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考的野望
“住手!”就在伯邑考快要遭殃的时候,一句声音如般在他耳边响起。寒冰回头望去,却见羑里司正临走了进来。 “我需要一个解释。”寒冰言语不善的说道。 “大王曾有旨意,在一切还没定论下来之前,要善待周侯父子,王使以刑逼供,怕是不妥吧?”临拱手说道,不卑不亢。 寒冰皮笑rou不笑的看着他,说道:“既然你都知道我是王使了,我行的便是王令,大王遣我查清事实真相,用什么手段自然由我说的算,这些就不用司正大人来关心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呀!”临笑了笑:“大人既为王使,便要知君无戏言,如今王使要以刑逼供,难不成是要让天下百姓认为吾王出尔反尔朝令夕改?” 寒冰呆了片刻,眼睛死死地盯着临:“你当真要与我作对?” “本司实事求是罢了,如果王使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本司也无话可说,到时候自然有王来圣裁。” “最好不要让我知道你们有什么瓜葛!”寒冰惊怒交加,甩袖走出囚室。 临面色不变,见寒冰的脚步声渐渐停歇了,才转身对着伯邑考拱手道:“让公子受惊了。” “无妨,要不是司正大人来得及时,此时考必然处境堪危。”伯邑考刚想作揖回礼,却见双手还被缚在后面,不禁面色一僵。 “你们怎么办事的,还不快给公子解绑!”临对着两个小吏斥骂道。 “是,是。”两小吏见风使舵的功夫已经炉火纯青,闻言也不马虎连忙一人解一边,很快的就将伯邑考给松开了。 “一个个酒囊饭桶,还不快滚!”临向着两个小吏一人一脚踢过去,两小吏心中喊冤,但不敢多言,连滚带爬的就走出了囚室。 临走到门口看了看,将门给关上。对着伯邑考拱手道:“公子请放心,南宫少兄已在搜寻各种美女珍宝,只要到时候献给大王,周侯和公子应该就能无恙的离开羑里了。” “你是……”伯邑考惊呼了起来。 “嘘!”临摆手制止了伯邑考的话,回头望了望门口,说道:“公子知道就好,此处人多眼杂,不宜声张。” “那就有劳司正大人了,考来日定当厚报。”伯邑考轻声许诺道。 “能得公子此言,临死不朽矣。”临拱手说道,脸上带着一丝尊敬。 伯邑考见此,顿时放宽了心,说道:“司正大人言过了,我周人一向恩怨分明,有恩必然重报。” 临点点头,没有反驳。 “小子有事要传信于南宫师傅,不知司正大人能否代劳传送?”伯邑考接着说道。 “公子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取毛笔和简牍来。”临拱手说道,接着就急急忙忙的走出了囚室。 伯邑考一脸喜色的坐了下去,想起受辛下令将他圈禁,以及寒冰对自己的侮辱,心中不由的恨恨想道:“等我大周铁军东进破城之日,定是尔等卑躬屈膝之时。” “用不了多久我就会重返西岐,继任周侯,出兵朝歌,收拢天下有识之士,走上人生巅峰!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伯邑考笑呵呵的想道,既然父君都在天下人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了,到时候,为了巩固大局增强德行名声,肯定不会再继续担任周侯了,‘反省’自身,修身养性才是他的最终归属,也是最好的归属。而自己作为嫡长,也会顺礼成当的继任西岐之主这个位置。 到时候一呼百应,号召西南的诸方国,联合北部的羌方和犬戎,过渭水,通牧野,直取朝歌,岂不美哉。 伯邑考自顾自的想着,等回过神来,才发现临已经回来了,还带着笔墨简牍。 当下也不再废话,结果东西,就伏地写了起来。简中所云,无非是说说几日的遭遇,然后再嘱咐南宫等人宜早不宜迟的将他们救出去。想到是由临来送信,所以也就没写什么埋怨殷王的话。不过就算这样,一番话洋洋洒洒写下,也废了不少的简牍。
过了一会儿,伯邑考放下了毛笔,又仔细的看了一遍简中所言。暗自点了点头,将之吹干。这才卷起交给临,道:“有劳司正大人了。” 临看也没看一眼,将简牍收入袖中,对着伯邑考说道:“公子放心,临保证不会让书信内容暴露于第三人。” “司正是自己人,看也无妨。”伯邑考故作大度的说道。 临摇摇头,严肃的说道:“临岂是窥人隐私之辈,公子若再说这话,恕临无能为力了。” 伯邑考露出了笑容,却是拱手谢罪道:“是小子妄语了,司正莫要见怪。” 临看到他这副表情,就更加认定了,伯邑考是在说反话了。这个时代,人无信则不立,一切刷的都不是卡而是脸面。没办法,谁让纸张还没问世呢,而蜡烛也是在东汉末年才出现的,更不可能出现什么火漆封蜡了。 其实伯邑考写这封书信,一方面是为了联系上南宫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一下临这个人。如果到时候有收到南宫适的回信的话,那就证明这个人可信,自己到时候也能将更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 如果临是殷王派来的卧底的话,自己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写一些高功颂德的话。侧面表扬别人,总会比当面应须拍马来的奏效,这点伯邑考在周侯昌身上,已经百试不爽了,他就不信殷王年纪轻轻的,能抵挡得住这种表扬。 至于造假书信什么的,伯邑考是一点也不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如果临真的造假南宫适的回信的话,伯邑考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也是他选择给南宫写信的原因,因为南宫适的印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时间的不同,与自己书信的次数,印记有所差别,所以不是本人的话,是无法弄出来的。 ………… 蜡烛蜡烛,虽然现在总是这么称呼一物,但其实蜡和烛是两种不同的照明工具。就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先有烛后有蜡的。感谢林云剣翌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