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战陈晟关兴受伤
自从关兴力斩四将,蜀汉军中再也没有人对赵舒任用他为先锋质疑,所以大军进发天水,仍旧是关兴的“镇南将军”旗号行进在蜀军的最前面,也是最先遭遇到韩德的曹魏兵马。◎,对于关兴来说,所谓的“西凉猛将”韩德也不过是祭刀的牲口,很轻松简单的就送他下去与四个儿子团聚。蜀军再胜,士气高昂,于路赶杀曹魏败兵,追出数里之外。
眼见前面地势凶险,副将李丰还能保持住一丝的冷静,上前喊住正在疯狂砍杀魏军的关兴,道:“韩德去而复来,安国需得小心有诈。”对于这个善意的提醒,关兴只是嗤之以鼻,丝毫不作理会,继续挥军前进。曾经的关兴,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意见的人,近日来的改变,其中原委李丰自是心知肚明,却又不能坦言,只得叹息一声,默默跟随在关兴身后。
其实李丰的猜测是很有道理的,韩德刚刚大败一场,又敢前来挑战,多半是有诡计。当然这个诡计并不是夏侯懋或者韩德设想出来的,而是程武临时急中生智。对于他来说,韩德自寻死路,陈晟的部队完全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垃圾遭受损失,不如就借着韩德败军为诱饵,埋伏两旁,等候蜀军追杀而来,也好反败为胜。眼看着“汉镇南将军关兴”的旗号进入包围之内,陈晟对程武舍弃同袍的那丝不满,也暂时消除,将枪一招,便首先抢出,直取将旗下的蜀汉青年虎将,关兴。
面对四面合围上来的曹魏军队,蜀军顿时有些慌乱,即便李丰也显得有些畏惧,只有关兴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似乎这才是他所期望的结局。曹军的人数虽然不比蜀军多很多,但占据有利地形,而且作战也比刚才韩德的部下更加英勇顽强。相反蜀军是在大胜之际,追杀对方,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埋伏,此刻有不少军士都觉得韩德的军队或者是故意战败,以引诱他们入瓮。这样一来,士气跌落,抵抗一阵便都向后溃退。
兵败如山倒,一旦士卒不肯用命,那么再继续战斗下去显然是没有任何的意义,李丰急忙赶到关兴身旁,道:“魏军果有埋伏,安国可速退。”关兴瞟了他一眼,淡然道:“汝可带人先撤,吾自断后。”这两日的相处,李丰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关兴的变化,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待要再开口相劝,关兴却已经打马迎向了杀来的魏军将领。两人刚一接战,便杀的难解难分,而李丰深知不能再过于拖延时间,否则一旦被魏军封堵后路,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李丰对于赵舒还是没有过多的好感,虽然他曾经饶过自己的一条性命,但国家社稷远比个人恩怨重要的多,何况张绍一家三口惨死的场景,仍旧还深深地烙印在李丰的心中。可是李丰带兵作战,尽心尽职,并不是因为赵舒,而是为了蜀汉一统天下的宏愿。此刻战事不利,李丰必须为大局考虑,为属下的数千士卒考虑,为蜀汉以后的进攻考虑,所以不得不选择带队离开。
蜀军毕竟还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李丰的指挥之下,很快就有组织的向后突围。奈何截断归路的却是陈晟部下的士卒,更有许仪这样的猛将坚守,蜀军一时并不能有效突。双方都算是精锐之师,一方想尽力突围,另一方却又拼死抵抗,交战良久,虽然战事凶险万分,却都不能完全击溃对方,成胶着势态。
战事拖延愈久,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蜀军久不能突围,很可能打击士气,进而促使不少士卒或者四下溃散,或者缴械投降。而对于曹魏军队,又要时刻担心赵舒的大军赶来救援,所以双方都想着速战速决,战斗愈演愈烈,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终于胜利的天平有些向着魏军倾斜,因为关兴在与陈晟的交战之中,不敌受伤,虽然被部下拼死抢出,但伤势颇为严重,一直昏迷不醒。见到一向以勇猛著称的关兴都也受伤,不仅仅影响了李丰的判断指挥,更影响了整个蜀军的士气。此消而彼涨,一时之间魏军气势大盛,将剩下的蜀军重重围困,不需多少时间,便可一举歼灭。
关兴重伤,自己被围,李丰近似于绝望,但作为将门之后,他深深地明白,战场上失败者也要有失败的尊严,所以并没有放弃抵抗,更没有想过要弃械投降,继续提着佩剑,高声指挥部下竭力阻挡曹军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正因为他的顽抗,刺激了蜀军的士气,战场之上,将领就是士兵的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士兵就总还会尽力支撑,直到最后的那一刻。
虽然李丰的抵抗,并不能阻止魏军的推进,但却争取了时间。就在他自己都感觉到要崩溃的时候,一面醒目的旗帜拯救了他,也拯救了剩下的数百蜀军。当绣有“汉大将军赵舒”的帅旗映入眼帘,李丰难以压制心中的喜悦,高声喊道:“大将军来了,大将军来了。”所有的蜀汉士兵在这一刻,都如在黑暗的深渊之中,看到一丝的光明,一起欢呼雀跃,在被动抵抗多时之后,终于主动向着赵舒旗号的方向突围反击。
陈晟与程武本来是想一口将蜀汉的前锋部队吃掉,但在最后的关头,赵舒终于赶到,毕竟魏军人数不多,远不能与蜀汉后面的大军相抗衡,只得遗憾的带领部下撤退。遗憾归遗憾,此战却是魏军的第一场胜利,而且重创蜀军前部,重伤先锋大将关兴,对于陈晟二人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
魏军远去,李丰的心中终于松了大口气,竟然一下跌坐在地上,旁边护卫还道他也受伤,急忙搀扶询问。李丰并没有受伤,只是开始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现在突然放松,显得有些虚脱而已。被扶起之后,李丰让军士抬好关兴,急忙向着援兵赶去。行至军前,却只见桓易,不见赵舒,不禁疑道:“大将军何在?”
