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汉末三国志在线阅读 - 第093章 三十年之数

第093章 三十年之数

    “三十年”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相当敏感的数字。不仅汉末这个时间段基本就是三十年左右(189-220),从曹cao之死到高平陵政变(220-249),从刘备之死到费祎被刺杀(223-253),从诸葛亮去世到蜀汉灭亡(234-264),从曹睿去世到晋代魏(239-266),从孙权死后到孙吴灭亡(252-280),基本都是相隔三十年左右。

    可以看出来魏蜀吴三国在一国之主或者真正的掌控者去世后,对于国家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那么这些掌权者对于自己国家日后的衰落或者灭亡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呢?

    【曹cao到高平陵】

    历史上曹cao没有建立魏朝,却是实际上的奠基者,他的儿子曹丕完全在曹cao的基础上才得以改朝换代,魏国在曹**后三十年因为高平陵政变被司马家所夺权,此后曹魏不在,由司马氏掌控了魏国的实际权力,国家变成了司马魏。

    曹魏的灭亡和曹cao有着多大关系呢?这个不能说没有。曹cao相对于其他君主,算是相当的凶残的了,他直接造成的屠杀以及大规模的民屯都对于百姓并不是很友好,但我个人认为曹魏覆灭和曹cao的亲族政策关系还是比较大的,从曹魏的历史也可以看出来,曹氏的衰落实际上也就是曹氏亲族的衰落。

    相比其他诸侯,曹氏自从曹cao开始就过于依靠亲族势力了。

    在曹魏的第一代,有着众多的人才,其中以曹cao为首,辅以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这个时期军权基本都在曹氏控制在手里,曹cao基本直接领兵,中央军夏侯惇是四将军里最高的前将军、地方上曹仁是征南将军、夏侯渊是征西将军,外姓将领之中只有张辽因为大破孙权一度被任命为征东将军。等到第二代曹丕时期,他三路南伐孙权时,也是分别让曹仁、曹休、曹真作为主帅,二代将领之中还有着夏侯尚等人。

    但从曹睿时期开始,曹氏亲族凋零的非常厉害,就连曹休、曹真也都先后去世了,曹睿不得不开始重用外姓将领,如司马懿、满宠等人,曹睿死前,又决定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明显可以看出来曹氏亲族经过三代之后已经无人了,结果曹爽被司马懿政变除去,国家就变成了司马家的了。

    【刘备到费祎】

    从刘备之死到费祎之死我个人认为是回到了原点。当年在刘备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国家的局势可以说是已经相当的恶劣,外部只是初步和孙吴缓和了关系,但在刘备死后情况还不能确定,宿敌曹魏威胁依然不减。内部人才凋零,当年文臣诸葛亮、庞统加法正,武将关羽、张飞、马超加黄忠四将军的豪华阵容如今只有诸葛亮还在,南方接近一半的地盘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曹魏当时都不怎么把蜀汉放在了眼里,甚至认为几封劝降信都可以让诸葛亮投降,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

    刘备之死到费祎之死的这三十年实际上就是属于诸葛亮的三十年,这三十年里面,蜀汉先后是由诸葛亮以及他钦点的两位继承者蒋琬、费祎掌权,等到这三人都死后,蜀汉回到了原点,而此时已经没有第二位诸葛孔明了。

    【诸葛亮到蜀灭】

    诸葛亮去世后三十年蜀汉为邓艾、钟会等人所灭,这其中诸葛亮本人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呢?说实话也不大,除了北伐政策之外,蜀汉的灭亡基本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姜维的大规模北伐是日后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北伐是诸葛亮延续下来的政策,然而诸葛亮的北伐和姜维的北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姜维获得兵权之后,北伐的规模不比诸葛亮小,但除了一开始赢了两次,后来越打越弱,被邓艾完虐,而诸葛亮是越打越强的,就算他输的最惨的第一次北伐,三战皆败,战后还有人劝诸葛亮第二年重新再来,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主力未损的,而姜维呢?越打反对他的人越多。

    诸葛亮的北伐政策为他的后继者蒋琬和费祎所延续,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直到费祎被刺杀,姜维掌军权后才问题变大了,北伐的锅丢给诸葛亮也并不合适。

    【曹睿到魏灭】

    在列举的这些人中实际上只有曹睿需要为曹魏的灭亡担负直接的责任,因为司马家的真正做大和曹睿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曹丕时期,司马懿虽然已经被重用,并且坐镇一方,但并没有真的领兵作战过,和陈群一样都是表面上的大将军,曹睿继位后才是司马懿真正领兵的开始,在曹休、曹真都去世后,曹睿对于司马懿也有些过于信任了,比如对抗诸葛亮时,他放弃在西线的张郃而将司马懿调到西线,讨伐辽东时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派遣司马懿出击,结果却都让司马懿打出了赫赫威名。

    曹睿在决定辅政大臣的人选时更是让小清新的曹爽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共同辅佐年幼的少帝曹芳,结果曹爽得到权力之后开始膨胀,有不臣之举,司马懿解决曹爽时顺便将曹魏的根基曹氏亲族一起收拾了,魏国就这样大权旁落,日后被改朝换代,这一点上曹睿可以说是曹魏的罪人啊。

    【孙权到吴灭】

    孙权和孙吴灭亡的关系与刘备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实际上在孙权死前,孙吴就已经被他折腾的情况很严重了,但孙吴后来真的灭亡反而和孙权的关系淡化了。

    孙权在执政后期表现的是相当的糟糕,他先是辽东的事情丢尽颜面,后又纵容二宫相争,导致国家内耗、兄弟相残、大臣反目,最后还在高平陵政变后依然任意妄为,在有长子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幼子继位,完全无视魏国曹芳继位的后果,并且明知道诸葛恪不适合作为辅政大臣却依然让诸葛恪上台。

    孙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他死后,吴国在数年内都是内部震荡不断,先是孙峻杀诸葛恪,后孙綝擅杀重臣滕胤和吕据,又废立君主,直到孙休继位除去孙綝后,孙吴的局势才稳定了下来。如果不是当时魏国也因为内部的斗争缩手缩脚,吴国都可能就这样直接玩完。

    后来吴国的灭亡直接是暴君孙皓责任了,但孙皓如此的残暴和他家当年的遭遇也不无关系,这个因还是孙权种下的,当年的二宫之争可是把孙家的亲情关系撕了个粉碎,此后孙家内部基本再无亲情,只有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