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章 殖民地交换

第一百九十章 殖民地交换

    面对来自美国的贸易挑衅,威廉乃至整个德国企业界都是一筹莫展,因为就德美双边贸易的构成来看,德国实在缺乏有力的反击武器。

    德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已基础原料为主,均为不可替代的必需品;而美国从德国进口的货物除染料一项外,大部分都可以自己生产或者从英国购买。

    以棉花为例,随着工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德国乃至整个中欧对来自美国的原棉进口持续增长,平均一个德国人从原来每年一套新衣服变为两套的时候,棉花的需求自然是有增无减的。

    美国的棉花产量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55%,德国除了从印度进口部分质量低劣的短纤维棉织造粗纱外,大部分好棉花都要从美国进口。假如贸易战升级,德国停止购买美国的棉花,那么国内说不定就要掀起一场穿衣大罢工。因为除了美国,世界其他棉花产地都在英国和法国的控制下,德国缺乏有效的棉花产地。

    “罗马尼亚和阿根廷使我们摆脱了对美国小麦的依赖,现在必须寻找新的棉花产地,以摆脱对美国棉花的依赖。”瓦德西在内阁会议上说道。

    “当前我们的确缺乏更多的棉花来源,主要的努力方向一个就是扩大在西非的棉花种植,另外一个就是设法加大在中国的棉花采购力度。”普鲁士贸易部长说道。

    “加强和中国的贸易早在我的规划之内,但是中国的棉花产量有限。而且随着日本纺织工业的崛起,来自横滨的商人们已成为中国棉花的最主要竞购者。至于西非的开拓现在已经是极限了,波兹南犹太人已经有四万人移民喀麦隆,完成了他们的移民任务。另外,虽然疟疾和黄热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昏睡病依然是北方棉花产区的重大威胁。”瓦德西满腹牢sao的说道。

    瓦德西的这些抱怨威廉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德属西非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十分理想,扩大棉花种植本身没有问题,但当下十分缺乏劳动力和有效的管理,普通德国公民依然对热带地区感到恐惧。他们宁可移民南美获得不多的土地。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移民到非洲内陆去。

    即便是按照约定移民西非的犹太人,大部分也是在沿海地区或者威廉投资的皇家橡胶园做事,很少有人会深入内地。

    偏偏喀麦隆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全都位于西北内陆,由于缺乏白人农场主的有效管理和组织。仅仅依靠黑人酋长和殖民地官员的宣传。棉花种植的进展很慢。

    “为什么不能从中国移民过去呢?19世纪末。由于中国南方普遍人多地少,很多人为了求生不得不下南洋寻找活路,其中的艰辛和苦难自不必细说。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发德属西非,一定能获得成功。近代印尼和马来亚的大开发不都是靠着华人的血汗吗?而且印尼的生存环境很难说就比非洲更好。”威廉晚上躺在床上,仔细考虑这个问题,他越想越觉得可行,而且在德国已经获得南澳的情况下,招募华工的事情也变得简单了很多。

    威廉的想法得到瓦德西的赞同,这种大规模的家长制的经济规划安排从来都是他所感兴趣的,因为他觉得这最能体现出德国总参谋的优势。

    1900年10月,当从南澳,远涉万里重洋到达非洲的第一批华工在喀麦隆海岸登录时,意味着德国在非洲的殖民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和德国一样,法国对美国的贸易制裁也是感到无计可施,不过好在法国的产品都比较有竞争力,新英格兰的豪门千金以及那些富家女们是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就放弃对来自巴黎的新款丝绸内衣的追求的。不过,来自丹麦的奶酪罐头靠着价廉物美逐渐取代了法国的精美食品,开始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走俏。

    伴随古巴事件的尘埃落定,法德两国的友好关系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了感谢德国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法国国王菲利普八世在塔列朗陪同下访问了柏林,和威廉进行了十分融洽的交谈。

    大批的法国工商业人士也随同访问,并就已经谈判数年之久的“钢煤共同体”协议进行最后的磋商。

    关于“钢煤共同体”的税收和财政安排,两国早已达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德法两国对于彼此的原料贸易免征出口税,比如德国萨尔的焦炭出口到法国每吨通常要征收1.5马克的出口关税,一旦协议签署,则不再征收出口税;同理,德国钢铁工厂也可免税进口来自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高品位铁矿石。

    第二,法德合资在布里埃盆地兴建一座大型钢铁工厂,其中法方控股65%,产品则主要销往法国国内以及法属各殖民地。工厂的税赋,德国方面减半征收。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为提高铁矿的开采效率和减少浪费,法德双方决意组建布里埃-隆维铁矿联合体。其中联合公司中的持股比例问题成为两国企业界争论的焦点和协议签署的最大阻碍。

