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传说
关于瑶光的故事,祝福与李墨一两人心照不宣,别人则完全是当来听,只是一个劲的问:“然后呢?跟双黄蛋有什么关系?” 刘新国不紧不慢的端起面前的小酒盅,慢悠悠的眯了一口,祝福偷笑,对一旁的容诗音说:“看,跟古代说书先生似的,还卖关子,吊胃口,我要是卡断章这么卡的话,评论区早就一片哀嚎啦。” 容诗音也跟着笑起来。 等胃口吊的差不多了,他才继续说:“山神说护住一块土地对不对?村里的人去了一看,都傻了啊,就那么大一块地……”刘新国站起身,指着门外那条村口进来的路,比划了一下:“就从到那,这边到那边这么大。” 照他比划的大小,大概只有一百平方米这么大一块地。 别人还不是很清楚一百平方米与粮食产量之间的的概念,祝福则是皱着眉头:“这不就只有六分之一亩吗?那会儿村里人口再少,也得有二十多户吧?就算一夫一妻一娃,三个人,那也是六十个人,一年下来,那块宝地就算亩产万斤也不行呀。” 这一通帐算下来,刘新国笑起来:“哈哈,看不出来,你这个女娃娃,年纪小小的,刚毕业吧?知道的倒挺多。” 听见“年纪小小”,祝福的表情就变得高兴还有些不好意思,听见夸奖的话,总是令人开心的。 容诗音在一旁说:“哎呀,神话传说嘛,总是夸大的,只要编神话的人愿意,一根稻穗够全世界人民吃上一百年也是可以的。” 刘新国点点头:“哎,就是这么说的,那位仙女啊,不仅给村里人指点了山里那块宝地的位置,还留下了一些种子,对我们说,现在种下去,还能来得及赶上秋收。” “当时已经种废了一茬,就是在等死,谁都不信,有人还说,不如把这些种子吃了算了,省得浪费,好在有老人说吃完了也是死,还不如现在还有一点存粮的时候,试一试。果然,那种子种下去以后,长的特别快,虽然天还是大旱,但也有收成,更神奇的是,每棵上面,都有不止一个头结穗。” 这种类似的传说,在所有农耕文明的国度都有流传,大家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随便听听。但是对于祝福来说,这就不仅仅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了。 祝福又问道:“这位仙女帮了你们这么大的忙,没留个名?不能是叫红领巾或者是叫雷锋吧?” 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刘新国笑着说:“名字有的,叫瑶光。” 瑶光,瑶光,祝福的心忽然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抓紧了,虽然李墨一已经将自己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给她听,也告诉她关于瑶光的事情,但是,由于实在是太过不可思议,在她内心深处,是把它当做故事来听的。 今天,从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口中再一次听见这个名字,还有她曾经在这里做过的事情,祝福忽然觉得李墨一离自己好远,他所在的那个年代,已经相隔千年,仅存于史册,不,连史册上都不会有这一段传说,只是做为野史,与民间传说混杂交织在一起。 “那块地现在还这么厉害吗?”有人问。 刘新国呵呵笑起来:“哪能呢?要这么厉害,我们这里不说旅游业了,国家都得派专家来研究了吧,咋还能穷成这样?早就不行啦,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再也出不了那么多粮了,不过天灾总算过去,地里的肥力慢慢跟上来,正常的种粮食养牲畜,日子也过得挺好。” “那跟这个双黄蛋有什么关系?”小巩问道。 刘新国拿起半个双黄蛋,指着说:“下这些双黄蛋的鹅啊,都是在那块地上踩过的。” “哦哦……”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祝福又忍不住问:“那些种子现在也没有留下来吗?按说如果一直种着,长势又这么喜人,应该会一直种下去的吧。” 刘新国还没有开口,李墨一替他回答了:“留下来了,桌上就有。” “是什么?”本来以为这只是个传说的众人听说竟然故事里的仙种居然还有后裔,忍不住伸过头过来看。
李墨一指着一碗颜色黑黑的馒头:“荞麦馒头。” “这就是仙种啊?”大家对仙种竟然是如此常见的东西,有点无法接受,他们看着刘新国。 刘新国点点头:“就是荞麦,荞麦的抗旱能力十分强,水稻如果在抽穗的时候遇到大旱,那真的是一点都收不上来,荞麦还能收上来一些,虽然比不得风调雨顺的时候,但也能勉强吃一吃,再能找点野菜,上山打猎,总算也能活过灾年。” 祝福笑道:“怎么就不是仙种了?现在荞麦面可比麦子磨的白面贵多了呢。” 大家又笑起来,刘新国挨桌召呼:“我们这,没别的什么好东西,就是菜啊粮啊,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比你们城里那些菜新鲜,就是路不好,不容易走出去。” 不愧是扶贫办主任,吃饭也不忘工作,祝福对他的工作态度十分欣赏,说:“这些年在基金的帮助下,有没有什么进步呢?” “有是有的,每年买种子、买地膜、买化肥,都可以走优佳基金的小额贷款。但是修路这笔钱就太大了,这不是个人可以贷得出来的,主要还是等国家扶持。” 云枫微笑道:“穷不怕,怕的是失去希望,破罐子破摔,我看这里的农户都很积极主动的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有云总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以后也需要云总多多帮助,农户都说啦,哎,优佳好是好,就是可贷金额太少,要不,云总再考虑考虑,多给我们放一些?我们这里可是联保制,一家不还,五户都要承担责任,不要怕有人欠钱不还嘛。” 云枫笑着点点头:“嗯,这个我会综合一下情况进行考虑的。”