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谋定天下之扶明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二章 平辽策

第九十二章 平辽策

    上文说到,周祥春在王启年一番忽悠下,晕晕乎乎的收下了银票,上了毛文龙的贼船。

    既然下了水,辽东和东江之争,选择了站在了东江一方。多少得问问辽东三方的情形,以后在朝廷发力的时候,至少不会犯低级错误,帮倒忙。

    何况自己已经是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偶尔也能在皇上面前露个脸了。万一皇上一时兴起,问起自己辽事,自己也好有话应对。

    倘若是应对得当,合了皇上心思,级别再往上升一升,也不是没有可能。

    崇祯皇帝为人cao切,合了自己心意的,往往会破格提拔。周廷儒便是先例,从二十一岁中状元开始,这货一直在翰林院坐冷板凳坐到了三十五岁。

    眼看着就要这样碌碌终生了,没想到某一天时来运转。一席话便收获了半生的富贵。

    崇祯元年冬,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国库。周延儒猜测皇帝的心思,独自进言道:“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皇帝问道:“你说怎么办”周延儒说:“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

    就凭这似是而非的“但得想个长久之策。”八个字,半辈子的富贵到手了。人家是一字千金,这货是一字十万金。

    就因为这八个字合了崇祯皇帝心思,周廷儒立马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过了半年升为礼部尚书,又过了半年入了阁,马上又要是首辅了。两年时间便从翰林升为内阁首辅,升级之快,让周祥春这个一年升四级的火箭干部都乍舌不已。

    周祥春也想向这位前辈学习,于是开口问道:“贤弟从东江而来,可知三方的虚实?”

    王启年开口道:“建奴治下有女真鞑子约二十万,其余蒙古人等约五万,治下汉民一百四十余万。当初老奴努尔哈赤当政之时,专用建奴及蒙古人,视辽地汉民如奴隶,很少有使用的。这样的话必然会上下离心,所以此时建奴战力虽强而不能持久。一旦某场战事失败,则有举国倾覆的危险。

    到了皇太极上位,情形则大为改观,此人不愧为一代人杰。对内调和满汉矛盾,使得治下汉民亦得为其所用。在加上文有范文程、鲍承先、宁完我等汉jian辅佐,武有多铎、莽古尔泰、阿敏等辈支持。对外则趁着和袁崇焕私下议和的机会,前后两次远征蒙古和朝鲜,解决了这两处背后的敌人。眼下帐下精锐建奴战兵约八万,另有各族辅兵约十万。上下一心,气候已成。以大明的实力,倘若要剿灭建奴,实非数年之功。

    江东毛总兵那边,专用战兵大约三万余人。倘若碰到紧急情况,把流民中的精壮也武装起来的话,大概能凑齐到五万能上阵的人,治下民众约四十万,实力远不及建奴。不过有镇江坚固的城池作为据点,镇江靠海,可以从海路获得支援,又有海岛可以退守,占尽地利,故而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是朝廷对东江支援很少,军中缺粮缺饷缺器械。能和建奴野战,却无力和建奴决战。眼下能做的,唯有袭扰、蚕食建奴而已。

    至于辽东袁督师那边,辽东的军队用于守城则行,用于野战的话一触即溃。总之一句话,辽东袁督师这边,守成则有余,攻取则不足。”

    周祥春回忆了下,开口道:“为兄曾见到过辽东袁督师发来的奏折,说军中的红衣大炮甚是厉害。有此利器,也无法和建奴野战么?”

    王启年哈哈大笑,说道:“这纯粹是瞎说了。首先,红衣大炮发射迟缓,每发一炮之后,需要清理炮膛之后,再装火药、弹丸等。约莫一刻钟能发三炮,便是极限了。

    其次,红衣大炮无法长时间发射,这种火炮利用黑火药发射炮弹,数十炮之后,炮管便会炽热。必须等炮管完全冷却,才可以继续发射。否则火药一装进炮管,不用等到点火,自己就先炸了。

    第三,红衣大炮的杀伤力太小。眼下的大炮用的是实心弹,倘若炮口过高或过低,实心弹落地后直接陷入了地中,一点杀伤力没有。唯有炮口高度适中,才有机会形成跳弹。不过这跳弹威力也不大,即使建奴排成密集队形,一炮过去,也就死伤二三十人而已。攻城之时,有人会傻到排密集队形么?又不是以步兵对骑兵。袁督师的奏折小弟也看过几封,所谓一炮下去,糜烂数十里。这纯粹是瞎说了。”

    周祥春接着问道:“依照贤弟所说,江东能野战,可惜实力不够。辽东实力倒是够了,可惜不能野战。这辽东的策略,以何策为上?”