    布里埃-隆维铁矿所在的西洛林地区是1891年战争后,德国从法国获取的,该地区铁矿石蕴藏量十分丰富,比德国鲁尔区、德属洛林,外加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铁矿蕴藏量的总和还要高出两倍。或者说,这片面积不大的山区集中了西欧铁矿石蕴藏量的三分之二。

    早在战前时候,德国资本便已经控制了该地区铁矿产量的十分之一,战后随着德国资本的不断涌入,一些不愿选择双重国籍的法国人出售了自己的产业。到1899年时候,德国资本已经获得了该地区铁矿石总储量的35%。

    在德国的钢铁大王蒂森看来,德国企业完全掌控当地的铁矿石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他主张在联合公司内,法德资本应该各占50%,而不是按照当前的实际资源控制量分配股份。

    这一主张自然遭到法国企业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以现有的份额组建联合公司,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德国政府和军方也是希望德国资本在新公司占据优势地位,或者至少不能比法国的股份少。所以双方各持股5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谈判进行了半天就又一次陷入了胶着。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

    自从瓜分土耳其结束后,德国获得了北非地区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按照德国学者们的建议,将该地区改名为利比亚。这是罗马时代对该地区的称谓。柏林的学者和政治评论家意图以此彰显第二帝国作为罗马继承者的天定命运。

    利比亚南面隔着撒哈拉沙漠的腹心地带便是法属中非。再往南则是法属赤道非洲和乍得湖。德属喀麦隆正是隔着乍得湖和法国殖民地接壤。

    获得利比亚后,德国用了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平定了当地少数叛乱武装,而后。当生活在当地的50万北非阿拉伯人在数百名大大小小的酋长的统领下向威廉宣誓效忠后,德国对当地的间接统治迅速建立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很希望修建一条穿越法属中非也就是乍得地区的铁路,将利比亚和德属喀麦隆连接起来,当战争来临而德国失去大西洋制海权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依靠铁路来转运各种宝贵的热带战略物资,比如橡胶、咖啡、棉花和德属尼尔利亚出产的锡矿石。

    威廉的想法得到瓦德西和陆军将领们的一致赞同,问题是法属中非如何处理?是花钱买下来还是仿照英国在刚果的方式,租借一条若干公里宽的通道呢?而法国对此持何种态度,是否愿意配合?

    古巴危机前,比洛以一种很随意的非正式方式向塔列朗提起此事,不过法国人不知道是忘记了还是压根就没往心里去,从此没了下文。

    谁成想,就在“钢煤共同体”协议难产的紧要关头,塔列朗突然抛出了法属中非作为筹码,希望和德国在布里埃-隆维地区以及非洲的殖民地问题上做一个彻底了断。

    双方本着尽早解决问题和各取所需的原则,就此问题进行了诚恳而友好的商谈。

    在谈判中,威廉和法国国王菲利普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两人作为国王,对于事情的细节不会特别在意;在友好访问期间达成一份两利的协议比什么都重要。

    经过连续两天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双方的最终约定如下:德国以多哥兰和德属尼日利亚西部外加德属索马里换取整个法属赤道非洲,以西洛林换取法属中非的乍得,同时德方获得布里埃-隆维铁矿联合体50%股份,其中15%的股份归德国帝国财政局所有,剩余35%则归属当地的德资铁矿企业。

    通过这样一个大交换,德国在非洲的大部分殖民地终于集中起来,并且以较好的方式和本土取得联系;同时,布里埃-隆维铁矿联合体15%股份也至少价值1.5亿马克。这些都令威廉感到欣喜。

    法国方面在殖民地上虽然损失了一些——法属赤道非洲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远比德国用来交换的殖民地有价值的多——不过,能够收回西洛林才是真正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菲利普国王和塔列朗最为看重的。毕竟,该地区属于法语区,法国人占据了大多数,收回西洛林对于增进法国内部的团结和争取人民的支持意义重大。

    另外,法国获得多哥兰以后,其在西非的殖民地也将连成一片,从而使资源丰富的法属达荷美不再孤立于英德殖民地的包围中。

    “钢煤共同体”协定和的签署进一步密切了法德关系。由法国施耐德钢铁公司和德国蒂森—曼内斯曼冶金联合体共同投资的洛林钢铁公司设计产能为年产150万吨钢和200万吨生铁。产量占据了法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公司总投资800万英镑,其中法方出资520万英镑占65%股份。德方出资280万英镑占35%股份。由于法国国内钢材价格较高,加上法国政府给予了税收减半的优惠,所以公司建成投产后一直保持高达50%的毛利率,比德国本土钢铁企业的利润水平高出两倍之多。

    西洛林地区的再度易手在当地并未引起太大的震动,因为在德国统治期间,该地区一直实行高度自治,政府的警察和公务员都由当地人担任。所以两国的交接仅仅是换换国旗的事情。

    另有一项附加条款,双方口头约定了卢森堡未来的政治安排,法国首次承诺允许卢森堡在适当的时候转入德国。

    的签署不仅将塔列朗的外交成就推向了新的顶峰,而且菲利普八世国王在国内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作为七月王朝的继承者。菲利普国王在国内的基本盘是以农业集团和高利贷集团为基础的。而顺利收回西洛林,尤其是签署“煤钢共同体”协议后,法国重工业集团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的支持。

