明白,这是东院在威胁政事堂,同时逼法院表态,先礼后兵,等着对方回应。

    新任湖北按察使杭世骏刚到襄阳,就被报纸的快笔问嘴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杭世骏的发言很简洁:“依法断案”。而后他坐镇襄阳法院,指挥襄阳巡按和谷城通判,照着规制温吞吞地走流程,一点也没置身风眼的自觉。

    东京,政事堂浸在一股郁气里,参加例会的阁臣们大多面色沉重。

    陈万策道:“西院还在吵,估计今日就能有结论,最次也是附和东院,要搞讼师入军国案。”

    薛雪摇头:“即便要变法,法不前溯,河西案和汪案还得照前例办,两院野心甚大,我担心的是另一桩事。”

    史贻直皱眉:“我最担心东院乃至民间都效仿汪瞎子,纷纷自投,到时法院都得退步。”

    陈万策有些烦躁:“陛下还在坐看风云么?”

    一边的范晋一直老神在在,听得这话,微微一笑:“陛下是在坐搅风云……”

    厅堂里沉默了好一阵,然后陈万策道:“我看……还是让谷城县撤了河西民人的满清密谍罪控告,让杭世骏拖住汪瞎子自投案,等陛下带着东西两院和咱们重定了律讼法之后,再判汪瞎子一案。”

    众人纷纷点头,都道只能如此了。陈万策之言已是认输,朝堂乃至整个官僚退一步。把军国案的刑律权让出去。在大家看来,眼下之势是皇帝推成的,那皇帝必然也是在敲打朝堂,乃至让两院进一步握住法权。

    自两院成立以来。不仅手握财税定夺权,还一步步争夺法权,旧朝官僚治政的格局早已一去不复返。但两院终究还是襄从和擎肘的角色,在刑民之事上,政事堂和地方官府依旧还将自身运转的条例流程当作法令,两院难以沾染。

    可英华一国大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两院分法权的力度越来越大。立国二十年来。被两院分掌,由此获得定夺国家和地方赋税的权力。西院借、、等法令,握住了金融、工商和外贸的法权。东院则借、等法令侵夺社会类法权。

    政事堂诸公自然都看得清这个趋势,而他们也无意逆此时势,可这股大潮到底该急还是该缓,就有不同看法。不管是出于自身立场,希望维护官府权柄,还是觉得进程太快。于国无益,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延缓这股大势,

    现在皇帝在段国师刚辞世的关头。就推动河西案和汪案,显然是想加快这股大势,陈万策和众人看清了这一点,因此陈万策提议政事堂领着官僚,以技术性的让步,换取两院与官府的和平。

    见众人都点头,连主管法判的史贻直都无异议,薛雪却朗声道:“不可!细务可以权谋周旋,国政规制岂容权谋敷衍?两院今日能挟民意夺法权,明日就能挟民意祸乱一国!我英华乃融万里之地。亿兆之民而成,国政也自有天道。官府治政,才能触悟此道。”

    他扫视众人,语调异常坚决:“即便官府要退,也要划下界线,定出规制!”

    不等众人揣摩透。陈万策就皱眉道:“怎能将此事当作战场,非决出胜负不可呢?到时事情怕更要升级,一发不可收拾,想必这也非陛下所愿。”

    薛雪冷哼:“陛下若是只意在安宁,最初就该说话,平息此事,可到现在还不出声,怕就是要让两院和官府决出个胜负,至少定下名分。既是如此,我们政事堂就该领着官府,循制全力而为,不能再以权谋拖延!”

    陈万策微微变色,却是遗憾地笑道:“生白啊,大变在即,你还念着地方小利……”

    之前因河西案,薛陈两派暂时联手,结官府为一体共抗民人。而现在汪瞎子出奇招,带动两院扑入,皇帝又坐山观虎斗,似乎还是推着两院继续拿到法权的谋划。原本的默契打破了,两人又生了分歧。在陈万策看来,薛雪的坚持,怕还是要护住原来的利。

    薛雪不作辩解,也是遗憾地一笑。

    正说到这,政事堂西院参事进来了,递上一份文书,长叹道:“国无宁日矣!”

    在众人诧异加期待的目光中,薛雪翻开文书,脸色连变,最终恨恨地道:“欲壑难填!”

