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天意不绝炎汉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开始变革

第五十六章 开始变革

    刘备有没有才能?

    或许刘备给后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特别爱哭,甚至有人说刘备是哭出来的天下。

    但是“爱哭”正代表着一个人感情丰富,至少能说明这个人心地善良,不是个心肠歹毒的人。毕竟人类不是鳄鱼,没有情感的催动,眼泪真的那么容易流出来吗?除非刘备有沙眼,沙眼还得吹风不是?

    汉代甄选人才,讲求德才兼备,对于刘备的德,且不谈他誉满天下的仁义,好吧,姑且当他是假仁假义,那么他能笼络住大批的人才,能做到折节下拜,三顾草庐,起码说明他能礼贤下士;倾全国之力东伐孙权,除开吞并东吴之心,也是为替关羽、张飞报仇,虽然显得莽撞,但起码说明他重义;曹丕篡汉,刘备为献帝痛哭不止,以致身染重疾,起码说明他忠;刺客见到刘备,反而忏悔而去,其德行竟连刺客都能感动,可见其仁……凡此种种,其品德还用得着怀疑吗?

    刘备一生的确投奔过许多诸侯,而且除开曹cao,被刘备投奔过的势力全都遭了秧,但为何公孙瓒、陶谦、吕布、袁绍、曹cao、刘表等还对他翘首欢迎?陶谦为何会以“非刘备不能安徐州”而不传子,而独传刘备呢?为何刘表会对刘备推心置腹,连立嗣的事情也要和刘备商议呢?为何曹cao煮酒论英雄,言天下英雄唯刘备与他呢?可见刘备有令人无法抵挡的人格魅力!

    再看其才,其一,刘备能能发现人才,从拔关、张于凡品便可见一斑;其二,能笼络人才,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呕心沥血,正是为感刘备知遇之恩;其三,能甄别人才,从“马谡不可大用”,“黄忠老而弥坚”便可看出;其四,能凝聚士兵,刘备半生漂泊,从东北逃至西南,屡战屡败,可谓惶惶如丧家之犬,但身边始终有一支队伍不离不弃;其五,能征善战,正史上,博望之火、北定汉中都是出自其手笔,足见其用兵只能……

    不说别的,刘备少不读书,白手起家,能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变成蜀汉的开国皇帝,便足见其能!

    想到这些,刘辨又岂会对刘备不动招揽之心,事实上,刘辨觉得,用刘备可能比用曹cao更让人放心。

    刘辨走到刘备营中之时,刘备、关羽、张飞、简雍四人正于帐前恭候,见刘辨一行来到,四人赶紧跪下。

    刘辨问道:“玄德,可愿留在朕身边相助?”

    刘备却泪如雨下:“陛下,天下丧乱,汉室倾危,备忝为宗亲,素以匡扶汉室,靖清四海为己任,只恨出身鄙薄,常感壮志难酬,今幸蒙陛下看重,敢不效死命,以报陛下乎?”

    刘辨大喜,赶紧扶起刘备。

    刘备为什么会哭,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出身寒微,一直不为人待见,前者黄巾肆虐,刘备等立下诺大功劳,最后仅得一县尉之职,还因督邮索贿,曾再次丢官,好在有刘恢、刘虞、公孙瓒等相助,才勉强获得平原县令一职。

    前者刘辨虽加封刘备为校尉,然而无兵无地,校尉一职也自然只是一个虚衔,如今能留在刘辨身边,跻身中央,刘备岂能不激动莫名。

    于是两方皆喜,需要处理的就只剩一路诸侯——陶谦。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陶谦虽然年迈,但绝对不是个老好人,反而对少年时狂放不羁的习气丝毫不改,事实上,无论在政绩上还是在军事上,陶谦都是一个好手。

    就在陶谦来陈留会盟之前,曾表下邳人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实行屯田。陈登时年二十五岁,年纪虽轻,能力却强,一上任便“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在陶谦、陈登的努力下,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收获“粳稻丰积”。徐州屯田比起历史上公孙瓒在易京、曹cao在兖州的屯田早了六年,可称汉末第一个想到屯田解决粮荒之人。由此,足见其政略之才。

    而在去岁冬,青、徐两州黄巾复起,攻打郡县。除开黄忠在青徐剿贼外,朝廷还以陶谦为徐州刺史,协助黄忠镇压黄巾。这是陶谦为官生涯第一次作为主帅出征,陶谦也不负众望,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东海的泰山人藏霸,及其同乡孙观等为将。结果一战便大破黄巾军,剩下的黄巾军自然仓皇逃出徐州境内,北上青兖两州。此,便足见陶谦的治军之能。

    可惜的是历史上的陶谦站错了队,用错了人,运气也实在太背。

    所谓站错队是指:讨董结束后,关东诸侯分成两派,一派为公孙瓒、袁术、孙坚,另一派是袁绍、曹cao。陶谦只有加入其中一方,方能自保。最后陶谦选择了公孙瓒一方,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用错人则指:曹豹这等阴险小人,陶谦竟然亲近他们,重用他们。这样下去,自然导致各方不睦,于是徐州渐乱,以至于后来的阙宣在下邳自称天子。

