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唐朝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不可直中取,便于曲中求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不可直中取,便于曲中求

    早在武三思被前废太子屠戮之前,韦后便已开始了布置。而在去年李重俊动的那次宫变之后,尽收武氏势力并大规模重用韦族把持朝政的韦后动作越的加快,因是如此,房内众人早知韦后有心要走其婆婆则天武皇的旧路,然而知道归知道,但当刘幽求斩钉截铁的说到韦后动之期不会过明年时,除了唐成之外,房内众人还是忍不住心中悚然一惊。

    这眼瞅着今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数岁以来紫薇晦暗,国运不彰,国乱起而妖孽生啊”,李隆基这句沉重的叹息开了个头儿,引得因刘幽求那句话而沉寂下来的正屋内叹声一片。李唐这些年的确是太不顺了,就不说先皇后改周代唐,大肆杀戮皇家宗室之事。单说昔张柬之等“五王高龄的武则天病重时动宫变重定乾坤才几年,皇家便又出了一个同样野心勃勃的韦皇后。

    去年废太子李重俊宫变的震dàng)波还未完全散尽,眼瞅着就又有一场新的宫变已在酝酿之中,韦后的这次宫变若成,还未从前朝杀戮中恢复元气的李唐宗室必将面临新的灭顶之灾。势如此,在当今皇帝已尽被韦后掌握,朝政尽为武、韦二党控制的况下,若想再定乾坤避免宗室悲剧重演,应对宫变的唯一方法只能是另一场血淋淋的宫变。

    张柬之宫变、李重俊宫变、山雨来的韦后宫变,再到此后针对这次宫变的宫变宫变,还是宫变,长安城龙原上金碧辉煌的大明宫已经全然笼罩在一片血雾之中,难倒大唐真就到了唯有通过流血才能完成政权更迭的地步高祖、太宗一手缔造起地这个王朝还能经受几次宫变的冲击

    “然则。国乱见忠臣,板dàng)识人心”,正是在这一片低沉的叹息声中。坐榻上李隆基转换话音地朗笑声传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生于斯时斯世。我辈正当其时”。

    这话也普通,但在气氛一片低迷地房中由英气勃勃的李隆基昂扬说出时,却莫名有了一股鼓动人心地力量。

    这种感觉说不清楚,但的确是有些人天生就能调动别人绪的,譬如眼前的李隆基。

    随后的会议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才结束。在这段时间里,众人会议出地最大成果就是让李隆基不再返回封地临淄。而是留在长安应变。但具体到该如何应变,怎样应变时,这次会议的成果实在是太过寥寥。

    也就是在这旁听众人会议地过程中,唐成实实在在了解了李隆基的窘境。说起来,这位临淄郡王三下除了豪壮志的决心充裕些以外,应变所必须的实力几乎是一无所有。

    现在的他内无大臣投靠,聚集在边的刘幽求等人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官儿;外无军队可做仗持,今天虽然来了几个武将,却不过都是万骑军中的中等武官而已;至于宫变所必须的宫中太监内应,更是连个人影儿都看不见。

    虽然是出安国相王府。但李隆基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及武将们而言。庶三子出地李隆基距离朝政中心实在是太远,投靠地价值也实在是太小了。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听了一圈儿,唐成才总算明白过来。要说起来,如今李隆基唯一能拿得出手地实力还就是在扬州的那帮子胡商,虽说当初收纳这些胡商时用的是安国相王的名号,但不管手段如何,正是因为有了这帮子胡商才使得李隆基有了一份稳定的财源。

    除此之外,眼下的李隆基在实力上实在是乏善可陈。

    这一个时辰听下来,唐成心里真是冰凉冰凉的。不可直中取,便于曲中求,此番他兴致勃勃的跑过来,原就是存着心思想借助李隆基的实力来走通太平公主的门子,孰料来了之后才现

    手头正紧的时候想着有一个百万富翁可以帮忙一把,而且貌似自己跟那个百万富翁还有着不错的交,于失望中见希望,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惊喜;然而,当你真正找到那百万富翁门子上时,才突然现他其实是个顶着富翁头衔儿的穷鬼,这种感觉