    文书挨个传给阁臣们,每过一人,或是怒哼,或是抽凉气,不多时,政事堂就充斥着一股难言的愤懑之气,连范晋也苦笑着摇头。

    这文书是西院刚通过的谏议案,题目为“请立院事身权案”。

    说的是什么呢,就一件事:院事功名,西院希望两院院事享有特殊待遇,在没革掉院事身份之前,不得刑拘审讯,不得被控以若干罪名。而革院事身份的权力么,自在两院手里,哦,肯定还有皇帝。

    西院的理由也很充分,不如此就不能执正而言,为民请命,不如此就要受官僚威逼利诱,成为官府的附庸。

    本朝自学院举人以上就有超于平民的待遇,例如刑拘审讯前还得知会学院革除学籍,或者是都察院革除官籍。举人还享有学金,官员还有散官贴职爵金等照顾,但跟旧朝相比,这些待遇已说不上太明显的特权,更不可能免于某些罪名。

    现在西院借汪瞎子案,居然作起了这么一篇大文章,想要把院事的地位抬到官僚之上,难怪阁臣们怒气满怀,视这些院事为妄图复辟的反动派。

    西院胆子陡然这么大。不仅是有汪瞎子这个由头,或许还有皇帝稳坐钓鱼台,因此壮胆一试的缘故,

    众人议论纷纷。怒气还未消解,东院参事又带着东院的消息来了,说西院这一案在东院也获得了普遍认同,正在启动立案流程。

    事情严重了……严重到几乎只比一国分崩离析差一线的地步。

    原本两院已握住了税权,以统掌国税和地方税的增减,这一权就让两院在法理上比官府还要高一级。如果把英华比作一间公司,两院就是司董。官府就是执事或者掌柜。

    只是这法理还不是国中人人都明白都接受的大义,英华毕竟是一个国家,不是简单的公司,赋税怎么收,国政怎么运转,民心中的公道怎么衡平,这都只能靠官府来办或者监督着办,而且一国科举大盛。有才之人都有心跻身官僚,治国安邦,因此官府仍然比两院在权位上高一级。而且还是栋梁之位。

    多年来,两院推选远不如科举热闹,就知二者轻重之分。一般人更还把两院当作官府的一部分,视院事为御史一类的官老爷。

    现在两院要夺这大义了,薛雪拍案道:“这就是决战!是看两院在官府之上,还是官府在两院之上,这一战就要定出个名分!”

    范晋有了更新的体悟:“是啊,到底是选出来的在上,还是考出来的在上。”

    两院是推选出来的,官僚是科考出来的。现在两院开始明目张胆地要自居庙堂,这当然是决战了。

    可再深想,阁臣们几乎冷汗淋漓,难道这才是皇帝的谋划?这才是皇帝希望凝下的万世经制?如果真是这样,这政事堂,这内阁。乃至官府,就是仆从之位而已,有才有志之人,都要奔两院去了。

    邬亚罗冷哼道:“不管是怎么上来的,如果当自己是旧时的官老爷,陛下若还是当年的四哥儿,可绝不会同意!”

    史贻直长叹:“事情怎会走到如今这地步……”

    最初只是武西直道事引发的官僚党争,接着被河西惨案升级到官府与民人之争,再由汪瞎子歪楼,东院介入,成为法权之争。现在西院更一下把事情扯到两院和官府的地位名分之争,一路歪楼下来,英华权力架构,也就是所谓“庙堂”这座高台,一条深深裂缝从底一路上拔,直延到还没盖好的顶层。

    楼之所以能歪能裂,自然是根基还没融在一起,上层没有建好。

    圣道十九年十一月月底,相关事件和官府与两院的态度通过报纸广传朝野,一国人心似乎都乱了,诸多争论混在一起,各争各的,舆论已是沸锅之势。

    东京和南京天坛,乃至各省府城中广场空地和街道,人流攒动,旗招如海。

    “县地归县!府地归府!”

    “长城岂能分段,运河怎容截流?”

    这是目光还盯在武西直道事上的人,薛陈两派的党争也扩散到了民间。

    “不容官府一手遮天,陷害民人!”

    这是关注河西惨案,就关心正义是否伸张的人。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卖国贼只在官府!”

    这是声援汪士慎,不愿民人再被官府肆意欺凌的人。

    “票中自有黄金屋,票中自有颜如玉……”

    “一时得选,鸡犬升天,官上之官,东林重现……”

    这是热心仕途,讽刺西院企图夺官僚之位的人。

    “贤者是选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

    这是不满科举造就的官僚治国,觉得推选才合民意的人。

    时至十二月,“十九年国争”让国人如无头苍蝇,舆论如无根飘萍。

    “国家危矣……道统沦丧,大义涣散,天道飘渺,天道不仁,今日方知,可知悔否?路绝矣!”

    报上,那位“国无宁日艾尹真”喷得七窍生烟,直言这大英的路子走绝了。

    可惜,没人愿意再回老路上了,朝野都硬着头皮继续朝前走,一面期盼车到山前必有路,一面期盼已启程去西安的皇帝劈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