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回档一九七八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 舅公

第二十章 舅公

    “我们国家十分落后,想要发展,必须向外国学习,学习人家的科技,那就必须会人家的语言。”李默含糊地答道。

    要不要学英语,他真答不上来。

    确实学了英语,对极少一部分的精英产生了帮助。

    但大多数学生,包括大多数大学生在内,则成了这个过程的牺牲品。

    “我们国家很落后?”

    “爸,打一个比喻吧,宋朝是不是很差。”

    李广平点了点头。

    他喜欢听评书,梁山那群英雄好汉们就是官逼民反的,包公断案,是因为朝中jian臣太多,杨业残死,潘仁美害的。

    其实各个评书里jian臣的原型未必真的是坏人,比如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庞太师的原型是庞籍,狄青就是狄青,即便童贯也比其他六贼好得多,只能说他错估了当时宋朝HB河东的形势,好心办了坏事。

    不过李广平哪里知道?

    按照评书里说法,宋朝得有多黑暗哪。李庄小,没有广播,河港村大,有广播,天天接近洗脑般地教育,以前生活差啊,看看黄世仁与白毛女。

    “爸,鼎盛时的宋朝,卖炭翁一天卖一两百文钱,还不能养家糊口,说明一些繁荣城市一个劳力一天能挣两百文以上。贫困地区可能在五十文到一百文之间,平均一下,打算一百文吧,一百文在宋朝值多少钱呢?大米在宋朝东京城每斗是七十到一百文钱,一斗十二斤半,也就是在京城能买到十二斤到十六斤大米。在产米的东南地区,比如我们这里,则能买到二十斤到三十斤左右的大米。再平均一下,往少里打算是二十斤大米,也就是人家做一天活,一天最少挣二十来斤大米,也就是一天最少挣两块多钱。”

    按米价计算有些片面。

    当时宋朝的物价,是一千文钱一匹精美的丝绢,一斤麦子是两文半钱,盐一斤平均起来是四十几文钱,普通的茶叶一斤是五十文钱,猪rou一斤是二十几文,羊rou是七十文钱,炒一个小炒是十几文钱。

    如果将这些全部折算起来,一百文钱能相当于现在的三块多钱。

    但1978年还有1978年的算法。

    各种隐形的补贴,比如现在读书与看病收费便宜,是上面暗中补贴了。

    大集体不需要农民额外交税了。

    城市工人月工资平均能达到二十块钱,既然要算,也要将这个广大的群体拉进去计算。

    另外大家一起穷,即便各个大队干部,顶多就是温饱,而不是小康,没有明显巨大的贫富差距,大家感觉就那样了,也不会有所报怨。

    所以八十年代一些留学生去了外国,看到差距后,十之八九都不愿意回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从今年起,一场震惊世界的波澜壮阔的大潮即将到来。

    全面的综合起来,宋朝鼎盛时人均收入大约相当于现在人均收入的三倍以上,不足六倍。所以不能轻视地用阶级、剥削等词语形容古代,若是有现在的生产力与科技,在古代大治时还不知道得创造出多大的财富。

    不过追赶起来也快,到了1995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基本上就能与宋朝鼎盛时相仿佛。进入二十一世纪,则会将宋朝的人均收入大幅度拉开。

    李默说得不清不楚,李广平就在心中算啦,算来算去,黑暗的宋朝人均收入居然是现在人均收入的十几倍。

    哪里错了?

    “连古代都不如,是不是很落后,是不是要学习人家的经验与学问?所以得学英语。”

    “那你去了鸠城也学不到英语。”

    “我去鸠城是学不到英语,不过能买到各种我需要的书回来自学。不但是英语,上了初中后,还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不从现在就打好基础。现在我在南岗小学是第一名,上了初中则会变成第五名,上了高中甚至能变成中等,还能不能考上大学?”

    这一说事情就严重了。

    而且李默确实有“自学”的本事,正是自学,今年夏天才参加二年级考试,还考了第一名。

    李默又说:“我只是让奶奶带我去买书,不是向舅公们借钱,买好了书就回家,不求人,丢什么面子?”

    “那你就去吧。”母亲在边上说道。

    这一年年末,按阳历算法是1979年年初,小岗村一群农民正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命运的审判,李默却如同小轮船一般慢悠悠地踏出他重要的一步。

    前者更伟大。

    但两者的行动,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广平给了十五块钱。

    现在的书便宜,不过李默要买的书多,十五块钱是不够用的,但李默夏天就积攒了几十块钱“私房钱”,合在一起,差不多够用了。

    去的是三舅公家。

    前世82年李默随奶奶去过一次,那时还小,他看不出来大人的表情。

    现在知道了,有的话确实说得很难听,特别是这个三舅公评价李广平时的语气。

    说就说吧,权当呆在一个受气的客栈里了。

    除了这个三舅公,还有一个二舅公,但李默两世都没有去过,也不想去,不知道他家在哪儿,只知道有一个女儿嫁到了江北濡须口。

    李默带着这种抵触的情绪,也注定这是一次不愉快的旅行。

    否则他将寒假作业带来,再说出自己的成绩,也许会让三舅公一家高看一点。

    但是没有,只是奶奶说了一些,又说得不清楚。

    三舅公心中耻笑,一个农村破学校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且还是跳级。何谓小学,小学是打基础的,基础打得不牢,上了中学,还会有什么好成绩?当真自己是科大少年班里那群天才?

    其实他真想错了,以李默真正的实力,现在仅是从小学三年级起读,这才是真正的打基础。只要以后略用一点心,不仅是小学,上了初中高中,成绩还是不会差。

    奶奶着急地想替孙子辨解,李默也不言语,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爬了起来,用水壶灌了一壶水,放在书包里,书包里没有书,没有作业本,但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以及一叠薄薄的宣纸,然后说:“奶奶,舅公,我去图书馆,中午就不回来了。”

    “去吧,知道坐哪一路公交车吗?”

    “知道,我问过四表姑了。”

    三舅公家也有不少孩子,有的成家了,有的没有成家,李默得称呼表姨表姑。

    “那就去吧。”

    李默买了几个馒头,坐上公交车,来到图书馆,它坐落在鸠市镜湖的湖心岛上。不过还有一个头痛的问题,这个图书馆里有许多书,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