    而运气太背则指:曹cao之父曹嵩,本在徐州避难,陶谦为讨好曹cao,特派军护送曹嵩老太爷去兖州与曹cao汇合,结果护送队伍的头头张闿,本是黄巾余孽,贼性不改之下,竟将曹老太爷一家子全给杀了,尽夺其财,逃之夭夭。曹cao为发泄仇恨,自然就找陶谦了;另外一个背运,则是陶谦、袁术看好的盟友——以勇猛善战著称的孙坚,竟然让刘表给射死了。

    因而,陶谦最后心忧而死。

    陶谦虽然与袁术、孙坚站在一边,但历史上,但陶谦可谓是群雄中为数不多的忠臣之一。

    公元一九一年,汉初平二年四月,董卓迁都长安,留朱儁守洛阳。而朱儁却与山东诸将通谋为内应。后又害怕为董卓所袭,遂奔荆州。董卓又以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朱儁闻之,复进兵还洛,杨懿败走。朱儁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董卓。陶谦一接到朱儁之书,立即就遣精兵三千相助,并上表推荐朱儁代理车骑将军。而其余州郡只是“稍有所给”。

    第二年四月,王允、吕布杀董卓,其后李傕、郭汜等反,六月初一,长安沦陷。当时陶谦以朱儁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联合了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推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郭汜,奉迎天子,一时声势浩大。

    可惜朱儁只善兵机,不懂政略。十二月,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谋,以献帝名义征召朱儁入朝。朱儁部下都知入关不妙,欲响应陶谦起兵。可惜朱儁本人认为“傕、汜小竖,樊稠庸儿,可乘间而灭”。于是辞谢陶谦的提议,应召入朝,又被任命为太仆。结果事与愿违,后李傕郭汜虽然相争,但朱儁为郭汜所劫持,秉性刚烈的他即日发病而死。

    因此,刘辨对陶谦还是很放心的。而且徐州良才极多,除以上提到的陈登、赵昱、臧霸等以外,还有徐盛、郑玄、张宏、张昭等,最重要的,还有诸葛妖人一家,也在徐州琅琊郡。考虑到这些,刘辨自然不能放弃徐州不管。

    来到陶谦营中,未等刘辨出言,陶谦却先下拜道:“陛下,老臣欲为陛下谨守徐州,抵挡淮南袁术,只是徐州俊杰虽多,却缺乏良将,故臣请陛下赐良将数员。”

    竟然敢跟朕要人?刘辨不禁一惊,不过随之又释怀了,这正是陶谦在表明自己的忠心。刘辨正思如何安插亲信到徐州,如此岂不正好?

    刘辨遂令乐进、程昱等随陶谦往徐州,分任兵曹从事及治中从事,且因二人身份特殊,乐进还身兼校尉之职,程昱更身兼侍御史一职。刘辨密令二人募集丹阳精兵,网罗如徐盛、陈登、赵昱、臧霸、郑玄、张宏、张昭、诸葛玄、诸葛瑾等一众人才。

    陶谦自然拜谢,刘辨也是设起香案,置酒相送,陶谦方去。

    众诸侯去了,刘辨终于开始腾出手来,整顿军队,并对朝中势力进行重新洗牌。

    自黄巾以来,由于战事频仍,各地诸侯又私相任命,导致官制混乱,许多地位崇高的实权官职反而成为虚衔,如校尉本为高级军职,却因数量暴增反而成为下级军官,而一职数人、官位重复的例子也极多,如皇甫嵩与袁隗皆为太尉,而刘虞偏偏还是大司马,要知道大司马其实就是“录尚书事”的太尉。凡此种种,多不胜数。

    军队方面更是混乱不堪,如原为中央军的南军实同虚设,而州郡有了招募军队的权力以后,更是打破了对地方军队数量的限制。而对军队的控制则更加混乱,如西园八校尉本是京师戍卫军,但袁绍、徐晃、黄忠、鲍信等人都在外郡;又如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非在战时,本不能统兵,而现在却都有自己的常设部曲。军队这种暴力机器,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只能听见一个声音,否则,必然导致战乱。

    所以,待众诸侯离京,真正意义上控制了中央朝政的刘辨,立即举行朝议。

    这次朝议决定,改元初平,取稍稍平定乱局之意。

    朝议上,对刘辨控制下的军队以及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和大换血,而这次朝议也拉开了变法图强的序幕。

    到底刘辨如何改革,请继续关注本书更新。

    【P.S.】搞改革是个很沉闷的事,不过律修会尽量对政治上的东西少花点篇幅,再穿插一些其他的情节,希望能稍微让书友们看得不那么反感。稍后还有一更,补齐前天欠下的。

    对了,在下设了一个QQ群,群号为128605678,欢迎书友进来讨论。

    (第五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