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汉帝国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八节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八节

    公元187年9月。

    ===

    老大人赵岐听说招抚之事已经谈妥,随即不顾年事已高,在黑豹义从的护送下,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晋阳。

    李弘和张燕等人相迎于百里之外。

    在颠簸的马车上,李弘非常歉疚地说道:“我向陛下奏请老大人出山,实在是无奈之举……”

    赵岐抚须笑道:“将军差矣。能在垂暮之年为并州百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多年的心愿啦。说起来,我还要感激将军大人……”

    李弘正色说道:“老大人这样称呼我,实在是折杀后辈了。老大人如果不怪责,就请喊我子民吧。”

    赵岐摇摇手,笑道:“大人错了,你我年纪虽然相差太大,但这上下的礼节却万万不能乱。有礼才有法,有法才能让人信服,这一点大人无须再说。另外,我很敬佩你。有志不在年高,虽然我痴长你六十多岁,但和你比起来,我这一辈子庸庸碌碌的,想做的事一件没做成,惭愧啊。如今我都快死了,才沾了大人的光,到并州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我能在入土之前,完成屯田,让并州百姓吃饱穿暖,我也就死而瞑目了。总之,我要谢谢大人啊。”

    “在洛阳的时候,我曾一再对大人说到自己未了的心愿,还好大人记在了心里,没把我这把老骨头忘了。”赵岐亲昵地拍拍李弘的肩膀,笑道,“如果大人忘了,我会跑到并州来找你的。”

    李弘感动地笑笑,没有再说什么。并州的屯田以民屯最为艰辛和复杂,没有几年时间,很难看到成效,做为民屯的长官护田校尉,其责任和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面对眼前这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李弘心里很难受,他现在后悔当初自己的决定了。让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张燕非常激动地拱手说道:“我听将军大人说,民屯的事由老大人亲自来并州负责,我立即就放心了,我连许多细节都不愿意谈了。老大人,你知道吗,我这是第三次看见老大人了。”

    赵岐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蓦然醒悟过来,指着他高兴地说道:“原来你就是张燕。”

    张燕连连点头,“老大人记起来了?”

    “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赵岐兴奋地说道,“你是给大贤良师背药篓的那个小孩,七八年不见,你长这么大了。”

    李弘都听傻了。还有这好事。

    赵岐拍拍额头,极力思索了一下,说道:“我记得大贤良师叫你飞燕,飞燕,还有一个小孩,长得比你漂亮,叫什么,叫什么……九头鸟,对,叫九头鸟。”

    张燕更激动了,他一把抓住赵岐的手,一个劲地点头,眼眶渐渐地有点红了。

    “好,好,好啊。”赵岐伸手摸摸张燕的脑袋,笑道,“你现在棋艺可有长进?”随即他又有点伤感地摇摇头,叹道,“大师的一帮弟子,象你这么有出息的少啊。”

    张燕低头不语,神色痛苦。

    赵岐望着他,安慰道:“飞燕,你这一步走得好啊。你要知道,你救了多少条人命?如果屯田成功,百万流民能在并州安居乐业,其实也就是用另外一种办法实现了大师当初的理想。大师九泉之下,一定不会怪罪你的。”

    李弘看到两人手抓着手,很亲热,忍不住小声问道:“老大人,你们怎么会认识?”

    “我和张角是多年的朋友。”赵岐解释道,“我做并州刺史的时候,有一年晋阳发生瘟疫,他带着弟子来治病救人,从那时我们就开始交往。党锢之祸开始后,我闲暇无事,约了几个朋友四处游历,途中多次与张角相遇,在一起讲经论学。那时,他带着太平道弟子遍走天下,传经授符,治病救人,海内闻名啦,可惜……”

    “张角虽然有心解救万民于水火,但他的办法……”赵岐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不说了,人各有志,孰是孰非,后人自有评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透天机的,只好本着良心做事了。”

    赵岐随即开心地笑道:“飞燕这孩子喜欢下棋,我和张角闲暇切磋的时候,他和那个叫什么九头鸟的小子就凑在一边看,看就看罢,还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烦死了。所以,我对这两孩子印象很深。只是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张燕就是他,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李弘大喜,高兴地说道:“老大人,那九头鸟现在也很了不起,他就是上党的黄巾军首领杨凤。我正在派人联系他,和他商谈招抚的事。”

    “哦。”赵岐惊喜地说道,“这么凑巧。有时间我去会会他。”

    “老大人,襄楷大师也在晋阳。”张燕说道。

    “哈哈……”赵岐大笑起来,“好,好,这并州的老朋友太多了,好啊。那骑驴的小子从冀州跑了之后,我还正担心他,好,好。”

    ===

    李弘和张燕把招抚的细节和有关屯田的准备工作对老大人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赵岐听完之后,立即问道:“土地所属的事怎么解决?”

