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重生隋末定江山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七章 科举(四)

第九十七章 科举(四)

    在和裴侍郎寒暄几句之后,房玄龄拱手说道:“裴侍郎,房某有事先告辞了。”

    “大人请便。”裴仁基赶紧回礼道:“大人之事要紧,下官就不打扰了。”

    “告辞。”房玄龄点了点头,就在四名卫士的护卫下,离开了雍王府。

    “哼,大都督对他倒是好啊,居然派了四名琅琊卫护卫左右,此人年纪轻轻,官位居然排在父亲之上,父亲对大都督如此维护,还将青儿嫁给他了,居然也没得到尚书左仆射的职位。”裴仁基等房玄龄走远之后,不满的说道。

    “世伯,此人如此受大都督信任啊?”裴景小心翼翼的说道。

    “哼,我裴氏有父亲在,还有青儿在,何惧他一个房玄龄,他房氏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翻不起什么浪来,这次科举有房玄龄在,恐怕世家子弟是捞不着什么好处了,就看萧老夫子了。”裴仁基皱了皱眉头说道。

    “那大都督这次科举的意图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多一些寒门子弟,让其制衡关陇世家和关东世家罢了,如今我们到不担心这些寒门,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不能构成威胁,最担心的应该是关陇世家了,这些人是挡不住大都督的了,所以他们想抵制关东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想左右朝政,可是他们也不相信,大都督是何许人,也是他们能算计的了的?”裴仁基淡淡的说道,这些都是裴矩跟他说的,说到底裴氏也是世家,是关东的一员,也需要保证世家的地位不被动摇。

    “世伯所言甚是,大都督必定会倚重裴家的,倚重关东世家的。”裴景在一边恭敬的说道。

    “那是自然,记住,等会见到大都督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千万不要提到夫人。”裴仁基又叮嘱道:“大都督不喜欢我们裴氏老拿着夫人说话的。”

    “景记下了。”裴景虽然心中好奇,但是却很识相的没有问多少,二是紧跟着裴仁基身后,朝不远处的王平处走去。

    。。。。。。。。。。。。。。。。。。。

    “臣裴仁基拜见大都督。”裴仁基虽然在房玄龄面前保持这自己的身份尊严,但是在王平面前却是不敢,虽然他也算自己的小一辈,还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臣裴景拜见大都督。”不用于裴仁基,裴景虽然也是裴氏之人,但是到底没有官位在身的,却是跪了下来。

    “裴景?”见裴仁基领着一个裴氏子弟前来,王平皱了眉头,难道这人要参加科举,来我这里走关系的。

    “殿下,此子见识不凡,博览群书,在族中很有才名,也是大都督夫人的族兄,听闻大都督招贤纳士,故而前来相投。”裴仁基赶紧解释道。

    “既然是裴氏子弟,又是夫人的族兄,起来说话。”

    “谢大都督。”裴景不敢怠慢,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

    王平扫了一眼裴仁基,就猜到了他们的来意,裴矩这个老狐狸,想要给裴氏要官,自己不亲自来,让他儿子来,以免落人口实,“本都督给你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去参加科举,能不能考中我不知道,若是考不中,只能以后再分封了,一条路是,不参加科举,随便选上一个县去治理,你任选一样吧。”王平恨这些世家前来要官的,但是自己现在却不得不给他们面子。

    “这个大都督,臣以为这科举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用来招揽天下读书人的人心而已。其实这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是出自世家之中。殿下何不在依照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这样不但能得到上等的人才,还能节省了好多时间。”崔仁师奏道:“那些泥腿子出身的人,哪里有多少真正的大才。更何况,这次殿下这次科举考试,前来报名的多是关陇人士,这一旦让关陇世家子弟充斥了朝堂,大都督又如何能安心治理天下呢?”

    “好了。”王平也不等裴仁基将话说完,就打断了说道:“裴景就去护县做一任知县吧,待三年考察期满,就可以做一个上县的知县了,不出六年,就可以出任一州刺史了。”

    “臣多谢大都督厚爱,臣必定恪尽职守,为大都督效命。”裴景赶紧拜了下来,官位虽然小,但是有王平的保证,六年就任刺史,恐怕就算其他的世家子弟也做不到这一步,这也是裴氏的特殊地位给他的,他已经很满足了。

    。。。。。。。。。。。。。。。。。。。。

    考场门口,二万余名士子排出二十队长长的队伍,考官简单地核对一下考牒,便放士子进大营,快速而有序,仅半个时辰,二万余名考生便陆陆续续进场了。

    一名长得方面大耳的年轻士子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他很满意,是一张双人木榻,但只坐他一人,他坐了下来,小桌上放有笔墨砚台和浆糊,这名士子却意外地发现桌上多了一张纸条。

    他拾起纸条,上面印刷了一段文字,意思是除了录取两百名最优秀者直接为官外,另外还要准备再择优录取千人就读文学馆,无论是望族还是寒门皆可就读,免费食宿,同时朝廷每月另补贴五斗米和四吊钱用以养家,下面盖了一个红章,印有‘大隋大都督王’六个大字。

    这名士子万分惊讶。抬头向四周望去,他发现所有的考生都得到了一张同样的纸条,都一样地惊讶不已。

    这时,帐门口监考官对众士子解释道:“这张纸条是征求每个人的意愿,愿意就读国子学文学馆者,可以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和考卷一起上交,不愿意就读者。则把纸条带走或者烧掉便可。不用上交,不过我奉劝大家考虑清楚,洛阳斗米八千钱。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

    这名士子极为聪明,他立刻意识到这其实是西隋在储备人才,为以后夺取天下而做准备。他心中很是激动,不管自己能不能考中,至少又多了一条后路,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考进前一千名肯定没有问题。

    他立刻提起笔在纸条下面端端正正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孙伏伽。

    随着三声悠长的钟响,科举考试开始了,所有的考生都在奋笔疾书,考试和当初的北地郡郡考一样,考三场:贴经、策论和做诗。连考两天,第一天考贴经和做诗,第二天考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