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有人吗?
李诚只是个小人物,遇到这场天灾,只能怪他生不逢时。不过,他不想只充当旁观者,他很想做点什么,改变一下他的生存环境从而改变他的命运。好像这也是人类的宿命,不断改善环境为己所用,到头来大自然再一起算总账,好像一直走不出这个怪圈。好在人们现在改造环境有了更理性思考,连他这个小人物改造荒岛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在想尽量不改变冰火岛的原状。 李诚和大多数人一样,就算他这一生只能在阴霾中度过,还是希望他的后代有个好的环境生存,让他(她)们的人生有一个好的开端。在大陆上他没有这个能耐,在冰火岛他还是能够以新的方式来生活:尊重岛上的所有生物,与它们和谐共存。 王申在岛上休息了10来天后,不得不暂时离开冰火岛。他还没有退休,他还工作要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不能在这里偏安一隅,像李诚一样做他的岛主。 台湾和大陆也失去了联系,王申很不安。作为情报工作领导者,王申有种想把天下事物紧握手掌中的本能,像现在这样好像失去眼睛和耳朵的感觉非常难受。 王申要李诚和他一起回大陆一趟。李诚倒很愿意,他想得很明白,他们要想在这儿生存下去还真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从这段时间冰火岛的建设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但是,他的几个女人还有几个月就要生了,以他的性子实在丢不下。 李诚答应王申,待到小孩子生下来后就去大陆找他。王申身边有特勤人员负责保卫工作,冰火岛人手不足,李诚还是安排蓝兵和黄军详跟着王申,这样放心一些。 王申虽然走了,但也留下了一部分情报人员负责联系台湾和大陆。更重要的是,带来的船只大都留了下来参与冰火岛的建设。现在台湾不适合人居住,除了有少量的驻军,基本上成了个荒岛,岛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包括泥土就便宜了李诚他们。 环绕右侧山崖下李诚在盆地内又修建筑了两幢大楼,现在有了材料,建筑新楼的同时把几幢楼外墙都多刷上了几层防潮防海风侵袭的特殊涂料。李诚现在孩子有了三个,未出世的还有5个,为了孩子们着想在大楼中间建了一个幼儿园,从可可的同学中选了几个女同学作老师。园中的设备都是从台湾顺过来的,虽然比不上迪斯尼乐园,小孩子们玩的东西还是很齐全的。 幼儿园建好后,苏菲都不想回家了,每天在园子里疯跑疯玩,小家伙长这么大可能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岛上孩子很多,她们不用再整天呆在密闭的房子里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玩的很是开心。来来去去的人们,看着这些开心的孩子,做事都感觉浑身都有劲了。李诚坐在凳子上抽着烟,看着撅着小屁股跟在苏非后面玩得满头大汗的李珍苏惜,很是满足。 岛上的两个大坝现在都加高加厚了许多,冰火岛的安全更有了保障。冰火岛周围海域都布置了防鲨网。人们捕鱼游泳不再提心吊胆,沙滩上围墙边上还搭建了一些凉蓬,方便人们在此休息。 岛上的污水都经过处理排入大海,人畜排泄物都经过化粪池处理变成了有机肥料。周教授愁得胡茬根都白了,大地震后太阳光出来晃了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有露面。岛上种的菜都收了几茬,麦苗长势本来都挺好的,现在全泡汤了。 要想把岛上的耕地全搞成温室大棚,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么多人靠这点存粮过活,很快就会见底,现在人们都开始用改装的船打鱼,总不能到时天天吃鱼吧? 老天也好像喜欢干痛打落水狗的事。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后遗症开始显现了,冰火岛上的人们一天到晚念叨着阳光,可是这贼老天总是不让太阳出来,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就像《麦田守望者》里描写的一样,天冷得像巫婆的**。 到了11月份,还下起雪来,李诚很是担忧,他的夫人儿子女儿迫切需要阳光的温暖。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不顾天冷路滑,在女人肚子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半带半抱的把她们弄上石室沐浴红光,在实在不方便的情况下,和几个哥们用担架抬着她们上石室。
不只李诚的女人和孩子,岛上的人们也分批上石室强化身体,这是大家的福利,人人有份。除了蔬菜能供应大家外,粮食的生产成了问题,李诚和众人除了打渔外,经常开着船驶到台湾看不能找到一些粮食和有用的物质。 台湾的人们撤离太匆忙,各种日用品,还有些粮食生活用品等遗留了下来。在台湾山区,还找到一个大型农场。场内仓库里还有很多没来得及运送走的玉米,还有大量的牲猪,山上的农户的地窖里还发现了成万吨的红薯,估计是用来喂猪的。 在重庆和佛山的时候,李诚曾吃过烤红薯,味道好,闻起来都流口水,现在这东西精贵着哪。这些物质和牲猪如果没人料理,早晚会料掉或饿死,李诚像鬼子进村一样,将有用的东西全扫荡一空,离开前也没有闲得蛋痛贴个告示啥的,他的觉悟也没那么高。 李诚尝到了甜头,和众人开着船到处扫荡,每到一处,都会先打下招呼:喂,有人吗?有没有人在?没有人回应那就不客气了。在途中也曾遇到一些像阿娘那样不愿离开家园的人,李诚本想把他们带回冰火岛,但这些人死活不肯,把扫荡来的物品分了一些给他们,还赚了个好名声。 物质运送到冰火岛后,李诚交给陈少东和胡正龙就不管了。陈少东管理这些有经验,组织修建了好几个大型仓库,把收集来的物质进行了防潮防腐处理。为了防止山老鼠,每个仓库里养了几只猫,圈养的动物越来越多,还扩建了牲畜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