    李弘说道:“军屯的土地自然是朝廷的。屯田兵所种的粮食部分归屯田兵所有,代替军饷;部分归典农都尉府,留做军资;还有一部分归镇北将军部和平难中郎将部。具体的分配方案目前还没有定。我的意见是,先尽量满足屯田兵和典农都尉府,剩余的再做并州军需。”

    “至于民屯的土地,目前暂不宜卖给个人,一来百姓手中没钱,二来防止有钱人趁机低价兼并土地。”李弘说道,“土地如果长期属朝廷所有,由百姓租种,百姓的耕种热情会受到打击,所以,这土地还是要卖给耕种者私人的。我打算三年后再商议土地买卖的事。三年后,假如屯田初步见效,百姓衣食可保,立即开始土地买卖。百姓购买土地的钱分五年时间用所种粮食代替。五年还不起的,再顺延五年。”

    “土地兼并如何处理?”老大人赞赏地点点头,继续问道。

    李弘和张燕互相看了一眼,觉得老大人的见识果然非同一般,所问的事情都是关系到屯田是否成功的要害问题。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他们是不会卖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严禁土地买卖,打击土地兼并,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护田校尉府建立一个赈济制度,对因为遭受天灾或者疾病导致无法生存的百姓进行救济,以保证他们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赵岐想了一下,说道:“本朝初期屯田也用过这种办法,以防止百姓们私下卖地,但施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看,关键还是要严惩私下收购土地者,否则,敢于以身试法的大有人在。”

    李弘和张燕连连点头。

    “钱呢?屯田用的钱呢?朝廷目前没有钱,这钱怎么解决?”赵岐神情严肃地问道。

    “我打算以商补农。”李弘随即把自己的设想对老大人详细解释了一遍,“关键是允许私人介入盐铁经营。这一点,从目前看来,希望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同意难度很大。”

    赵岐对李弘的建议既不感到惊讶,也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继续追问道:“大人,我现在要钱,要粮食,要屯田物资,我马上就要,你能马上就给我吗?”

    “可以,我已经督令镇北将军府去办了。”李弘说道,“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晋阳,后续粮食和屯田物资会源源不断地运到太原各地。”

    赵岐大喜,狠夸了李弘几句,又问道:“并州刺史张懿张大人呢?”

    “张大人已经奉旨离开晋阳,到雁门郡去了。”李弘回道,“但我把并州刺史府的一帮从事和掾史都留了下来,因为他们熟悉并州事务,我打算把他们都交给老大人,让他们到护田校尉府充任各级掾史。”

    赵岐笑笑,对李弘道:“好了,我没什么事要问了,我开始上任屯田了。”

    李弘奇怪地看着他,问道:“老大人不问问我这钱是从哪来的?还有没有?”

    赵岐大笑,说道:“大人,你知道陛下和朝廷的大臣们是怎么看待并州的招抚和屯田吗?”

    李弘摇摇头。

    “大人的运气就象天上掉下金蛤蟆,没人会相信。”赵岐笑道,“招抚的事这么顺利,不是因为你让步太大,也不是因为飞燕的主动配合,而是因为你的运气好啊。陛下和朝中大臣都认为你是在并州做假,骗骗飞燕和他的黄巾军,所以,你有奏必准,甚至你们尚未谈妥,陛下就已经封赏飞燕一个中郎将了,就连我也沾了你的好运,平白无故被陛下封了个乡侯。”

    “我做假?”李弘吃惊地和张燕面面相觑,觉得这也太荒唐了,“朝廷认为我在做假?”

    “是啊。”赵岐笑道,“正因为上上下下都认为你在欺骗黄巾军,所以招抚之议也没遇到什么阻力,陛下也就迅速诏准了。”

    “至于大人的钱是怎么来的,我不管,我只要你屯田就行。我都八十岁了,我还有什么事看不透。我虽然老眼昏花,但谁忠心为国,谁祸害国家,我还是一清二楚的。”

    “你这个盐铁之策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本朝文、景皇帝的时候,信奉道家黄老之学,国家无为而治,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依法治国。当时赋税低,干预少,各地关卡取消了,开发山泽的禁令也取消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物贸繁华。朝廷在煮盐、冶铁等各类行业全面开放,私商得以自由经营,甚至冶铜铸币这样的要害行业都开放了,允许私商从事铸币。所以,你这些办法不新鲜,但如果能在这个年头捡起来再用,对大汉国倒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没有钱屯什么田?但屯田关系到大汉国的稳定和振兴,所以必须要屯田,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弄钱屯田。”赵岐抚须笑道,“本来,我也打算向你提出开放并州的盐铁业,但大人既然已经想到了,我还cao什么心啦?”

    李弘大喜,急忙问道:“老大人,你的意思是说,我这个奏议,陛下和朝廷会同意?”