    王启年想了想,开口说道:“周兄可曾见众人合股之店铺?倘若店铺一直有钱赚,为首的股东又能服人,这样即使股东之间有矛盾,店铺也仍然能经营下去。倘若店铺没有钱赚,既是为首的股东威望再高也没用。股东之间一旦有人内讧,店铺立马会分崩离析。建奴一共分为八旗,就像八位股东入股了建奴这家店铺。只要能从咱们大明这边抢到东西,则八旗仍然会团聚在一起,和大明作对。倘若某一天,建奴无法再从大明这边再获得利益,则内部的纠纷必然爆发。这个时候才是咱们下手的机会。(历史上这种事情太多,例如太平天国,即使其制度再不合理,只要还在四处扩张领土,内部矛盾便能压制。一旦等到定都南京,开始失去进取之心后,立马便发生内讧了。)”

    停下来喝了口茶,王气难继续开口道:“对咱们大明来说,维持辽东如今的局面是最有利的。辽东和东江形成掎角之势,倘若双方能精诚合作,建奴便无法攻击任何一方,也无法从任何一方掠夺到补给。只要这种情形能继续下去,连续数年无法从大明抢到好处,在下估计,建奴内部就要内讧了。”

    周祥春听后,点了点头,继续开口道:“关于对建奴的策略,朝廷分为两派,以皇上为首主战派主张进攻,争取五年内平定辽东。也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主张防守,贤弟怎么看?”

    王启年想了想,开口说道:“其实针对建奴的策略,进攻和防守都没有关系。怕就怕朝廷的态度在攻守之间反复变动。“

    周祥春开口问道:“贤弟此话何意?”

    王启年开口说道:“建奴力强而势弱,大明力弱而势强。建奴兵锋锐利,而国力不足,所以说力强而势弱。大明边军战力不强,但是国力充裕。所以说力弱而势强。兵法有云,夫力强势弱者,利在速决。力弱势强者,利在持久。不管进攻还是防守都没关系,只要不想着一战而定辽东,辽东的局面就不会恶化。

    倘若选择进攻,则只需派数位大将,各领万余人,轮番进攻建奴。只可袭扰,千万不可与建奴决战。建奴兵力虽强,可惜数量不足。大明反复袭扰,建奴必然会反复奔走防守。几年之后,建奴兵力已疲,大明士卒已经得到锻炼,到时候便可以决战了。

    倘若选择防守也可以,辽西走廊就像一条长廊,一扇门为锦州、右屯等地,另外一扇门则在山海关。在下还从来没听说过放着险要的长廊不守,而去门外防守的。

    只要死守山海关,建奴必然不敢进长廊。万一建奴进了长廊,朝廷只需要派水军,攻占宁远等地,便能把建奴堵死在长廊里面,有机会一战而定辽东。

    退而言之,倘若一定要在门外守也行。不过至少需要一只能和建奴野战并能取胜的部队驻扎在门外锦州、右屯等地。倘若建奴进攻此城,则能据城而守。倘若建奴绕过此城,则尾随击之,照样攻占宁远,堵死建奴退路。

    眼下,辽东袁督师一门心思的筑城死守宁远、锦州、右屯等地,不放建奴进长廊,自己的粮草、军械反而要经过这条险要的辽西走廊,千里迢迢的运去门外,这是用朝廷的物资,给建奴送补给么?”

    话说太多,嗓子有点干。王启年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怕就怕朝廷在攻守之间反复转换。当初熊廷弼主政辽东之时,心里打的算盘便是把建奴引入辽西走廊,围而歼之。当时辽东军队尚能和建奴野战,熊督师便在辽西走廊门外修筑城堡数十,以为门锁。在宁远等地囤积粮草、军械无数,以为诱饵。希望能引诱建奴进攻宁远,然后再派大军把建奴堵死在长廊内。不决战,只围困,等到建奴粮草耗尽之后,便可以一战而收平定辽东之功。

    后来东林党为了和阉党争权夺利,急需军功做支持,故一改以前的守势为攻势。派王化贞率领六万大军主动进攻建奴,可惜很快就惨败了下来,全军覆灭。囤积在宁远等地的粮草、军械除了部分在撤退时被焚毁外,其余全都白白得便宜了建奴。

    经过王化贞之败,朝廷已经没有能和建奴野战的军队了,所以到了王在晋主政时,只得主张全面防守,弃守辽东,焚毁关外所有堡垒,全力防守山海关。照样打的是关门打狗的盘算,一旦建奴穿过辽西走廊进攻山海关,照样可以用水军去关门。

    未几,王在晋去位,换了袁崇焕上台。袁督师又一改王在晋的全面防守之策,仿效熊督师的策略,重新修筑关外诸堡垒。可惜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袁督师手下没有能关门的部队,又把粮草、军械囤积在门外。所以才有今年六月的大棱河堡之败。六万石粮草尽数归于建奴手中。”

    周祥春听后,心里大喜。倘若皇上召对,自己也有干货可以应对了。

    王启年也不担心崇祯皇帝会改变辽东策略,自己老早就做了安排,忽悠毛文龙分了许多功劳给袁崇焕。以皇上的性格,又在辽东砸了这么多钱下去,看起来效果也很好,至少袁督师那边是捷报频传。叫崇祯皇帝这个时候再改变策略,轻易放弃这些城堡,明显不可能。

    两人这一场话谈下来,竟然花了将近一个时辰。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周祥春便叫来管家,吩咐准备酒席,晚上一定要和王启年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