    现在的唐成就是这种感觉,他娘的,上当了,他是彻彻底底上了历史书的当了。此前在扬州费尽心机搭上的李隆基直到现在竟然都还是个穷光蛋。

    指望着借由李隆基搭上太平公主然后再弄个进士额度,看来,至少在当下,是彻底没戏了。明白到这一点,唐成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原本从道城出时还觉得探囊取物一般的科举考试竟然就此风云突变的可望而不可及了,人生啊还真他妈跟坐过山车一样,时时充满了惊喜。

    “阿成,你说什么”,坐在唐成边的张亮听不清楚唐成的嘟囔,侧过来问道。

    “我说世事离奇,常常出人意表”。

    “是啊,谁能想到韦后动手竟然这么快,陛下又会对她如此放纵”,沉重的叹息仅仅是片刻的事,张亮的精神随即便又昂扬起来,“不过生于此世此时,我辈正当其时,阿成,没准儿你我终有一也能绘图凌烟阁上,立他个万世不朽的功业”。

    “绘图凌烟阁又能怎的这他娘可是宫变哪,深险不可测,死几十百把个人就跟毛毛雨一样的宫变”,看着一脸慷慨奋状的张亮,唐成心底的这句话终究还是没说出来。

    人跟人差距大,不同时代人的想法差距更是大

    正在这时,听得屋里一片胡凳声响的张亮扯了扯唐成的衣服,“会议完了,阿成你等等。三公子稍后要见你”。

    不一会儿的功夫,屋中人皆已星散而出,将众人送走地李隆基转回来走到门口。笑着招了招手道“走吧。书房说话”。

    李隆基的书房很宽大,书册井然。檀香袅袅,但这间书房里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这些,而是那张悬挂于正壁上地牛角硬胎长弓,这弓颜色黝黑,一看就是有年头地物事了。

    见唐离注目在长弓上。先自在书案后坐下来的李隆基绍介了一句道“这是先曾祖太宗皇帝平定西突厥祸乱时所用之圣物”。

    “好弓”,唐成赞了一声后。目光顺弓而上,随即看到地便是那幅龙飞凤舞的狂草条幅

    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草书酣畅淋落,用这样的字来书写这样的一句诗,实在是再传神不过了。对于唐成来说,苦练书法已久的他实已能欣赏出此字地神韵所在。

    静静的看了一会儿后,唐成终究还是忍不住地击节赞道“兴无端,笔断意连,好字”。“自褚河南之后,张癫实已是书家第一国手,就为这条幅费了我一瓮上好的剑南酿。焉能不好”。在书房中随意坐下的李隆基边饶有兴趣的看着唐成,边随口笑着道“也唯有张癫的书法才配得上这七个字”。

    “噢”。

    见唐成扭过头来。李隆基伸手指了指书案一侧的胡凳,口中却是没停,“本王早有意要在书房中悬一条幅以自勉,但多年以来却始终未能选得中意的诗句,便偶有心动也多被他人用的熟烂,本王不屑为之,直到去岁张亮从扬州带回这句话后,方才夙愿得偿”。

    言至此处,原本随意而坐的李隆基猛然坐直了子,以前倾的威压之势定睛紧盯着唐成道“唐成,去岁在扬州时你为什么要那般做”。

    对于李隆基这一问唐成早有准备,毕竟两人此前素不相识,而他却在扬州一事上却义无反顾地倾向了李隆基,今两人终于见面,李三郎若是不问那才叫奇怪了。

    “我生于山南东道金州郧溪县乡下地一个世代务农之家,家中既贫且病,仅仅两年多以前,我最大的想法还是希望能在村学中念几年课业,异能在县城中谋一份大先生地职差以奉养父母”,说起穿越之初的旧事时,唐成脸上有了一份从心底流出的纯净笑容,“然则世事离奇,自张大人接任郧溪县令之后,我的境遇便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从村学到了县学,随后又在县衙中谋得了一份职差,至于此后由县到州,再到观察使衙门,归根结底,我这人生际遇的变化实是由张县令而来”。

