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王家转移
王文清带着他的侦察队回到根据地之后,将黄金人交给了黄明,黄明将黄金人交给了根据地路北抗日人民政府,完成了他父亲的遗愿。他也加入到了侦察队的行列。 王文清被叫回到了团部。 张团长首先问: “城里我们的同志们安全吗?” 陈卯生在一旁听着,等待着王文清的回答。 王文清说: “我们的交通站和雄鹰都很安全。据交通站的同志们反映,王成福他们已被特务们给盯上了。尤其是美子回到了鬼子的司令部后,对王海棠和她父亲王臣福一家是潜在的威胁,必须尽快的将他们转移到根据地。” 张团长和陈卯生政委研究决定,从新一团里挑出十几名精明强干的战士,侦察队全部参加全部佩戴驳壳枪,合起来就二十几个人,由陈卯生政委带领,潜进龙阳县城,将王成福他们接回根据地。 他们又研究了半天,必须有个由头,他们考虑来考虑去,觉得成立个太谷秧歌剧团是最好的,他们的武器就可以藏在戏箱里,也容易把解救的人员混在里面好出城。 更何况这十几名战士当中有一多半喜欢太谷秧歌,而且在根据地也上台表演过,这就给完成好这次的营救任务打下了基础。 他们闹了四个戏箱,戏箱是特制的,箱子底加了个空层,将驳壳枪放进去,把唱戏的服装道具放在了上面,然后箱子上加了锁。 陈卯生政委打扮成了剧团的老板,面部又化了装。他们用马车拉到了牛晶坪火车站,从那里登上了去省城的火车。 当路过龙阳县城火车站时,他们下了车,通过了各种检查,顺利地进了龙阳县城,住进了福隆客栈。 他们刚住下,芳子和美子、王海棠,就带着特务前来搜查,看了他们的良民证之后,芳子就问陈卯生:“你们这么多人,是干什么的?” 陈卯生连忙陪上了笑脸,说:“我们是剧团,唱戏的。” “你们唱的什么戏?”芳子皮笑rou不笑地问。 “太谷秧歌!” 芳子对中国什么也知道,她来到龙阳县城这一带,对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研究了个透彻。她就想知道这个太谷秧歌剧团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故意的询问:“这太谷秧歌是什么剧,怎么没听过。” 陈卯生也知道这是这个女鬼子在看自己的真伪。陈卯生就给芳子解释起来。 太谷秧歌是由踩街秧歌发展而来的。 清康熙四十七年,孔尚任第一首“踏歌词“有:“凤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从词中可以看出凤阳少女在平阳表演凤阳花鼓踏歌的情景。 太谷秧歌歌舞节目中亦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花鼓夫妻没得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南京收了走南京,北京收了到北京,南北二京全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又中多处谈到凤阳花鼓,如:中有:“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人跟着跑“之句。 可见凤阳花鼓于清初就流行到了山西南部、中部一带。 清乾隆六十年刊印的云:“‘秧歌’凤阳鼓、凤阳锣,凤阳姐儿们唱秧歌。“太鼓秧歌中也有:“夫妻双双出府门,海走天涯唱秧歌。 “唱凤阳花鼓艺人到了北方,也随着北方的风俗习惯唱秧歌了。虽然凤阳歌与秧歌的曲调,在调式、调性、音韵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互相吸收、溶化,逐步成了一体,统称秧歌,而风阳歌的名称在北方也逐渐消失了。 另外,还吸收了“莲花落“的格调,按云:“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 “又云:“后有人改名太平歌词云“。“莲花落“是夹说夹唱的一种说唱艺术,用竹板打节拍,每段常以“莲花落、落莲花“一类的句子做衬腔或尾声。
太谷秧歌剧中,丑角学唱“莲花落“词:“呱哒儿呱,呱哒儿呱,花鼓汉子把话明,再把妻儿叫一声。“这是以“莲花落“形式唱中的唱句。 又如唱词:“打个什么锣打个太平锣;打个什么鼓打个凤阳鼓。“念白中有:“口儿里唱的都是莲花落吆降呀咳。“又唱,“一喷一朵莲花,花开一朵美。“又中唱,“转过这条臭胡同,咱们再唱莲花落。 “这说明凤阳花鼓艺人流串到北方后也唱“莲花落“。这都对太谷秧歌的丰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此,太谷秧歌曲调增多了,剧目也丰富了,并且增加了数板与念白和唱完有说,说完再唱的节目。 当地艺人也编出不少剧本,如:、等,还有另一种形式,丑角上场先说一段与剧情无关的杂说,如:、等。这种有歌有舞有说的三结合节目出现后,对太谷秧歌又是一个大的发展,而且孕育了戏曲化的胚胎。 清嘉庆、道光年间,太谷、平遥、祁县等县的商业蓬勃兴起,商人四处经商,外地商人也频繁来这里通商。商业的发达也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交流传播。当时人们对时兴小曲,流行珍戏倍感兴趣。如:、、、等剧目,都是这一时期由外地传来的。在这些剧目的影响下,启发了民间艺人编唱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口头剧目,如、、、等。这说明秧歌戏曲中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道光年间,晋中平原农村,成立了许多“自乐班“组织;自乐班的组织,最迟是在清朝中叶,即太谷商业发达时就有了“。 当时农村一般是踩街秧歌活动,后即登上台子演出。台后设一卯桌,上插“同乐班“、“喜乐社“等产类的慢帘。节目有小曲曲、歌舞小戏、杂说、秧歌等。 不过秧歌戏是占主导地位的,并有武场配合,如、、、、、等。从此,秧歌戏的胎儿产生了,这也是太谷秧歌的发展,由渐变到突变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