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天意不绝炎汉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一章 却非殿之议

第五十一章 却非殿之议

    各路诸侯互相倾轧,获利最大的自然是刘辨,最终,朝议上得出结论:韩馥、陶谦二人各筹集兵粮十万斛,其余诸侯则或筹集一二万斛,或筹集三四万斛。

    刘辨是赚翻了,于是众诸侯早把刘辨和刘宏视作同一类人,心中都在想: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都是好敛财的主!

    不过谁也不敢把刘辨和刘宏等同对待。

    逆天的武勇、强大的王府军、黄口之年能以“五毒论”震惊朝堂,舞勺之龄就能连败何进、董卓两大权臣、身边又聚集着大量精英……谁还敢轻视刘辨!谁又能轻视刘辨!

    却非殿本是南宫正殿,公元二十五年,东汉建武元年十月,光武帝刘秀夺取洛阳后,车驾入城,驾幸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这才揭开了东汉统治的序幕。此后,却非殿就成了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东汉初期的许多军政大事均由光武帝和大臣在此议决,发布全国,这是国家权力首脑的所在。直至孝明帝永平年间,造崇德殿作为南宫正殿,才取代了却非殿,直至现在。

    从某种以上来说,却非殿代表的是由乱转治的时代,而崇德殿则代表的是由治转乱的时代。如今正当拨乱反正,挽大厦之将倾的时候,刘辨刻意舍崇德殿不用,而选择在却非殿与心腹大臣商议国事。

    此刻,刘辨与曹cao、荀彧、荀攸、卢植、贾诩、糜竺、马均、戏忠、赵云、张辽、高顺、太史慈、甘宁等等心腹大臣正于殿中商议。

    只听刘辨问道:“今日朝议上,卿等观众诸侯如何?”

    荀彧向刘辨稽首道:“孔文举能主动弃诸侯之位,回归朝廷,足见其忠义之心。”

    众人皆点头赞同。

    荀彧又道:“可惜如孔文举者寥寥。”

    众人默然。

    刘辨叹道:“重整山河,安定社稷,任重而道远啊!”

    叹完气,刘辨却又转喜道:“总之,今日得兵得粮,也算是削弱了众诸侯的实力,尤其是不费摧毁之力,剪却两路诸侯,朕心中宽慰。”

    众人闻言,也都开怀起来,唯有贾诩脸上却似乎有一丝忧虑一闪而过。刘辨却认为贾诩所以不高兴,乃是因为与众人不熟之故,故而并未多加注意。

    甘宁可能是疑问憋在心中太久了,忍不住问道:“陛下,为何不将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全都撤换掉?”

    刘辨有心令众将习惯思考,增长见识,故而每与谋士相商,也命众将列席。

    闻得甘宁之言,刘辨暗自无奈的笑道:我又何尝不想呢?只是哪有那么简单啊。

    荀彧却耐心的解释道:“此番能击败董贼,多赖众诸侯之力,若过河拆桥,必损陛下名望。且河内郡紧邻洛阳,即便现在不召回王匡,陛下控制河内也是迟早的事,至于其他各路诸侯,即便陛下强行罢黜他们,对其治地却也鞭长莫及,无力掌控。”

    是啊,各州郡的实权人物都是众诸侯的心腹,即便是剥夺了他们的郡守、刺史之位,可那些地方,其实仍然控制在众诸侯手中。强行将他们扣在洛阳,反而无端与诸侯交恶,有百害而无一利。河内是因为隶属司隶,紧靠洛阳,王匡不得不从;北海虽远离中枢,但黄忠久在青徐剿贼,又有皇甫嵩权领青州刺史,不说孔融的确没有野心,即便有野心,在黄忠与皇甫嵩的联手打压下,又有何能为?至于其他如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乔瑁等毕竟只是无能之辈,刘辨压根就不放在心上。

    甘宁其实也不笨,听了荀彧的讲解,却也勉强明白了,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曹cao似乎颇关心民生问题,突然说道:“陛下,众诸侯虽答应运粮接济洛阳,只是其手中也必然无粮,最后送至洛阳的粮草,也必是从百姓身上盘剥而来。”

    刘辨闻言一惊,曹cao之言绝非胡说。神州官员自古以来就有这个传统,上面教下面征十斤,下面便会从百姓手中征二十斤,甚至更多!各地诸侯都视官库为自家粮仓,又怎会舍得将自己的粮草上交,必定是从百姓手中压榨而来。

    刘辨心中竟开始后悔起来。自己想着削弱诸侯的时候,真的没想那么多,如果因为自己一个计策,而害死万千百姓,刘辨心中难安。

    曹cao见刘辨面上愁苦,暗怪自己多言,遂安慰道:“cao失言了。陛下,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无四方之粮,洛阳百万生民岂不饿死,且若军中缺粮,兵无战心,董卓定会借机卷土重来,到时只会令百姓更加惨淡。”

    卢植也安慰道:“陛下,事有轻重缓急,此刻最为紧要的,乃是稳定洛阳局势,若陛下可怜天下百姓,则请陛下励精图治,早日安定天下,还黎民朗朗乾坤。”

    刘辨闻言,方有一丝安慰。是啊,为了早日平定天下,即便此刻阵痛一下,又有什么呢?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若此刻生出无谓的同情来,只会令乱世继续延续下去,到时候,死的人会更多。

    刘辨本就不是太优柔寡断的人,大丈夫该狠的时候一定要狠,万不可拖泥带水。毕竟自己没有刘备那包容天下的仁德,无谓伤神去考虑哪些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

    遂对卢植稽首拜道:“谢太傅教诲!”