    随着唐成云淡风轻般的讲述,李隆基慢慢的放松了姿势,尤其是在听到唐成说其昔的最大想法竟然是在县城里谋一份大先生的职差时,他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的莞尔而笑,便是这一笑之间,他那刚刚因子前俯而起的气势已是dàng)然无存,书房中的气氛也随之变的轻松起来。

    “所以,我对张县令深怀感激,而其对我的影响也极大”,浑然没有在意李隆基的变化,唐成依旧在用淡淡的语调回忆道“还记得初见张县令的那夜晚,我有幸随老师陪张大人赏月,其间,因弈棋说到京城人物时,对别人也还罢了,唯提到一人时,张县令却是激赏之色形诸言表,并推其为皇族后辈第一。郡王下,你可知张县令说的是谁”。

    迎着唐成的眼神,李隆基于不自知之间将刚刚放松下来的腰又重新了起来,脸上也敛了笑容而多出几分矜持,“谁”。

    看到他这样子,唐成心底悄然一笑,如今的李隆基虽然因风华正茂而显得锐气bī)人,但同样因为年龄的缘故,他的阅历及心都还远远没有修炼到家,在听到赞扬的好话时,越是想极力掩饰反倒越露了形迹。

    “让张县令称赏不已的便是郡王下”。唐成的脸色没有半点变化,说好话夸一个人也是需要技巧的,而此刻的唐成就在实践这个技巧,“这是我第一次听闻下之名,但因此话是出自于我有大恩地张县令之口。是以记忆实深,此后又听说了郡王下八岁时怒斥武氏弄臣的壮举,先皇后亲口赞许为吾家千里驹的佳话等等。我虽未曾见过下其人。但实已是闻名神交已久。由是,在扬州时。在面临张亮与薛东地抉择时,我便自然地找上了张兄”。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之后,唐成顿了顿看着李隆基微微一笑道“今亲眼见过郡王下后,我愈确信当扬州的选择,没有错”。言至最后时,沉稳收了笑容地唐成脸色端肃。“没有错”三字直被他说的一字一顿,斩钉截铁。

    被唐成变化的语气所激,李隆基的脸色也显得郑重起来,听完之后他没有说话,只是一双眼睛紧盯着唐成。

    在李隆基灼灼的注视中,唐成地脸色乃至眼神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良久之后,子后仰过去地李隆基哈哈一笑,抚掌赞道生我材必有用的唐成果然没让我失望”。

    笑过之后。李隆基起亲自斟出了两盏茶水。递给唐成的同时蓦然道“适才正房中会议之事你以为如何”。

    闻言,正接着茶水的唐成手上抖了抖。这一刻,他知道李隆基是真正的从心里接纳了他。

    此时书房独对,唐成看着眼前的李隆基,只觉他再也没有了适才初见时的那股光芒。这种感觉还真是奇怪,就在这短短的个多时辰里,看待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也许是因为明了了李隆基底细的缘故,也许是因为经过这一个多时辰地相处后,使他印象中地李隆基终于从泛黄的历史书中走出来变成了一个大活人地缘故具体是什么原因唐成自己也不清楚。

    他唯一明白的就是,当他放下手中轻呷了一口的茶盏时,对面的李隆基在他眼里再也没有了初见时的光芒,这也不过就是个份尊贵些的普通人而已。

    李隆基没有问他“张县令”是谁,这一点颇让唐成欣赏,跟一个不计较于细枝末节的人交谈的确是一件很快意的事。

    因为李隆基的直接,也因为心态的变化,放下茶盏的唐成再没了初见时的心理震动,心态恢复正常的他说起话来也尽然是往的直接,“我完全赞同刘幽求大人所言,韦后动手之定然拖不过明年。下所言应变,但恕某愚笨,实在想不出除了动另一场宫变之外,下还有什么别的应变方法”。

    刚才刘幽求等人在正房中会议了个多时辰,说来说去的都是应变,虽然他们早有了宫变的觉悟和心理准备,却没有一个人直接的说出这两个字来。宫变等同谋反,而谋反可是大唐律疏中写的明明白白的“十大逆”之罪,对于那些从小接受着忠君教育的读书人来说,这样直接的话还真是说不出口。