    赵岐缓缓点头,无奈地说道:“大人也许不知道,大汉国的盐铁业,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被朝中的jian阉外戚和王侯权贵们控制了,少府的收入之所以一年不如一年,不是因为盐池干涸,铁矿空竭,而是人祸啊,就象流民四起,叛乱不绝的根源是土地兼并一样,大汉国日渐衰败、两府库房枯竭多年的根源就是因为盐铁被这些祸国之臣收于私囊啊。”

    “大人这个奏议,陛下会同意,因为开放盐铁之后,少府的收入会增加,而且大司农府也能增加商税的收入,这对大汉国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朝中权贵来说,却是拦头一捧,打到他们要害上了。”

    他抬头看看李弘,问道:“大人这个奏议是否已经送到了洛阳?”

    “没有。”李弘摇头道,“我担心陛下和朝中的大臣们借口开放盐铁业违背了大汉律、祖制什么的,极力反对,所以我至今还没有拟好奏议。”

    “老大人可否愿意帮忙?”

    赵岐沉吟半晌,说道:“好吧,我来写。我要把盐铁背后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陛下,我要让陛下知道,是谁偷去了陛下的钱,是谁祸害了国家,是谁逼得百姓揭竿而起年年叛乱。”

    李弘高兴地握住赵岐的手,感谢不止,“老大人只管写,我这个行镇北将军目前还有点份量,即使惹恼了陛下和洛阳各方权势,一时也没人敢拿我怎么样。”

    “哈哈……”赵岐笑道,“大人就是叫我署名我也不敢啦。这个马蜂窝捅的大啊,要比你在西凉肃贪捅的那个马蜂窝大上数十倍都不止。”

    李弘暗暗心惊。

    “陛下不是让大人分兵四守嘛。”赵岐神情凝重地说道,“这个时候,大人还是慎重一点,尽可能的拖延,千万不要分兵。”

    “而且,一定要等到把上党杨凤的黄巾军也招抚了才能上奏,以免朝中大臣从中作梗,使并州屯田出现意外。”

    ===

    杨凤在颜良的陪同下,赶到了太原郡的阳邑城。

    他的确很矛盾,他不象张燕那样,有百万流民的拖累。在黑山附近,他和白绕等人的大军加上流民也不过只有三四十万人,而且,他们距离冀州的魏郡和京畿的河内郡非常近,下山就可以抢,抢了就可以跑回山,所以做流寇还是很舒服的。

    黑山的黄巾军里,就他和白绕的势力最为庞大,但白绕比他有人缘,声望也高,所以杨凤有目的的把大军拉到了上党附近,准备有机会的时候脱离黑山众部,割据自守。那次真定城附近的谈话,李弘给他们指出的出路让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次安定帅在幽州起事,要求太行山黄巾给予支持,正好给了杨凤攻占上党的机会。张燕率先出兵太原,给杨凤扫清了障碍,使他得以轻松占据了上党全境。随之,他的想法就变了。

    张燕在李弘大军的逼迫下,迅速答应受抚,这让杨凤很不高兴。无论如何,他们是太平道的弟子,是黄巾军首领,这么做,他无法接受。

    颜良和郑信的到来也没有能够打动他,但颜良和郑信的到来却惊动了黄巾军将士和跟随黄巾军的流民,他们聚集在城里城外,希望自己的首领同意受抚。他的手下李尧、杨震和梁百武三个小帅也同意受抚。杨凤很震惊,终于动摇了。

    杨凤看到李弘、张燕、赵岐和襄楷四人一起出城迎接他,再无话说,拜伏于地。

    ===

    本月中,天子来旨,同意李弘所奏的招抚方案,同时封杨凤为黑山校尉,诏令李弘以此方案招抚上党黄巾军,无需再奏。

    本月,幽州叛军张纯和黑山叛军白绕都知道了张燕受抚的事,两支黄巾军的士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张纯丝毫没有气馁,他倚仗乌丸铁骑的骁勇,指挥大军继续南下。他的目的还是要和黑山黄巾军会合。

    白绕和眭固﹑苦蝤等首领多方磋商之后,决定还是继续率军北上。如今冀州官军较少,在实力上黄巾军zhan有绝对优势,只有两军能够会合,攻占冀州全境不是没有可能。

    天子非常着急,连续催逼李弘迅速派兵南下河内郡,以求京畿安全,但李弘以招抚未定为由,拖延不发。天子大怒,命令他本月底之前,务必派兵北上雁门关,南下河内,否则以违旨论罪。

    就在这时,西河黄巾军首领郭太聚众于白波谷,出兵攻占了西河郡治所离石城。郭太此时起兵,无非是想把李弘的大军拖在并州,让他无暇分兵冀州。

    李弘接到了并州西河郡的消息之后,激动地拍案而起,“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