    卢植赶紧躬身逊谢。

    刘辨又道:“虽如此,还需往益州、荆州、扬州等地大量购买余粮。”说完,看向座中的糜竺,令道:“子仲,万金堂中的财物任你支出,朝议散去,你便速差人联络各州大户、商人,办理购粮之事!”

    糜竺赶紧应命。

    刘辨又对荀彧令道:“文若,可差人往各州广布细作,引导流民往河南而来,朕必好生安置。”

    荀彧亦赶紧唱诺。

    又说了些有关洛阳民生的问题,众人便散去,唯有贾诩迟迟不走。刘辨明白,贾诩必有话要说。

    贾诩不喜欢在人前表现,却对刘辨有一丝畏惧,于是在刘辨面前,不敢藏着掖着。

    刘辨笑问道:“文和,适才众人俱各欣喜,唯有你似乎面带忧色,却为何故?”

    贾诩见刘辨观察入微,心下略微一惊,却也有些高兴。刘辨虽迅速将贾诩置于心腹幕僚之中,但贾诩却也有些忐忑,毕竟自己曾效力于董卓,究竟能否得刘辨器重还未可知,刘辨既能察觉到自己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担忧,足见其很在乎自己的意见。所以贾诩自然有几分高兴,毕竟再淡泊的人,也希望得到比人的认可,而贾诩,更是那种极爱自己的人。

    收拾心情,贾诩赶紧问道:“为保证众诸侯能如期运粮到京,陛下是否准备将众诸侯继续留在洛阳?”

    刘辨道:“不单是为了兵粮,就挑选兵马一事也需要些时日,朕自然要令他们在洛阳多留日子。”

    贾诩道:“陛下不可!”

    刘辨奇道:“何故?”

    贾诩道:“陛下,诸侯久在洛阳,后方空虚,倘若刘焉、孙坚、袁术、郭太等趁势而进,岂不成为大患?”

    刘辨一惊,虽然知道极有可能,仍问道:“孙坚新败,袁术刚刚逃至淮南,而郭太也是初至并州,他们手中应该也没有实力动手吧?况董卓新败,他们敢不潜身缩首乎?”

    贾诩道:“陛下!诩还在董卓军中时,李文优就曾献计董卓,令并州郭太起兵攻打冀州,幽州刘虞起兵攻打北平,此外,还联系了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和淮南袁术,前者孙坚背盟而去,也是董卓之谋。”

    刘辨大惊失色。

    贾诩又道:“并州一带有张燕盘踞,那张燕虽被先帝招抚为平难中郎将,却本是黑山贼首,与白波军皆为黄巾余党,若其与郭太二人苟合,则冀州危矣!

    刘虞素与公孙瓒有隙,早就想除公孙瓒而后快,此番定然早已出兵。

    昔日刘焉闻‘益州有天子气’,故极力促成重置州牧一事,如今早在益州私造乘舆车具千乘,不臣之心已显。骠骑将军董重如今身在洛阳,汉中空虚,刘焉必趁机而取东川。

    孙坚昔日征讨汝颍黄巾,于南阳、汝南搏下极大威名,鲁阳、梁东、阳人等地官员多与其有旧,如公仇称等更是其心腹,逃离南阳,孙坚必已进入豫州,只恐豫州已不复为孔胄所有矣。

    袁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天下仰望,只要其振臂一呼,四方豪杰必汹汹而蚁聚。且淮南富庶,人口众多,正是养兵之所;又近丹阳,民风彪悍,极易训练精兵。目下,只恐袁术根基已稳。袁术曾与何进合谋,与陛下早成死敌,此番岂能不趁势扩充地盘?

    荆州之地崇尚文事,刘表号曰‘八俊’,收揽荆州人心极易,此刻,荆襄九郡只恐已大半落于其手中。幸在此人态度还不太明朗。”

    能对刘辨构成威胁的几大势力,都被贾诩一口气剖析了一番,刘辨早已惊得站起身来,贾诩之言绝非耸人听闻,局势完全有可能朝最坏的方向发展。刘辨遂急问道:“文和既能洞悉忧患,可有良策教朕?”

    不知贾诩是否有良策道出,请继续关注明日更新。

    (第五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