    因此,当李隆基听到唐成口中毫无掩饰的蹦出这两个字时,子猛然一震,“宫变”。

    变。对于敌人,你若不打,她就永远也不会倒”,言至此处,唐成抬头看了看墙壁上悬着的那张牛角硬弓,“下若想有为于朝政,有为于天下,再现先太宗皇帝的盛世伟业,则这应变之法就唯有宫变一途”。

    唐成的话慷慨有力,听来甚是蛊惑人心,静静而听的李隆基没有说话,只是他的眼睛已于无声之中同样的转向了墙壁上的那张牛角硬弓。

    见状,唐成嘴角悄然露出了一丝笑容,“将帅不明则三军不稳,下确立了应变的根本法门之后,其余种种准备但往宫变处使力就是。先太宗皇帝有言读史可以鉴今。纵观史书,任何成功的宫变都离不得三样支持。大臣,兵马,宦官”。

    “兵马的作用自不用说;宦官却是知晓宫中细故必不可少之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这一节上也不用多说;至于文臣,宫变初起时或者无用,但宫变之后若要迅平定局势并达成目标,却是少他们不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唐成收住了话头,停了片刻后轻声道“却不知这三样下具备哪些”。

    “本王自成年之后便长住临淄封地”,转过头来只说了这半句后,李隆基便废然一叹“尔之所言三物某一样也无”。

    李隆基废然而叹,唐成也不说话,书房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片刻之后,李隆基眼中神采蓦然一亮,“唐成你既然想的这般通透,必定也已有了解决之法”。

    “下经营的时间太短,而今宫城局势又是时不我待,当下再做水磨功夫已经来不及了。不过我却可以给下推荐一个人,若是能与之结盟,则此三样便可瞬间兼而备之”。

    李隆基的问话短促而有力,“谁”。

    “就是下的姑母,太平公主”,仅此一句之后唐成便没有再说,也无需再说。自先皇后朝便开始着意经营,并在前次张柬之兵变后孤说服则天皇后亲颁诏旨传位于当今,太平公主的潜势力之大,及对朝局的影响力之大实已如其封号一般,足可“镇国”,若说当今天下还有谁能与布置将成的韦后相抗的话,除了太平公主之外实不做第二人想。

    以此时李隆基的微弱实力,若想宫变成事,除与太平公主结盟之外,也实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话说到这里时,李隆基终于坐不住了,“姑母”,起负手绕室而行的他将这两个字喃喃自语了好几遍后,定住子突然张口问道“以姑母势力之大,又何需与本王结盟便是要结盟,你怎知姑母便会选择本

    “下是关心则乱,此次宫变是为针对韦后,同为女,宫变之中公主下还能亲上阵不成便是公主能做得出来,又如何令天下人心服这就少不得需要一个宗室子弟以为配合。至于说到为什么会选择郡王下”,唐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后,微微一笑道“宫变若是成了自然是好,但若是不成可就是逃不掉的十大逆之罪,经过去岁前太zigong变失败之事,又是在当今韦后气焰高张之时,以郡王下看来,方今宗室子弟中可还有谁能有下一般的胆识与心志”。

    “势大难制”。

    李隆基刚说了个开头,唐成已闻弦歌而知雅意,径直接过话头道“公主下势力越大,便于一件事上越是执迷,而此事足以一解下之担忧”。

    “什么事”。

    “天下大势”,唐成幽幽一叹,“以先皇后之天纵奇才,经三十年准备登基为帝之后尤要临老遭变,遑论她人而经由先皇后之事,我大唐实已容不得第二个女皇帝了,公主下执迷看不透的就是这个大势”。

    闻言,久久无语的李隆基停住了脚下原本越走越快的踱步,比之刚才的废然而叹,此刻的他脸上重又显现出那特有的神采来。

    见他如此,唐成也露出了一个笑容,他知道他这番话说进了李隆基的心里。是啊,他所说的本就是历史中李隆基所做的,又怎能不满意而让他自己满意的是,只要两家顺利结盟,今天表现如此完美的他再经由李隆基向太平公主要一个进士科额度,还会难吗

    不可直中取,便于曲中求。公私兼顾,正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