眼见前面地势凶险,副将李丰还能保持住一丝的冷静,上前喊住正在疯狂砍杀魏军的关兴,道:“韩德去而复来,安国需得小心有诈。”对于这个善意的提醒,关兴只是嗤之以鼻,丝毫不作理会,继续挥军前进。曾经的关兴,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意见的人,近日来的改变,其中原委李丰自是心知肚明,却又不能坦言,只得叹息一声,默默跟随在关兴身后。
其实李丰的猜测是很有道理的,韩德刚刚大败一场,又敢前来挑战,多半是有诡计。当然这个诡计并不是夏侯懋或者韩德设想出来的,而是程武临时急中生智。对于他来说,韩德自寻死路,陈晟的部队完全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垃圾遭受损失,不如就借着韩德败军为诱饵,埋伏两旁,等候蜀军追杀而来,也好反败为胜。眼看着“汉镇南将军关兴”的旗号进入包围之内,陈晟对程武舍弃同袍的那丝不满,也暂时消除,将枪一招,便首先抢出,直取将旗下的蜀汉青年虎将,关兴。
面对四面合围上来的曹魏军队,蜀军顿时有些慌乱,即便李丰也显得有些畏惧,只有关兴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似乎这才是他所期望的结局。曹军的人数虽然不比蜀军多很多,但占据有利地形,而且作战也比刚才韩德的部下更加英勇顽强。相反蜀军是在大胜之际,追杀对方,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埋伏,此刻有不少军士都觉得韩德的军队或者是故意战败,以引诱他们入瓮。这样一来,士气跌落,抵抗一阵便都向后溃退。
兵败如山倒,一旦士卒不肯用命,那么再继续战斗下去显然是没有任何的意义,李丰急忙赶到关兴身旁,道:“魏军果有埋伏,安国可速退。”关兴瞟了他一眼,淡然道:“汝可带人先撤,吾自断后。”这两日的相处,李丰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关兴的变化,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待要再开口相劝,关兴却已经打马迎向了杀来的魏军将领。两人刚一接战,便杀的难解难分,而李丰深知不能再过于拖延时间,否则一旦被魏军封堵后路,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李丰对于赵舒还是没有过多的好感,虽然他曾经饶过自己的一条性命,但国家社稷远比个人恩怨重要的多,何况张绍一家三口惨死的场景,仍旧还深深地烙印在李丰的心中。可是李丰带兵作战,尽心尽职,并不是因为赵舒,而是为了蜀汉一统天下的宏愿。此刻战事不利,李丰必须为大局考虑,为属下的数千士卒考虑,为蜀汉以后的进攻考虑,所以不得不选择带队离开。
蜀军毕竟还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李丰的指挥之下,很快就有组织的向后突围。奈何截断归路的却是陈晟部下的士卒,更有许仪这样的猛将坚守,蜀军一时并不能有效突。双方都算是精锐之师,一方想尽力突围,另一方却又拼死抵抗,交战良久,虽然战事凶险万分,却都不能完全击溃对方,成胶着势态。
战事拖延愈久,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蜀军久不能突围,很可能打击士气,进而促使不少士卒或者四下溃散,或者缴械投降。而对于曹魏军队,又要时刻担心赵舒的大军赶来救援,所以双方都想着速战速决,战斗愈演愈烈,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终于胜利的天平有些向着魏军倾斜,因为关兴在与陈晟的交战之中,不敌受伤,虽然被部下拼死抢出,但伤势颇为严重,一直昏迷不醒。见到一向以勇猛著称的关兴都也受伤,不仅仅影响了李丰的判断指挥,更影响了整个蜀军的士气。此消而彼涨,一时之间魏军气势大盛,将剩下的蜀军重重围困,不需多少时间,便可一举歼灭。
关兴重伤,自己被围,李丰近似于绝望,但作为将门之后,他深深地明白,战场上失败者也要有失败的尊严,所以并没有放弃抵抗,更没有想过要弃械投降,继续提着佩剑,高声指挥部下竭力阻挡曹军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正因为他的顽抗,刺激了蜀军的士气,战场之上,将领就是士兵的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士兵就总还会尽力支撑,直到最后的那一刻。
虽然李丰的抵抗,并不能阻止魏军的推进,但却争取了时间。就在他自己都感觉到要崩溃的时候,一面醒目的旗帜拯救了他,也拯救了剩下的数百蜀军。当绣有“汉大将军赵舒”的帅旗映入眼帘,李丰难以压制心中的喜悦,高声喊道:“大将军来了,大将军来了。”所有的蜀汉士兵在这一刻,都如在黑暗的深渊之中,看到一丝的光明,一起欢呼雀跃,在被动抵抗多时之后,终于主动向着赵舒旗号的方向突围反击。
陈晟与程武本来是想一口将蜀汉的前锋部队吃掉,但在最后的关头,赵舒终于赶到,毕竟魏军人数不多,远不能与蜀汉后面的大军相抗衡,只得遗憾的带领部下撤退。遗憾归遗憾,此战却是魏军的第一场胜利,而且重创蜀军前部,重伤先锋大将关兴,对于陈晟二人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
魏军远去,李丰的心中终于松了大口气,竟然一下跌坐在地上,旁边护卫还道他也受伤,急忙搀扶询问。李丰并没有受伤,只是开始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现在突然放松,显得有些虚脱而已。被扶起之后,李丰让军士抬好关兴,急忙向着援兵赶去。行至军前,却只见桓易,不见赵舒,不禁疑道:“大将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