    在德国国内,虽然有一部分学者表示反对。他们习惯于把目光放在欧洲。放在本土的地盘得失上。“宁要欧洲一棵草,不要殖民地的一棵苗”就很好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不过就军队高层而论,有强大政治能量的戈尔茨以及总参谋处的军官们都是赞成这一交换的。

    总参谋部给出的结论是:当法德两国交战时。西洛林地区对于德国的进军或者防御并无太大的价值;对于和平时期的德国而言,该地区最大的价值就是其所蕴藏的丰富铁矿资源。这些资源给政府带来税收,给企业带来利润,归根到底就是“财富”二字。在德国资本掌控了该地区50%的铁矿资源,并且顺利参股法国最大钢铁工厂的情况下,西洛林无论控制在谁的手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威廉觉得,从维系法德友谊出发,似乎交给法国比留在德国给为有益。

    获得法属赤道非洲和中非的乍得地区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基本连成一片,而且可以靠一条从地中海直达西非海岸的铁路将其连接起来,这是具有相当战略价值的交通线,尤其是在德国难以掌握大西洋制海权的情况下。历史上,希特勒在和维希法国媾和后,曾有过这样的设想,只是当时的情况显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此外,乍得南部的热带草原区和赤道非洲北部十分适合种植棉花,只不过由于交通不便,所以法国政府只是将该地区列为“非重要棉花来源地”,在当时法国的棉花主要来自法属西非的广大产棉区。

    至于德国交换出去的多哥兰、德属尼日利亚西部和德属索马里,对于德国来说并无太大的价值,前者虽自然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不过面积委实不大;后者则基本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不大的战略价值也因为德国已经拥有了阿萨布港并控制曼德海峡而大打折扣。

    这一天,柏林皇宫的南草坪上,微风吹拂,夏日的阳光洒落在草地和周围明快的建筑物上,让人心情不由得大好起来。

    “祝贺你塔列朗先生,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迄今为止你为你的祖国建立的功绩足够让菲利普国王赐给你一个伯爵的爵位了。”协议签署后,威廉在瓦德西的陪同下和塔列朗以及法国国王一起站在草坪边上,闲聊着什么。

    “这个建议还真是不错,布里埃伯爵这个名号怎么样?”菲利普一边说,一边望向塔列朗。国王是非常直爽的性情中人,说话常常是毫无遮拦。以至于这突入起来的问题,让塔列朗很是不好回答。

    “我的陛下,布里埃是来自威廉皇帝的慷慨赐予,算不得我的功劳,而且我的这点成绩实在不敢奢望能获得如此尊贵的爵位的。”塔列朗微笑着,小心翼翼地说道。

    “菲利普国王陛下,布里埃伯爵这个名头可算不得响亮。我听说加拿大的魁北克人希望重新投入到陛下的怀抱,如果趁此机会塔列朗先生能够使魁北克从维多利亚女王治下回归法国,那么法兰西伯爵这个响亮的称号可就再合适不过了。”瓦德西向前一步,向法国国王进言道。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新法兰西是所有法国贵族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塔列朗伯爵,这个任务可就交给你了。想来瓦德西首相也是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的。”菲利普国王看看瓦德西说道。

    “能为国王陛下效劳,不胜荣幸之至。”瓦德西微笑着,颔首道。

    “好了,诸位,酒会快要开始了,今天你们将会品尝到我在东普鲁士的葡萄园酿出的上好的雷司令。”威廉十分愉快的大声说道。

    “莫非是陛下亲自调制的吗?”塔列朗故作惊讶的问道。

    “你说对了。”说着,威廉哈哈大笑起来:“不管味道如何,你们可都要给我捧场哦!”

    酒会开始后,随着威廉和菲利普国王的“法德两国友谊长青”的祝词,以及酒精的作用,人们迅速进入了状态。两国的政治和经济界显要人物总共300多人把柏林皇宫的大宴会厅挤得满满当当,酒桌上人们高呼着“为菲利普国王陛下和威廉皇帝陛下干杯”,宴会气氛十分的火热。

    威廉也喝的酣畅淋漓,找到了久违的酩酊大醉的感觉。一方面他为法德两国达成进一步的谅解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欧洲结束仇恨走向一体化的关键一步;其次,菲利普国王的率真性格以及他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珍视也让威廉感到十分可贵,在国际政治阴险和虚伪的面具下,总是会有那么一丝光明和纯真让人感动。威廉希望,这不是骑士时代最后的挽歌。

    ……………………………………………………………………

    ps:本章内容信息量大,质量上乘,希望大家看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