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盛世古玩商在线阅读 - 第145章:决赛(四)折扇

第145章:决赛(四)折扇

    “首先说这把折扇的做工很好,扇骨都是象牙雕刻而成,而且每一支扇骨上都有精美的纹饰。先不说扇面,单这扇骨就堪称象牙雕刻中的精品。折扇又叫纸扇、掐扇、聚头扇、聚骨扇等等,除了扇骨,扇面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扇面一般有两种材料制作,韧纸或者绫绢。我们看到这这把折扇扇面是韧纸的,也正因为是韧纸,才更容易在上面题诗作画,折扇的文化价值才得以体现。”老王一改前几天直入主题一针见血的风格,未入主题之前先打了一手太极,介绍了一下折扇的基本知识。当然他这番介绍是给台下的观众听的,那些评委自然早已了解这些肤浅的古玩知识。

    台下一片安静,大家都在静静听着老王婉婉道来。所有人都知道,等介绍完这些基本的知识,就该着是发力的时候了,这位不起眼的中年人指不定会道出什么惊人秘密呢。

    老王继续往下说:“关于折扇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从11世纪的时候由RB传到高丽,再由高丽传到中国;还有一种说法,说折扇发源于中国,并非来自东瀛外邦,乐府诗集中就有:‘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佛华妆,窈窕登高台’的诗句。诗句里德叠扇就是指折扇。叠,自然就是重叠、折叠的意思。具体到今天这把折扇呢,我刚才已经仔细看过,是一把非常了不起的扇子,上面除了有清代著名画家郎世宁的亲笔画之外,还有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收藏印,另外还有清末著名将领曾国藩、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收藏印,传承有序大有来头。公正的说这把扇子的确不错,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出本身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或者说这把天价的折扇天生就不是用来使用的,而是用来收藏的。不过呢,经过我刚才的观察,这把天价折扇还是有一些小瑕疵的。”

    老王说到这里才算进入正题,他一说到瑕疵,接下来估计就是要挑这把折扇的毛病了。台下观众和评委交头接耳,不知道这位前几天红极一时的老王今天还会有什么惊人的鉴定。这把折扇不知不觉被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老王对台下的sao动置之不理,依然自顾自说道:“我们先看这把折扇的扇骨,它是由十三根象牙雕刻而成,而且每一根扇骨上都刻满花纹,给整个扇子增添了生动的一笔。现在问题就出在这十三根扇骨和扇骨上的雕刻上面。象牙制品年代久了以后会出现变色,表面开始泛黄,再由淡黄变成姜黄、深黄,并且随着年代的增长象牙制品的表面还会出现细微的裂纹,我们把这种裂纹叫雀丝,年代愈久雀丝愈多、愈密、愈深。我们仔细观察这十三根象牙扇骨的话,会发现其中十二根扇骨的颜色和雀丝基本一致,唯独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颜色略浅,雀丝也略少。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十三根扇骨不是一整套,或者说不是一次性制作出来的,左边倒数第二根应该是在原配的那根毁坏之后再后配上去的。我们再看扇骨上面的纹饰,浑厚质朴、构图饱满,而且线条刚劲有力,这是典型的明代雕刻纹饰的特征,而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虽然图案跟其它扇骨一样,但是雕刻技法差异明显,线条刚劲有力的一面没有显现出来,这进一步证明了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属于后配。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把折扇的扇骨不是清代郎世宁作画时才制作的,应该是早在明代的时候这些扇骨就已经制作成了,当时可能配有另一张扇面,后来扇面损坏,才和郎世宁的扇面组成一把新的折扇。明英宗据说特别喜欢折扇,并把折扇当成了随身携带的装饰品,受他的影响,明代才掀起了一股佩戴折扇的热潮,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于是电视里乾隆爷下江南时手里总少不了一把折扇。所以这十二根扇骨源自明代是有历史依据的,而且扇骨上的雕工也明显是明代的风格。唯独左边倒数第二根扇骨不是,看它的颜色和雀丝的细密程度,应该是民国年间后配上去的,这样一来,这把扇子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其收藏价值也要打一些折扣。至于扇面吗,没的说,无论是郎世宁的绘画,还是几个收藏印章都是真的,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收藏印,故宫博物院有档案和物证,和原印章一般不二,绝对是实实在在的真品。”

    老王刚刚说完,台下霎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高人就是高人,不服不行,同样地一样东西,别人看的是扇面,是郎世宁不朽的作品,是几个不同寻常的收藏印,而高手在意的地方则是扇面之外的扇骨,并能从看似基本一致的十三根扇骨中发现略微有区别的一根。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能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能在细微中发现差异。

    伍子和老吴远远地对望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的得意,老王的话等于直接将这把折扇打进了十八层地狱,基本上失去竞争第一的能力。看来千里迢迢把老王从ZJ请来真是请对了,这人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心机深重,对于古玩的见解更是博大精深。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用在老王身上再合适不过。

    掌声过后,主持人又出面稳定了一下局面,鉴宝继续进行。这次发言的是走马灯的主人,伍子先前见过的那位白白净净的戴着一副眼镜的中年人。他“攻击”的对象是雍正寿桃粉彩大碗。这位中年人开门见山指出一点:瓷器上的寿桃在雍正和乾隆年间是有规矩的,雍正年间的瓷器寿桃是八个,乾隆年间的瓷器上寿桃都是九个,这就是所谓的“雍八乾九”。这只雍正粉彩寿桃大碗,寿桃的个数是九个,仅这一点就说明这件瓷器有问题,因为它违反了时代留下的印记和规律。

    走马灯主人的发言引起了在场不少观众的共鸣,来观看这次决赛大会的观众几乎都是业余的收藏爱好者,对于古玩的鉴定知识多少也懂一些皮毛。“雍八乾九”这样的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不少观众还是了解的。决赛场地上出现了这么一件意外的瓷器,自然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是赝品蒙混过关到了决赛,还是真品打破了常规?

    粉彩寿桃大碗的主人是一位少妇,她也是决赛场上十八个人当中唯一的两个女性之一,另外一个女性是犀角杯的主人。这位少妇约莫三十四五岁,长相一般,不过穿着非常考究,皮肤保养的也非常好,一看就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太太。这位少妇见有人奔着她的粉彩大碗来了,赶紧出言解释:“我这只大碗是雍正朝的,但是它也确确实实是九个桃子,台下各位评委老师都鉴定过了,绝对是雍正年间的瓷器。只能说我这件寿桃大碗打破了常规,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的认识。”

    主持人见少妇发言,也跟着解释几句:“的确是这样,这件粉彩寿桃大碗各位评委已经进行了仔细地鉴定,确实是雍正朝官窑的精品。这只大碗可以说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雍乾两代寿桃瓷器的认识,是具有开创性的一件精品瓷器。SH市博物馆也有一件样式相同的粉彩寿桃大碗,其价值已经过亿。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粉彩大碗样式和品相都不输于博物馆陈列的那件,拿到拍卖行的话拍价过亿一点都不奇怪。”

    主持人的话犹如一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观众席一片沸腾。这只大碗的存在不仅打破了“雍八乾九”的传统,而且其本身的价值也令人咋舌,刚才还不被人所重视的粉彩大碗转眼间成了夺取冠军的大热门。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收藏价值,这件大碗都有夺取第一的实力。

    伍子在旁边暗暗好笑,他怀疑这是一出双簧。走马灯的主人这小子很可能是个托,名义上实在挑粉彩大碗的毛病,实际上是在给它表现的机会。主持人的解释则把粉彩大碗推向了高潮,这只原来不起眼的大碗一下子从角落里走向受人瞩目的位置。这出双簧演得还真不错,竟然把主持人也给利用了进去,可以预见这个粉彩大碗的主人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区区一个斗宝大会,不知溶进了多少权术,溶进了多少勾心斗角。

    粉彩大碗这一段翻过去,又有几个藏友陆续发言,不过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远没有前几个人的发言精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主持人宣布大会暂时停止,中午休息两个小时,然后继续进行。台下观众和评委相继离场,伍子和老吴还有老王也跟着其他参赛者一起离开前台。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在附近的一家饭店预备好了午饭,参赛者可以前去免费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